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上榮
摘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勞動人民創造出了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優美樸實的民歌,還是絢麗多彩的民族器樂,都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音樂教育取之不盡的源泉。將優秀的民族音樂素材引入音樂教育中,對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國民音樂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改的推進加強了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音樂教學在教學體系中也顯得越來越重要。民族器樂教學是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巴烏因其音色亮麗而又柔美、簡單易學、便于攜帶等優勢成為了許多中小學音樂教師用來引入音樂課堂,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首選。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 ?巴烏演奏教學 ?問題 ?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0)22-0145-03
巴烏是云南少數民族的一種簧管吹奏樂器,主要流行于中國西南的少數民族當中,包括哈尼族、彝族、侗族等民族。它的音色亮麗而又柔美,旋律富有詩意和舞蹈性,常常用于獨奏及舞蹈的伴奏音樂當中,在演奏中能夠體現出優美的民族旋律和民族風情。巴烏其特點簡單易學、便于攜帶,固而是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首選音樂教學課程,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具有重要的教學作用,因此筆者將結合本校巴烏演奏這一特色課程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民族器樂教學現狀
(一)民族器樂教學渠道單一
民族器樂教學需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融合起來,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學的音樂教師受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民族樂器教學中缺乏豐富的教學手段和器樂演奏實踐經驗。此外,部分中小學由于資金劃撥限制等原因,使得民族器樂教學缺乏充足的教具,部分學生沒有樂器可用,降低了樂器學習的教學效果。在民族器樂內容教學上出現了內容零碎等問題,缺乏民族器樂教學途徑的創新,同時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很少有涉及到與民族器樂教學相關的音樂知識,使得民族器樂教學更加難以開展。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為了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過于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提高升學率而減少音樂課、體育課等綜合課程課時的現象仍然存在,特別是偏遠地區學校這些情況更加嚴重,從時間和空間上限制了音樂教育的發展。
(二)學生自身的原因
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是每位音樂教師應盡的職責,也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的具體要求,但是學生通常意識不到這一層面的重要意義,認為音樂的學習對于自身的發展沒有啥實際的作用,只是膚淺的認為音樂只是為了娛樂。縱觀時下音樂課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科技的迅速發展,各種音樂文化蜂擁而入,流行音樂、互聯網音樂,成為學生追捧的主流。此外,由于樂器的學習比簡單的歌曲學唱更具難度、更加復雜,涉及到樂器的準備,演奏的姿勢、呼吸的控制、發音的練習、指法的練習以及各種演奏技術技巧的訓練等等,在反復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煩躁的心理,也阻礙了樂器演奏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也不利于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培養。
二、巴烏演奏走進音樂課堂的重要意義
音樂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提高人的內在修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追求藝術的形式也越來越高雅,家長也更加重視兒童的藝術教育培養。民族器樂作為弘揚民族文化和傳播音樂的載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進而也使民族樂器的教育形式得到蓬勃發展。據調查發現,小學生學習樂器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一種是到音樂培訓機構學習;另外一種是學校社團教師培訓學習。這兩種途徑雖然使當前小學生樂器學習發展較快,但對于普及,讓中小學生都能學會一種樂器的目標卻遠遠不夠。因此,為了彌補當前在這方面的不足,結合巴烏簡單易學的特點對于普及小學生學會一門樂器演奏技能的課程標準具有深遠的意義。樂器教學是音樂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教學中主要的音樂實踐內容之一,是培養學生音樂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最佳音樂教學形式之一,也是促進音樂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因此,普及巴烏演奏、構建有效音樂課堂的價值,遠遠不在器樂本身,而是面對全體學生,拓寬學生音樂學習的知識面,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文化素養;而對老師來說既教好了學生,又提高了自身的教學教研能力和音樂教學基本功。
三、如何在巴烏演奏教學中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
(一)做好樂器的選購與課前的準備
樂器的選購是順利開展巴烏演奏教學的重要基礎。如何做好音樂教學的課前準備工作是每個音樂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基于此,音樂教師要做好兩項工作,首先,做好巴烏樂器的添置工作,使每個學生手中都有自己的巴烏,因此學生在選購巴烏時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統一樂器規格,統一定調,不能出現參差不齊的音調樂器;其次,教師在開展巴烏演奏教學之前要做好參考教材的選擇工作,以專業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依據,但是目前市場中關于巴烏演奏教學的教材專業性較強,并不適用于實際的音樂教學當中,因為音樂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培養演奏家,而是通過音樂演奏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普及音樂教育的初衷出發,融入到現行音樂教材當中進行創新,編配適合學生演奏的校本教材。
(二)華麗亮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開端,上好巴烏演奏第一堂課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是至關重要的,是決定學生是否喜愛學習巴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第一堂課中教師應該就該樂器的構造、發音原理、音色特點等基本信息開展教學,讓學生對其充滿好奇,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不能直接上來就教巴烏演奏的姿勢和相關理論知識,這樣會讓學生在學習巴烏時感到枯燥乏味,喪失興趣。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該給學生創設良好的音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授巴烏的音色特點時,教師可以自己示范演奏優美的樂曲給學生欣賞,使其欣賞之時陶醉其中;又如在巴烏演奏姿勢教學時教師可以自編如下口訣:“唇含吹口,管身豎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七指按孔,按孔緊密,抬指按孔,堅持不懈”。教師對每一句口訣都要予以相應的示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口訣內容并加強記憶,引導學生將巴烏演奏姿勢技巧爛熟于胸并外顯于形,掌握正確的演奏姿勢。通過這種自編順口溜口訣的教學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三)堅持背譜教學,音樂有源
