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摘 要:德育是指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養成道德習慣等。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然而我國的教學體系中并沒有專門的道德教育課程,因此教師要將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中,從而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品德素養。
關鍵詞:德育;小學課堂;滲透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德育活動既能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又能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還能促使學生自覺規范自身的行為。因此,小學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從而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一個有著良好心理品質的人,肯定有著健全的人格,也肯定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引導,從而讓學生真正地贏在“起跑線”上。
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與心理狀態。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很多時候,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面對學習與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在溝通交流中,學生會講述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現學生的問題,進而教師就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從而將大的問題轉化成小的問題,將小的問題扼殺于無形中。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將學生的課堂表現、活動表現以及家庭狀況等記錄在電子表格內,從而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
二、重點關注問題學生,挖掘學生潛在的正能量
所謂問題學生,就是在學習或者道德品質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如果學生在小學時期就被貼上了“問題學生”的標簽,那么這就有可能成為學生一生的陰影。因此,教師要重點關注班級中的問題學生,要用愛心和耐心來轉化問題學生,從而挖掘出學生潛在的正能量,進而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們班的王小強(化名),上課經常不遵守紀律,不是自己做小動作,就是跟旁邊學生交頭接耳,而且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王小強旁邊的女生反饋說自己好幾次差點被王小強絆倒。于是,我就嚴厲批評了王小強,向其講述了惡作劇的危害,并要求王小強道歉。但是,沒隔幾天,女生的家長忽然給我打電話,說自己的女兒在學校受到了威脅,還質問我是怎么教育學生的。原來王小強受到我的批評后并沒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是再次找該女生的小麻煩。于是,我再次找到王小強,詢問其內心的真實想法,并講述摔倒的危害,及同學之間相處的原則。而且交談中我表示:我沒有教育好你們,我受到了學生家長的批評,我心里也很難受,但是我們做錯了事情就要承擔后果,不能對指出我們錯誤的人懷恨在心,你說呢?王小強使勁點了點頭。后來我又與王小強溝通了幾次,向他講述課堂時間的寶貴性以及認真聽課的重要性,慢慢地,他的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三、加強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如小學生養成了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那么他們就會在不斷思考中獲得新知、開闊視野、形成能力,這種良好的習慣會使學生終身受益。但是如果小學生養成了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那么不良的行為習慣有可能就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小學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對學生展開養成教育,從而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教師要促使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無論是語文科目,還是數學科目,或是道德法治科目,其都需要學生規范書寫。而且很多時候,書寫反映的是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只要學生學習態度端正,那么就能做到書寫工整。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書寫的正面引導。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書寫競賽,將書寫優秀的作品加以公開展示,并號召其他學生向其學習;教師可以在作業評語中加上書寫評語,從而促使學生加強書寫練習。
其次,教師要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而思考是創新的重要保障。學生只有展開了深入思考,才能將知識加以內化,才能在內化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等待,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并鼓勵學生展開多樣化思考。如語文科目中,允許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個性化的理解;數學科目中,引導學生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解決同一道題目;如道德與法治學科中,促使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理解學習內容等。
當然,還有文明禮貌用語、講衛生、愛護公共設施等都是非常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適時加以滲透和引導。
總而言之,小學各個學科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活動中都蘊含著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師要將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活動中,從而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殷學新.論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20(3).
[2]沙青青.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