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賽麗
摘?要:小學德育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的啟蒙教育階段,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道德觀念起著巨大作用。近年來在持續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趨勢下,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愈加突出,受到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廣泛關注,班主任將激勵策略應用到德育教育中,便于給予學生積極引導,有效提高學生道德素質水平,增強學生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起樂觀積極的情感態度。因此,本文從幾個方面對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可行路徑進行了初步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激勵路徑?德育教育?小學班主任
小學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重視激勵策略的有效實施,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學習德育知識,主動參與到德育活動中,令學生可以成為德育學習的主體,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然而,從目前我國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現狀來看,激勵策略的實施方面還略顯不足,存在著一些缺陷問題,包括激勵措施缺少層次性、與學生學情不相符、難以做到公平合理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激勵策略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積極意義,所以探索可行激勵路徑加強德育教育力度是廣大小學班主任工作面臨的一大主要課題。
一、結合學生實際,激勵走進日常生活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具有獨特特征,與成年人存在明顯不同。所以,班主任在制定激勵措施時不能從個人觀念出發,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實際,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加強激勵措施和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確保激勵教育能夠走進學生真實生活中,成為開展德育教育的一條新途徑。想要做好這一點,班主任就要加強對學生日常生活的關注,在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關注學生的課間活動情況、學習興趣、交往交際能力等,以此為切入點在學生生活細節滲透激勵措施,靈活運用語言、行為激勵、榜樣激勵等策略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學生在激勵中不斷成長,自覺規范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逐漸養成良好的正確習慣,令學生可以從激勵教育中受益終身。例如,班主任在觀察學生們課間活動時發現存在一種這樣的常見現象,當沒有學生到班級讀書角借閱課外讀物時,其他學生基本不會主動來借閱,而有學生在讀書角借閱認真學習時,往往吸引了很多學生到此想要一起課外閱讀,這不僅充分體現了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心理和趨眾心理,也容易在學生爭搶課外閱讀讀物時引發矛盾沖突,嚴重情況下甚至會上升為言語或者行為上的人身攻擊。班主任在深入分析這一現象后,從學生角度出發,首先對學生能夠想要主動參與課外閱讀的積極學習心理進行了激勵表揚,用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向學生播放了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謙讓、包容、合作等為主題的德育故事視頻,學生在班主任的激勵認可下觀看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從視頻德育故事里獲得切實啟發,能夠在接下來的課間活動中學會友善待人,可以一起分享合作,避免了學生之間的矛盾事件發生,也構建了良好的和諧班級風氣。
二、結合學生差異,激勵促進個性發展
小學生之間由于家庭教育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個性特長不同等因素影響,彼此之間難免會存在一定差異性。這就需要班主任激勵策略的實施需結合學生差異而行,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教育原則,用符合學生個性化需求的德育激勵措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進一步挖掘學生潛在能力,讓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可以在激勵下大放異彩,在德育教育中會熠熠生輝。
例如,班主任在針對班級中學習成績優異但是集體活動參與不積極的學生制定德育教育方案時,從學生這方面的個體差異入手,加強了和學生的交流溝通,表揚了學生在學習成績上取得的成就,讓學生可以敞開心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經過有效溝通了解學生是因為受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教育心理影響過重,所以盲目追求成績的提升,認為成績是評估好學生的唯一標準,從而忽略了集體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上不夠重視班集體活動,缺少集體榮譽感以及責任心。此時班主任并沒有采取批評指責的負面教育策略,而是繼續實施激勵措施鼓勵學生在今后的校園生活中多參與班級活動,給學生安排了為班級活動制作手抄報的工作任務,為了將手抄報做好學生認真觀察了班級運動會等集體活動情況,從中感受到團結的無窮力量,意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班級中不可缺失的一分子,屬于班集體一部分,應承擔起班集體的榮辱使命,共同創造集體輝煌,從而改變思想態度,從心理和行動上均積極投入到班集體活動中。此外,班主任與學生家長進行了有效的溝通聯系,有意識地將素質教育理念科學滲透給學生家長,消除學生家長傳統應試教育思想,令家長可以和學校同樣共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能夠采用激勵措施支持、陪伴和引導孩子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不斷探索,獲得更大進步空間。
三、結合實踐活動,構建理實合一激勵平臺
一些小學班主任對學生實施激勵的途徑比較單一,往往以班主任激勵學生為主,且德育理論方面的言語激勵應用較多,而實踐活動中的激勵則很少,因此造成激勵措施難以觸動學生心靈的困境局面,不利于學生良好習慣和自我控制能力、自律能力等思想品德素養全面發展。所以,小學班主任德育激勵教育工作的運用上要樹立起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理念,探索多元化的激勵實施途徑。比如讓學生可以不僅僅是被激勵者,也可以成為對他人實施激勵的主體,從中轉換角色,感受到被激勵以及激勵其他人的不同魅力,深化學生對激勵作用的感悟,使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更加嫻熟地運用激勵措施拉近彼此距離,解決遇到的各種困難問題,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樹立起較強的自律意識和自我管控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的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要注重激勵路徑的不斷探索和有效實施,將激勵策略融入德育教育中,充分發揮出激勵對學生的指導和促進作用,調動學生德育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令班級所有學生都可以在相應的激勵措施下得到全面關注以及全面發展,不斷強化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趙珍賢.小學德育管理激勵對策創新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9(9):211.
[2]江文嫻.激勵,導向,促進——談新課程下小學德育教育的三部曲[J].軟件(電子版),2019(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