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娟
摘要:產教融合是新時代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以《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為例,簡述產教融合模式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教學中的應用意義;產教融合模式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以及產教融合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實踐,包括課程與企業項目合作的內容和形式、教學中詳盡的過程、成果的落地與后期的推廣等。以期能夠為找到一條更適合高校產教融合的道路,從而實現新時代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產教融合;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11-004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標志著新時代為應用型本科高校開辟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也是推進內涵建設和進一步創新發展的方向標。產教融合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也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課程建設中應該以“產教融合,校企一體”為己任,不斷完善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不斷優化校企合作的機制,調動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合作熱情,促使產教高度融合,努力培養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真正實現“在校生”到“企業員工”或“創業者”的無縫對接,實現企業與高校兩者的互利共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作為高校設計專業主要專業課程,有其先天的校企合作的條件和優勢,更應該順應校企合作的時代潮流,完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設置,創新課程形式。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教學過程中將企業項目和課程教學密切結合起來,實行企業和教學的通力協作。
1產教融合模式概述
產教融合的基本內涵是產教一體、校企合作。是為了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能夠與行業企業生產過程深度接觸,融教育教學、生產勞動、素質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發、經營管理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式。這種產業和教育深度融合式發展,打破了企業與學校、職業與教育、工作與學習之間的界限,使高校與行業企業形成“合作雙贏”的共同體,形成產教融合良性互動的雙贏局面,不僅能夠促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還將促進高校和企業共同開展科學研究、技術研發、科技服務,并將最終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從而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產教融合模式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專業課程。在教學中依照傳統的專業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設置組織教學工作,由于課堂理論課時較多,實踐課時安排不足以及課程周期較短等問題,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只能進行一些簡單地參觀企業等認識性的學習,而無法真正參與到實際的企業項目。因此,在學生的實踐教學的實施上會存在和市場脫節的情況,培養的學生實踐能力較弱,無法與企業真正對接,而產教融合模式是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良好合作模式的一種方式。
產教融合模式下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的目標在于將企業實際項目引入課堂教學環節中,探索課堂加市場的教學模式,旨在讓學生充分了解設計行業,了解產品的生產流程,加深對產品設計的認識,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達到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產教融合模式下《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通過專業老師和企業導師的通力合作,專業教師進行理論講授,企業導師進行專業的項目講解,在整個課程中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協力指導學生的設計作品,并最終將學生的優秀設計作品轉化為商品,與市場對接。在課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學習設計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樹立相應的商業意識,具備和時代要求相匹配的實踐能力,為企業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同時還有利于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健康發展。
3產教融合模式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教學應用中的問題與建議
3.1課程與企業項目對接問題與建議
教師在將產教融合運用在專業課程中時,由于前期院校選擇的合作企業并不能夠完全符合課程合作要求,或者暫時沒有合適的合作項目,而教師自身也缺乏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經驗,因此很難找到合適的企業和項目進行對接,在選擇合作企業設計項目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高校在選擇合作對象時要進行有效地評估,使合作企業與專業課程能夠對口,注重雙方合作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真正做到有效的產教融合。
3.2課程與企業項目時間安排問題與建議
學校在安排學生的教學計劃和實踐課程等教學任務時候,主要考慮學校教學情況的需求,而忽視了合作企業和合作項目的需要,從而導致課程安排的時間和項目時間存在一定沖突,不能很好地保證合作企業的應得利益,不能保證項目能夠按時完成,影響雙方合作的正常進行。因此,高校應該優化課程設計,在安排課程時努力把企業的設計計劃任務融入到教學計劃中,縮小產教差距。
3.3雙方利益訴求問題
很多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考慮眼前的短期利益,他們希望校企合作在短期內能夠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而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但是,相對來說產教融合中作為高校則更希望能夠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能夠培養出理論和實踐都過硬的學生,為企業輸送高質量的人才,真正實現學校和企業無縫對接。因此,學校和企業在利益訴求方面存在一定矛盾,導致企業缺乏參與的動力,導致雙方合作關系不夠穩定。因此,產教融合中學校要增強服務意識,強化服務地方企業的能力,企業也要及時轉變落后的理念,以長遠利益為重,加強與高校在人才培養上的合作,實現產教雙贏。
3.4學生設計經驗、實踐經驗不足問題與建議
作為學生在學習新的課程中設計經驗不夠豐富,另外大部分學生的生活常識、社會經驗也不夠豐富,對與實際項目的課題來說需要以最終市場的反應來衡量設計成果的優劣。因此在課程中應該增加學生實地考察和調研的機會,由教師帶隊,與企業和消費者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市場情況,增加實踐知識的積累,設計出更能夠符合市場實際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
4產教融合模式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4.1與企業確定課程合作項目的內容和形式
在課程開始之前,首先要由專業老師和企業對接,確定該專業課程與企業合作項目的內容和形式。項目內容包括具體的項目名稱、設計內容、時間安排等。企業合作的具體形式包括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的合作問題,設計成果最終的落地轉化與歸屬問題,學校與企業承擔的風險、責任與義務等問題。
4.2課程合作項目的教學內容與流程
首先,由學校專業教師講授《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對該課程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學習一些優秀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方法,了解目前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趨勢。再由企業導師介紹項目的主要內容,分析項目設計的背景資料,使學生對整個項目有全面地認識和了解。接下來,由專業教師根據項目的時間節點安排課程中的設計時間流程。要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整個項目的設計,確保課程結束時能夠完成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并能夠發布項目的成果。
4.3項目設計過程中的指導與講評
項目設計過程中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們的設計方案,并對學生的設計方案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專業教師往往理論知識豐富、設計意識超前,但是對于市場敏銳度的把握和實踐經驗不足,企業導師市場經驗豐富、對于產品的制作流程清晰,但是設計意識往往流于市場大眾化的范圍,創意不夠。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們的設計方案,能夠很好地互相學習、揚長避短,設計出既有創意又符合大眾審美,同時又能受市場歡迎的文化創意產品。
4.4課程項目成果匯報與展示
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組織課程項目的成果匯報,由學生采用PPT結合產品實物的形式匯報自己的設計成果,使觀者對其設計的文化創意產品有更深入地了解,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提出改進意見和后期設計的方向以及推廣的規劃等。課程結束后根據課程項目主題舉辦《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項目成果展覽,可以邀請學院領導、企業項目的負責人和行業有關人士等共同參加,同時也可以向行業有關人士展示學生的文化創意設計作品,展示學校和學生的實力,以促進今后更多更好地合作。
4.5課程項目總結與后期推廣
課程展覽結束后,根據課程項目設計完成情況和課程展覽反饋情況,認真分析課程中與企業合作的利弊,做好課程總結工作,以便在今后的校企合作中找出更好的途徑和方法。學生設計的文化創意產品能不能夠落地走向市場,后期的推廣是重中之重。在展覽的前中后期都可以通過學校網站、微信、微博進行展覽和產品的推廣,企業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產品的推廣。通過學校和企業的通力合作,努力使學生的設計作品能夠走向市場。
5結語
產教融合是應用型本科高校育人機制的有益探索,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教學中實行產教融合的形式,將企業的實際項目作為學生的作業課題,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獲得珍貴的實踐項目設計經驗,提升設計能力;能夠使企業獲得大量的有質量保證的設計作品,并用于后期進一步開發或者市場推廣;學校教師能夠接觸到實際項目課題,彌補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從而構建學校和企業良好的合作模式,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