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婷 盧婧婧 婁金香 楊光 盧智泉


摘? 要 試驗組采用循證醫學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評價兩組的教學效果。結果顯示,試驗組客觀分析性試題的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P<0.001);試驗組考試的總成績顯著地高于對照組(P<0.001)。循證醫學教學法可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自學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促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以及加強師生溝通與交流、加強團隊協作意識。所以,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教學中融入循證醫學教學法,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值得推廣。
關鍵詞 醫學院校;職業生涯規劃;循證醫學;教學法;課件
中圖分類號:G645?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10-0079-03
Abstract The test group adopte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that the test scores of objective analytical questions in the tes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01); the total test scores in the tes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01).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 can increase the enthusiasm of learning, promote the ability?of self-stud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llecting information, make full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teamwork.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of career planning theory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ntegrating the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more easily accepted by stu-dents and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 career plann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 courseware
1 引言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意為“基于證據的醫學”,是近20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內容是利用最佳醫學證據對臨床病人的處理、治療等方面進行醫療決策,同時將個人的臨床經驗與患者的意愿相結合[1]。實踐EBM的過程包括五個步驟:提出問題、尋找最佳的證據、評價證據、應用和實踐證據、對證據進行再評估[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就業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學生及早進行就業準備,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確立職業目標[3]。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問題,提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以及求職策略[4],是一門幫助學生進行科學生涯規劃專業性較強的學科。
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在醫學院校本科教學階段課時相對較短,內容較少,學生不十分重視。將循證醫學教學法應用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檢索評價當前最新的相關研究成果和最佳證據,指導學生通過分析職業生涯規劃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可以為學生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對象? 2019年4—6月從2015級臨床醫學專業(共36個班)中隨機抽取五個班(162人)為試驗組,每班再隨機分為四組(每組八人),其中有兩組各為九人,采用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另外,隨機抽取五個班(161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試驗組中的每個小組分別選出一名學生擔任組長,負責本小組成員的組織與協調。采用傳統教學法的班級不分組。要求試驗組的學生必須保證參與整個循證醫學教學過程,而對照組的學生也必須保證參加整個傳統教學過程[5]。
循證醫學教學法? 循證醫學教學法具體實施過程包括以下六個步驟[5]。
1)課前預備。在授課前一周,授課教師將參加循證醫學教學組的組長召集在一起,并按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大綱的安排、具體內容、課程要求和教學目的,向學生詳細介紹循證醫學的背景知識、實施過程,以及如何將循證醫學教學模式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讓學生對循證醫學有比較全面和詳盡的了解。
2)教學內容。選用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由劉鑄主編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本科版)教材。教學內容包括第二章“職業與職業生涯規劃”和第五章“職業決策”,共八學時,每次課四學時。
3)教學融入循證醫學。實施循證醫學實踐“五步曲”。
①確定擬弄清的問題,即問題構建。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每次課程由授課教師提出4~6個相關問題,例如:職業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職業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闡述內職業生涯與外職業生涯的基本概念,兩者之間有何關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有哪些?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②相關文獻檢索。可采用關鍵詞、期刊檢索系統、電子檢索系統等進行檢索。
③嚴格地評價文獻。根據文獻的科學性、指導性、重要性、實用性等,對檢索的文獻進行嚴格篩選,最后將合格的文獻進行認真、詳細閱讀。
④最佳證據的采用。將最佳的成功事例用于職業生涯決策。
⑤經驗總結與能力評價。如通過參與循證醫學教學,使學生得到了哪些收益?對自己將來進行職業生涯決策有哪些啟示?等等。
4)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根據構建的問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組長負責組織本組學生預習《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相關章節的內容;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相關資料的檢索與收集,包括中文數據庫(CNKI)文獻、參考書的查找,資料的下載和打印,并將資料進行歸類和整理。要求各小組在課前三天寫出相關內容的書面分析報告,并制作成3~5 min的課件。