心中有譜是音樂演奏學習的重要基礎,目前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巴烏演奏時常常會出現吹了上句沒下句等現象,即使經過多長時間的訓練都不能吹奏出一首完整的曲目,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學生的心中無樂譜。音樂初學者在樂譜記憶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為識讀樂譜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學習積累。由于小學在認知規律方面跟成年人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識譜教學難以開展,只是通過單純的節奏練習和聽音訓練無法讓學生認識到識譜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進行吹奏教學之前應該要求學生做背譜的練習,增加學生演奏的音樂來源,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背譜方式,由易到難、由短到長,從樂句背誦到樂段背誦,最后達到整個曲目的背誦。背譜學習重在堅持,這需要教師將背譜教學作為自己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簡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樂譜,這樣才能演奏出優美的旋律,能夠正確演奏巴烏,清晰自己的音高概念,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以后的學習道路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巴烏的演奏過程中體驗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情,從而滲入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觀念,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指法教學,適應變化
指法教學是巴烏演奏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采用示范指法教學加強學生的巴烏演奏指法訓練,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最為直觀的演奏技巧教學。但是目前部分教師在指法示范時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容易造成學生的感知混亂,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示范教學過程中應該面對示范與背對示范相結合,理清學生的思路,同時還應該將指法描述與指法練習相結合,而落實這一教學方式就需要借助巴烏圖片來完成,教師提供巴烏的清晰簡筆畫,圖片中演奏者的位置應該與學生的位置相同,而手持樂器的方位也應該一致,將圖片與巴烏樂器實物相結合,做好每個音位指法圖的解釋,引導每個學生都能夠正確說出每個音的指法,在面對實物巴烏樂器時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后,學生就能夠完整的掌握巴烏樂器每個音的指法,在巴烏演奏過程中每個音的演奏更加精準,提高演奏效果,在找準每個音的同時有利于演奏更加優美的民族旋律。
教師在指法練習教學中應該遵循由慢到快的基本原則,秉承著從無聲到有聲、從無序到有序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更快的適應音樂演奏過程中的各種變化,做到首腦并用,在腦海中想到什么音手指就能夠快速的完成,從而提高學生在巴烏演奏過程中的反應能力。指法練習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巴烏樂器的演奏技巧,加強學生對巴烏民族音樂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濃厚的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另一方面還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反應能力和動手實踐操作能力,提高音樂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時世界上也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是這樣,在音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是這樣。每個學生不論在學習習慣上、生活習慣和性格特征上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在巴烏演奏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對于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不同問題教師們要使用不同的解決辦法。例如當學生在吐音和斷句換氣中遇到了問題,教師們可以提出先讀唱后吹的解決辦法,通過帶有節奏的連續快讀幫助學生做好吹奏練習,如“tu”音的讀法(如圖1),可以引導學生先口含樂器來讀“tu”音,在這個音的讀法中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吐氣感覺,從而解決學生的問題。
又如學生如果在學習“ku”音中遇到困難,教師可以將水壓的聲音作為該音節的比喻,將其發音原理比喻成水龍頭里的水,將水龍頭開關比喻成學生的舌頭,當開關被關掉時水龍頭的水壓依然存在,從而發出特殊的聲音,這樣學生就能夠直觀的明白該音的發音原理。在巴烏演奏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個教師不能同時顧及到所有學生,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或找優等生做小老師等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放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六)在巴烏樂曲的欣賞教學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
要想在音樂教學中弘揚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首先就要從民族器樂入手,讓學生在器樂的學習過程當中明白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意義。而巴烏器樂則能夠充分體現我國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文化,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巴烏獨奏曲和合奏曲作為樂曲欣賞教學的素材,讓學生深深的感受到巴烏樂器演奏的獨特魅力。在欣賞教學的內容選擇上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樂曲,如選擇《金孔雀輕輕跳》《月光下的鳳尾竹》《傣家姑娘選種忙》等具有代表性的樂曲,這些樂曲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充分展現了少數民族獨特的音樂魅力。獨特的巴烏演奏旋律展示出云南少數民族對邊疆人民生活的贊美,在欣賞歌曲旋律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對其歷史文化背景有大致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悠久的音樂歷史文化,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用巴烏演奏來傳承我國云南少數民族獨具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很有效果,需要將巴烏演奏融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之中才能進一步實現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目的,對此音樂教師們應該注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認知水平和個性化差異,在教學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建立完善的評價激勵機制,優化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巴烏演奏的適應能力,培養音樂文化接班人,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
參考文獻:
[1]韓萍.吹吹奏奏樂不思蜀——淺談巴烏輔助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江西教育,2016(35):42.
[2]史春玲.關于小學音樂教學中弘揚傳統民族音樂教學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4):247-247.
[3]張聰明.新課程理念下對器樂教學的幾點思考——以葫蘆絲、巴烏、陶笛三件器樂課堂教學為例[J].北方音樂,2019(18).
[4]馮霄.傳承民族音樂瑰寶讓中國風吹遍校園——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新課程(中學版),2019(03):272.
[5]陳斌.尋找真善美感受音樂美——淺談在小學音樂課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5).
[6]孟猛.“巴烏”音樂特征與社會功能變遷解析[J].藝術品鑒,2019(06).
[7]石瑩,孫英.以民族化為導向的高校音樂通識課程教學初探——以通識課《中國音樂鑒賞》為例[J].戲劇之家,2019(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