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我國教育工作者對英語學科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較為死板,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們通過英語考試,但是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增強學生的英語綜合實力,因此當前我國大力展開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初中英語教學,以便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可以不斷地發散自己的語言思維,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此本文就圍繞“基于核心素養理念探究初中英語聽說課堂的教學策略”這一主題展開探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江朝霞,福建省連江文筆中學。
由于中國學生從小缺乏英語的學習環境,所以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倍感困難,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都是把其轉化成中文諧音,然后進行相關單詞、句式的記憶,這種學習方式速度較慢,而且會導致學生出現發音不標準的現象,由此當前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英語聽說問題展開教學變革,讓學生掌握更多實用的英語表達技巧。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概念及對學生成長起到的積極影響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國在新時代所提出的一項全新教育戰略,通過核心素養的發展,可以讓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所需的必備品格和能力。就以英語學科為例,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了四大內容,第一點是語言能力,即學生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比如學生在學習了英語知識之后需要將這些語言知識進行快速運用,學會合適的語言表達方式。第二點是英語思維品質,主要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英語思考、辨析能力,比如英語學科中有許多相似的知識點,學生在面臨這些不同的詞句用法時需要具備良好的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更好地掌握不同單詞、句式的具體用法。第三點是文化意識,也就是說,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只掌握表面的一些英語句式,還需要深入地理解不同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深入分析不同語言所代表的實質意義,尊重語言文化差異。第四點是英語學習能力,這一內容強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找到實用的英語學習方法,以更高效率去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因此,通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其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到英語課堂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二、論析現階段初中英語聽說課堂暴露出的問題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聽說課堂是最為基礎的一種課堂類型,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取基礎的語言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技能,但是當前的英語聽說課堂中還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進一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首先,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教學情境的創設,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直接把文章或者是對話里面的重點單詞和語法勾畫出來,讓學生們進行記憶。這種情形會導致當前的英語課堂變得愈發枯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所以這一教學模式進一步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聽說課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但是在當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讓學生們按照對話內容進行復述,沒有給予學生們自主思考的機會,導致學生很難靈活地遣詞造句,對于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提升無法產生實質性的幫助。
除此之外,在當前的聽說課堂中,教師太過關注于表面的知識點傳授,讓學生們不斷地完成不同的聽說訓練,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沒有為學生們闡述英語知識點背后的文化內容,所以這一教學方式可能會導致很多學生對西方國家的文化內容了解不深,在具體的跨文化交際場合出現語用失誤的現象。
三、分析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策略
由以上可見,現階段的初中英語聽說課堂還存在一些明顯的漏洞,無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接下來我們將圍繞著當前的英語聽說課堂現狀提出一些實用的教學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習欲望。在初中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環節,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學生們的學習欲望和學習積極性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比如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學氛圍枯燥,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倍感壓力。所以在當前的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可以進一步轉換方式,根據每一單元的不同教學內容打造更加生動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比如在學習“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 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學生們需要學習到“spring、summer、fall、winter”等不同的季節以及“rainy、snowy、cloudy”等不同天氣類型詞匯,那么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不要為學生們講解以上單詞所代表的意思,可以先借助當前的多媒體顯示屏為學生們播放這幾種不同季節以及天氣差異的視頻,讓學生們更加快速地找準不同季節以及天氣的差異,找準具體的單詞描述方法。通過這樣的動態情境,可以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目光,讓他們認真地觀看視頻里面所呈現的內容,同時在這種情形下,也能讓學生們更加快速地了解不同的天氣以及季節差異,所以借助這一方式,不僅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給予嘗試機會,鍛煉表達能力。對于大多數中國學生而言,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有口難言的狀況,比如他們經常能夠在英語考試中取得高分,但是一旦和外國人進行交流對話,大多數學生都會存在著明顯的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沒有給予學生們親身嘗試運用的機會,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難得到明顯的提升。