吳文輝 任貪唱
摘 要:近年來,隨著農村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發展,使農村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發生很大改變,同時,素質教育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被廣泛地應用在農村初中課堂教學中。為突出學生課堂學習主體性,充分落實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還需要加強農村初中快樂式課堂教學構建,給予學生更多學習空間和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給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工作帶來機遇,所以,結合“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特征,分析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問題,探究“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策略是必要的,進而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全面培養。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
一、 引言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初中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發生改變,并且多元化的網絡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推動農村傳統課堂教學工作全面發展,給農村傳統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帶來很大機遇。同時,農村初中語文作為初中階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提升對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工作的重視,進而才能讓學生在愉快的語文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的嬗變
(一)教學主客體的改變
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工作發生很大改變,其主要改變之一是教學主客體方面的改變。在傳統的農村語文課堂教學中,通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傳遞相關知識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被動聽講的客體。而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使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客體關系發生改變,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學生也能通過網絡視頻、電子閱讀等方式,提升接收信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基于第三方的微課教學視頻、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也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教學作用,向學生傳遞相關知識和內容,而且信息教學工具也具有知識傳授功能,并且可以將其認為是教育主體,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另外,在“互聯網+”背景下,也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聯系會更加密切,通過多媒體設備和信息技術的融合,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讓師生關系有很大改變,提升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在傳統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通常是以教材和書本知識為主,其教學資源相對匱乏,而且教師通常采用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的形式,完成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知識相比,缺乏對實物教具、設備儀器等技術的應用。從而不利于形成直觀性的學習體驗和氛圍,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枯燥乏味的語文知識,也很難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影響學生對抽象復雜語文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而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工作,可以結合計算機、投影儀、電子版本等技術和設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空間和教師教學空間,充分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和教學資源。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挖掘與語文教學有關的網絡化素材和資源等,推動手工資源向數字資源的轉化,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增強,也能間接地強化設備的使用效率和分享度,帶給學生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感受。
(三)教學方式實現創新
在農村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忽略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通常采用提問、回答的形式,讓學生所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種互動方式過于單一,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還會引發學生對語文問題的消極心理和態度。為有效轉變這一現狀,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加強與學生之間的網絡互動和交流,給予學生更多主動交流和分享的機會。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可以與學生共同創建基于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的教學平臺,然后通過教學平臺分享教學資源、與學生之間進行網絡溝通、問題互動等方式,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比如QQ、微信,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不足,還可以采用將學生學習情況直接反饋給家長等方式,達到師生之間跨越時空進行溝通的目標,推動農村初中語文課堂的愉快教學和發展,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也間接地讓學生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三、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的現狀
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并且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農村初中語文課堂在推動快樂式教學、趣味性教學等方面存在不足。過于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停留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成績、語文閱讀水平、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沒有結合“互聯網+”背景帶來的優勢,加強學生和教師主客體關系的改變。在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等方面缺乏力度。而且加上部分農村地區缺少教學設備設施,進而在快樂式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推進中面臨很大阻礙,不利于提升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質量和效果。在“互聯網+”背景下,忽略對農村教師信息化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在引導教師進行網絡備課、網絡教學等方面存在不足,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在信息化素養和能力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因此,面對這種情況,影響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此外,在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中,缺少對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的使用,在完善網絡教學平臺、豐富語文教學資源等方面存在不足,沒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挖掘與初中語文有關的知識內容,在引導學生進行網絡化學習等方面有待重視。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下,加快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速度,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水平是當前農村初中階段教學所要重視的主要工作。
四、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
首先,農村初中學校要加強“互聯網+”技術和設備的完善力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軟件建設保障,并且這也是實現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工作的前提。同時,在營造良好課堂教學環境中,可以積極結合多媒體技術,保障學生的網絡環境,讓每個教室都能配備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給予學生更多的自我學習機會和發展氛圍。其次,要提升教師對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建構工作的重視,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和作用,也可以為教師配置專用電腦的方式,合理通過電腦和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提升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教學工作全面發展。最后,在“互聯網+”背景下,有條件的農村初中學校,可以創建能夠面向全校直播的錄播教室。在錄播教室中,對學生進行統一授課和教學,開闊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視野,這樣也能調動學生參與多樣化教學的積極性,實現學生學習水平提升。在對學生進行統一教學期間,也可以制作專門的微課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通過教學視頻和教學課件的形式,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輕松愉快的語文課堂教學環境,保障學生在農村初中語文學習階段的快樂成長和發展。
(二)加強教師培訓與網絡備課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必須加強對教師的“互聯網+”技術和素養的培訓工作,還要提升教師在網絡備課、網絡教學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在創新中,可以積極了解不同教師的學習能力和情況,然后通過統一信息技術培訓和信息素養培訓等方式,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增強教師對于快樂式課堂建構的正確認知和理解。教師自我要提升對新生事物的學習和接受能力,積極對“互聯網+”技術和新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還要通過良好的心態,為學生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加強對傳統教學觀念的改進和創新。在教師培訓方面,也可以引導學生教師采用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方式,積極結合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學生制作語文課堂教學課件,加強對網絡教學資源的應用和挖掘,不斷為學生制作更多豐富多樣的初中語文教學視頻,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學科知識和內容。另一方面,在網絡備課和教學方面,可以讓教師結合自己所制作的教學視頻和教學課件,對學生進行網絡授課,并通過網絡在線提問、為學生解答疑惑、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師在農村初中語文的網絡化教學能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此外。農村初中語文快樂式課堂教學的構建,還需要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分析,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因材施教和布置相關學習任務,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 結語
“互聯網+”背景下,要想推動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快樂式發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還需要結合“互聯網+”帶來的優勢和特點,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加強快樂式語文課堂教學情境的建構,充分將學生帶入到快樂的教學情境中,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加強教師培訓與網絡備課、采用信息化課堂教學方式,促進農村初中快樂式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給予學生更多的語文學習樂趣,推動教學工作有效發展,提升育人水平,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價值,這樣也能提升農村初中語文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有效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鄧李梅,張雯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困境與超越——基于湖北省X市農村中學的調查研究[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7(4):107-110.
[2]林碧蓮,張慶生.互聯網時代初中語文寫作課堂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文學教育(上),2017(12):102-103.
[3]黃鵬.“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優化語文講評課效能初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5):23-25.
[4]張仙山.“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對策[J].數字通信世界,2019(8):244.
[5]鄭文華.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9(32):36.
作者簡介:
吳文輝,任貪唱,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曹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