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感恩是中學生必備的基本道德品質,也是重要的人文精神內涵。在當前初中階段的教育中,開始在各學科中滲透感恩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修養,初中歷史課堂為學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載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歷史課程教學內容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滲透感恩教育,使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更能夠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通過感恩教育的滲透,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體現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感恩教育;滲透
一、 引言
從古至今,感恩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古人有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飯千金”,這些典故中都深刻表明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而學校教育是培養學生品質的主陣地,在學校教育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文化知識,更要讓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修養,只有學生具備感恩的品質才能更好地在社會生活中踐行感恩行動。而歷史課程為感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重要的載體,通過歷史中的典故、歷史故事以及歷史事件滲透感恩教育,能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感恩教育情境,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感恩品德,從而使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感恩教育,喚醒學生的感恩意識使學生能夠學會感恩,懂得珍惜,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社會生活。
二、 初中生感恩意識缺失的主要表現
(一)傳統道德修養缺位
當前初中生的感恩意識缺失主要表現在對父母和教師應當遵循的傳統道德缺位。一方面,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叛逆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表現出一種“成人感”,對于父母和教師的建議難以接受,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不當,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習和接受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未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大多數學生家庭條件優渥,學生在注重物質享受的過程中缺乏精神修養,導致學生感恩意識淡薄。
(二)對生命表現出漠視
古代人常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痹诠糯说乃枷胍庾R中,完整地保留自己的身體發膚是回報養育之恩的主要方式。然而在當代,由于感恩教育的缺失導致學生不注重對自己身體的保護,一些學生甚至自殘自殺,這些現象也反映出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在學生選擇自傷自殘時,未能考慮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對父母的傷害,這也是感恩意識淡薄的表現之一。
(三)漠視別人的付出
古語有云“滴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反映出了古代人的感恩觀念,然而在當代,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無視教師的存在,在課堂上搗亂,隨意講話,甚至有一些學生認為教師對自己的諄諄教誨阻礙了自己個性的發展,導致師生關系惡劣,一些學校甚至有學生打傷教師的情況發生,這樣的現狀令教師感到無奈。究其原因也是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缺乏感恩意識,對自我行為不負責任,自我價值的迷失。因此,這些表現都反映出了在學校教育中滲透感恩教育勢在必行。
三、 初中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教育的影響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要接受學校的教育,也要接受家庭的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較為重要,初中階段的學生絕大多數時候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因此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當前我國大多數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優渥的家庭條件和父母的寵愛導致學生缺乏感恩意識,不懂得回報,其次,家長的教育觀念落后,也導致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缺乏感恩的意識,在社會生活中也難以踐行感恩品質。
(二)學校教育的影響
應試教育對我國的教育體系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雖然素質教育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初中階段,大多數學校依然將升學率作為辦學的主要目標,將學生的應試成績作為考核學生的主要指標。這樣的教育理念,導致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只注重初中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綜合素質以及道德品質的培養。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深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始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過程中未能重視到感恩品質的培養,這導致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也缺失了感恩教育,導致學生缺乏感恩意識,難以養成良好的個人修養和良好的感恩品質。
(三)社會環境的影響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遷,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加速了信息的傳播,導致各種各樣的多元文化沖擊著初中生的價值觀,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身心發展規律的影響,對于事物的辨別能力較低,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學生在這種文化的沖擊下,理想信念容易受到影響,在不良文化的影響下學生難以汲取優秀文化的營養,這樣的社會現狀也導致學生缺失感恩教育,難以培養感恩意識,在社會生活中不具備感恩他人,回饋社會的意識和品質。
(四)學科教育的影響
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培養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更要通過立德樹人教育,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感恩品質。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具備滲透感恩教育的教育理念,只是按部就班的根據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感恩教育的滲透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也難以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四、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感恩教育的滲透策略
(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感恩觀念
初中的歷史學科本身具有富含教育素材,歷史學科本身也能夠推動道德素質的完善和發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促使學生在掌握豐富歷史知識的同時,透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養成良好的感恩品質,學習如何尊重和感恩他人。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歷史故事進行感恩教育的滲透。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懂得感恩教育的道理,從而不斷培養感恩品質。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三國鼎立》這一課時,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通過對曹操、諸葛亮等歷史人物的評價和分析,使學生學習品評歷史人物的方法。依據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為學生講解了“白帝城托孤”的歷史故事,劉備東征失敗之后“托孤”時告訴諸葛亮,如果自己的兒子劉禪沒有能力或者不忠義,諸葛亮可取而代之,但諸葛亮終其一生忠于蜀國政權,以輔佐劉禪為己任。在他的幫助下,蜀國政權在三國時期有了穩定的局面,并且在諸葛亮死后蜀漢政權依然持續了多年。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一心輔佐蜀國政權,并且盡心盡力的輔佐劉禪,這也是感恩品質的具體表現,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教師通過這樣的故事講述,以感恩品質為切入點讓學生從全新的角度評三國人物,既達到了教學目標,也滲透了感恩教育,對于學生的感恩品質培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歷史課程拓展校園文化
歷史學科中有著豐富的感恩教育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歷史課程中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尋找感恩教育,并且將其作為素材拓展校園文化。從而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能夠具備良好的感恩品質。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根據本節課程學習的主題,為學校設計關于感恩的標語等,通過這樣的方法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在設計標語的過程中促進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從感恩的角度出發不斷培養良好的個人品質。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從歷史課堂做起,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并且充分運用歷史學科中的歷史人物所具備的品質感染自身,以歷史人物中所具備的品質幫助自己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同時培養自己的感恩品質。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時,教師以歷史人物文天祥作為感恩教育的切入點,通過教學引導讓學生體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現出來的品質,并且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文天祥的《正氣歌》,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朗誦比賽,在朗誦比賽的過程中探討人物品質,在此過程中滲透感恩教育,使學生具備祖國之恩,學會感恩社會回饋社會。
(三)挖掘歷史學科中的感恩素材
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要求教師做好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能夠根據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其特點,為學生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培養感恩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歷史教材,深入挖掘感恩素材。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這一單元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挖掘其中的感恩資源,通過教學引導使學生感受到環境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的活動與環境的支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人應當具備感恩的品質,才能夠更好地接受自然的饋贈,通過這樣的教育引導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品質,這樣也能夠使學生擁有感恩社會,回饋社會的理念。
五、 結語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優秀的民族文化,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豐富了歷史學科的教學內涵,拓展了歷史學科的教學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挖掘教學資源,也豐富了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在歷史學科中滲透感恩教育時,首先要剖析初中生感恩意識缺失的主要表現,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提高感恩教育滲透的針對性。其次,還應當深刻認識到感恩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夠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優化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在提高歷史學科教學實效性的同時更好地滲透感恩教育。在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感恩觀念,以歷史課堂中的感恩素材拓展校園文化,使學生在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下養成良好的感恩品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挖掘歷史學科中的感恩素材,通過這樣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感恩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苗維宏.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感恩教育的滲透[J].教師通訊,2017(6):90.
[2]陳春平.淺析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感恩教育的滲透[J].新課程導學,2016(10):09.
[3]付美青.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感恩教育的滲透思路[J].中華少年,2017(2):44.
[4]姚麗.淺析感恩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南北橋,2017(7):156.
作者簡介:
沈文斌,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泉港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