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更多自主嘗試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更加勇敢地開口表達。比如當前大多數初中學生都喜歡看電影,那么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節選一些經典的電影片段來進行播放,然后讓學生們去記錄電影片段里面的不同主角臺詞,接著讓學生自主抽取不同的角色卡來進行趣味配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有了不同的角色,在對話的過程中他們可以結合電影主人公的演繹進行臺詞表達模仿,可以進一步緩解學生的口語表達壓力。同時在這種趣味配音的活動中,也能夠讓學生們學習更多實用的語言表達方式。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經常觀看一些西方國家的電影,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來了解更多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在邊觀看邊模仿的過程中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3.設置合作任務,增強思維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習慣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進行知識的攝入,在這種模式下,會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也無法發展學生的英語思維。所以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比如在當前的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合作任務,讓學生們以雙人對話的方式來演繹不同的場景。比如在學習“Having fun”這一單元內容時,學生們首先會接觸到topic1“What can I do for you?”這一話題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描述了一位母親和售貨員之間的購物對話,那么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不要急于讓學生們去分析教材里面的對話內容,而是讓學生們自行設想購物場景。比如教師先讓學生們拿出一張紙來記錄自己的購物日常。在記錄完成之后,教師讓同學們兩人為一組,兩人中,一位同學扮演售貨員,另一位同學扮演顧客,圍繞著不同的商品內容展開對話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參考教材里面的一些句式。在完成一輪的回答之后,兩人需要對換角色。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更加自由地進行交流,同時,學生也需要用英語將自己腦海中的想法表述出來,所以他們還會認真地思考具體的句式構造,在這種情形下,可以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4.關注文化內容,擴大文化視野。每個國家在多年來的發展歷程中都會形成本國獨一無二的文化,我們在學習一門西方語言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只是了解一些表面的英語單詞或者是句式內容,還需要深入地了解不同國家背后的文化知識,在了解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地了解不同語言的用法差異。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適當地滲透文化內容,進一步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比如在學習“Looking different”這一單元時,學生們會了解到不同的外貌特征描述方式,比如長頭發為“long hair”,大鼻子為“big nose”,在學習了這些基礎的外形表述方式之后,教師也可以適當地將教學內容進行延伸。比如西方人和中國人在外形上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西方人多為金色頭發、白皮膚、藍眼睛,而中國人多為黑色頭發、黃皮膚和黑色眼睛。在研究中、西方人的特征之后,再和學生們一起從文化角度去分析差異形成的原因,讓學生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能夠學會接納并理解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再比如,學生在學習“Food festival”這一單元內容時會接觸到不同的特色食物,那么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除了讓學生學習壽司、炒飯、面包等食物的具體英語表達方式之外,還可以將教學內容延伸到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上面。比如中國人深受“天人合一”觀念影響,在飲食時注重飯菜的色、香、味、意,而西方人追求科學的飲食觀,注重食物的均衡搭配。所以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適當地延伸到飲食文化上面,讓學生們了解更多的用餐禮儀和飲食文化,學會尊重文化差異。
5.注重學習總結,掌握實用方法。最后,在英語聽說課堂中,教師除了讓學生進行知識的輸入外,還需要讓學生們進行知識的輸出。比如在學習了不同的英語知識點之后,教師需要讓學生們來進行總結,歸納本單元所學習的具體要點。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讓學生們在未來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比如教師完成了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之后,可以在班級上開展學習總結交流會。在總結交流會中,每一位同學可以自主地分享自己在本單元學習中所產生的不同想法,還可以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比如有的同學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展現了本單元的內容,還有的同學借助樹狀圖分享了不同的語法知識點。所以在學生們互相交流總結的過程中,就可以進一步學習到更多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也能夠讓學生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產生新的體會,深化學生的學科認知。同時,在學生們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參與到其中,為學生們傳授一些實用的學習技巧。比如在記單詞過程中,很多學生喜歡采用諧音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生的發音不夠標準,所以在這種情形下,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借助音標的形式,更加快速地記住不同的單詞,并且更加準確地拼出單詞,所以要通過師生的交流和溝通,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英語知識。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聽說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們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們在英語課堂上能夠有更多的交流溝通機會,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讓學生們不斷地思考,明確語言表達的邏輯和結構,以更加正確的方式去闡述自己的想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不能夠完全照搬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要根據不同時代的要求來展開教學創新,在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根本目的,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慧娟.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英語教學探究[J].新一代:理論版,2019,000(003):83-83.
[2]戴秀蓉.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000(016):136-137.
[3]吳小富.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英語教學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2018,000(0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