5)小組匯報。由各試驗組的組長將準備的多媒體內容進行介紹,教師進一步歸納、分析各種觀點、論據,正確分析案例及回顧相關知識,對學生可能提出的或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啟發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課中展示。授課教師按照循證醫學教學模式講授理論課程,講授到具體問題時,由各小組長組織討論案例,小組成員將各自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整理、修改、補充。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問題,并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融入循證醫學的效果做出簡單的評價與總結。
傳統教學法? 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教學內容的認真預習,記下教材中哪些是重點內容,哪些是難以理解的內容。教師則按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大綱的要求,充分準備教案及多媒體課件,并歸納和總結出課程的重點內容。授課過程中采用講授—啟發—討論式教學,課堂中注意講解大綱要求的重點內容。最后,授課教師給兩種教學方法組的學生同樣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進行充分討論并回答問題,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消化,提高吸收能力。
觀察指標? 最后一次理論課程結束前20 min,當堂閉卷考試,兩種不同教學方法的學生采用相同試卷。試題由考試中心人員從試題題庫隨機抽取,題型為10個選擇題和四個簡答題,主觀記憶型試題和客觀分析型試題各占50分。內容包括職業的基本特性、職業的功能、職業與職位的關系、專業與職業的關系、未來職業的發展變化趨勢、生涯與職業生涯、內職業生涯與外職業生涯的概念及其相關關系、生涯規劃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及其聯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特點及其影響因素,以及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趨勢。考試結束后,再給學生發放一份簡短客觀的調查問卷,以了解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的評價。
統計學方法? 考試成績和調查資料經核對、整理后錄入SPSS 16.0軟件包進行分析處理。數值變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分類變量資料采用χ2檢驗,以例數,百分數(n,%)表示。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研究的結果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將試驗組學生主觀記憶型試題考試成績與傳統教學法學生的成績進行比較,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客觀分析型試題考試成績顯著地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同樣,考試的總成績試驗組得分顯著地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表1)。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認同比較? 如表2所示,采用調查問卷調查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認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教學融入循證醫學教學法后,認為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自學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促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增進師生溝通與交流,加強團隊合作精神等。試驗組學生的認同度高于對照組,在統計學上存在十分顯著性差異(P<0.001)。不過,在回答采用循證醫學教學法是否有利于消化所學內容的問題上,兩組的應答基本相同,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843)。
4 分析與結論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分析? 通過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結果顯示,參加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組的學生主觀記憶型試題考試成績為(39.24±6.29)分,參加傳統教學法學生的成績為(38.63±6.43)分,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客觀分析型試題考試成績為(41.51±7.16)分,對照組的考試成績為(36.42±5.6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考試的總成績試驗組得分顯著地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這些結果提示,采用循證醫學教學法,學生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章節的學習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
兩組學生學習效果分析
1)學習方面。試驗組中,多數學生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融入循證醫學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自覺學習的能力,能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且參與循證醫學教學法組的學生應答的同意率顯著高于傳統教學法組。
2)獲取相關信息方面。循證醫學教學法組有154名(95.06%)學生回答能提高信息獲取能力,而對照組為128名(79.50%)學生。
3)加強團隊協作意識,以及加強師生溝通交流方面。試驗組學生滿意的應答率明顯地高于對照組。
這些足以說明,參加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的學生在多個方面的能力均得到較大提高,比如獲取、理解、分析與綜合信息的能力,團隊協作意識、師生交流溝通能力和綜合素質,均得到較大提高[4-5]。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融入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提高了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的認同度,無論是在促進教師教學方面,還是在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方面,均起到積極作用,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Black 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JAMA,1992,268(17):2420-2425.
[2]Sackett D L, Rosenberg W M, Gray J A, et al.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J].BMJ,1996,312(7023):71-72.
[3]張麗莉,邱蔚六,周曾同,等.醫學生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18(5):442-444.
[4]鄭曉婷,梁榮榮,譚慧晶,等.醫學生自我職業生涯管理的實證研究與對策分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2):204-211.
[5]李天驁,高書杰,穆晶晶,等.PBL教學模式在循證醫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14,14(10):1852-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