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秋香
摘 要:現如今教育方法和理念不斷的在改變更新,這對處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比如語文這門科目,老師需要在語文課表中明確指出文本細讀這一教學策略。而在本文中,小學老師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多種視角不斷展開,重點分析探究如何正確的在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指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細讀;閱讀分析;策略
為了增加教學課堂的趣味性,防止教學效率低下,課堂顯得干癟無味,空洞單調等無趣現象。自不斷改課以來,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方法層出不窮。而今天所談的文本細讀,是文學內容進行分析解讀的一種重要方法和顯著特征。對于文體的功能和意義可以大致定為四個關鍵詞,分別為意思、感情、語氣和意識,只有讓學生準確把握這些因素,才能夠真正領略出作品真正的意蘊[1]。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本文把文本細讀的探究策略大致分為以下四大點。
一、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價值
語文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引領學生思維,使其逐步深入文章。但不同文章所包含的內涵和情感是不同的,所以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透徹文章的蘊含意義所在,教師需要在教材分析上多下功夫。比如在講解《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學生會對里面各個出現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健康樸實、聰明能干、機智勇敢、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閏土。但是事實上,這篇文章不僅僅是描寫閏土和魯迅之間單純的友誼,它還表達了作者熱愛勞動人民,對農村純樸生活的向往之情。所以這就需要教師把握文章重點,向學生進行講解和展示。
二、細讀理解文章內容
記得一位教育老先生曾經說過,“文本細讀就是沉入文中,逐字逐句摸索文章思路。”在一篇文章中,首先映入眼簾的首先是文章的題目,它就好似人的眼睛般能夠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在之后的細讀之中,學生他們可以憑借自身對于語文文字的敏感度和自身學習能力,首先嘗試著捕捉到文本的中心句子,對句子里的關鍵詞語、重要段落和標點符號的應用進入深層次的分析探究,推敲其中所帶的深刻含義。教師耐心加以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思維方向引至文章的主導思想上,循序漸進解決所產生的疑惑。
三、文本解讀,掌握閱讀方法
學生在對一篇文章進行細讀,理解大致內容后,教師還需要把握文章的深度和內涵,對學生傳授一些特殊的閱讀技巧。其實在文本細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難發現文學和文本之間有一定的聯系[2]。而下面所說的文本解讀,它可以提升學生對于文學傳達情意的理解能力。為了把文本的價值提升到最大化,在此淺出“課堂解讀”的分析。
(一)以不同角度展開閱讀理解
在細讀文學作品的時候,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可以嘗試以不同姿態和角度去精讀文章。比如說,教師首先可以從作者的賞識角度,最原始,最純粹的領悟文本自身的魅力和價值所在。而學生呢,在初次接觸文本之時,可以作為朗誦者的角度去大聲、傾注感情的朗誦文章,把握住文章的字音、速度節奏和感情傾向,把每個人物不同的感覺以朗誦的方式表達出來,最后在教師的思維引導下逐步深入課文。
(二)抓住文本疑難之處,引導學生思維發展
每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都是作者注入的心血與感情思想的凝結,那么如何去細細品味文章的價值,揣測作者的思想呢。其實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思維,將文中的疑難字句、段落進行深度解剖和分析。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文本重點,引領學生由此展開探究和思想,讓學生真正領悟到文章的內涵,從而達到本節高效課堂的目標。
(三)重視文本內的藝術特點
有些優美的文章,語言文字讀起來往往最能讓人產生美好的念想。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教學中,可以多支持學生課后多廣泛收集相關的課外資料,多評價多欣賞,要讓他們發現文中那些特有的藝術氣息。比如拿大家最熟悉不過的《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在授課前可以用“桂林”這個地名的介紹首先拉開學生思緒,在逐步深層次的進入文章。不難發現,這篇課文內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使得景色個性特征鮮明,靜態美如一幅水墨畫,所以教師在講解這些美句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把心中山水的模樣畫下來,或者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師生共同領略優美的抒情文字。
四、課內外結合,鼓勵學生積極探究
課內的知識固然重要,但課文閱讀的學習積累也是行之有效,它能增加學生大腦中知識的儲備量,也能提升對于文字的閱讀理解能力。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所以這就需要教師注重每個學生的閱讀深度,適當進行課外內容的拓展與解讀。對此教學方面,大致列舉以下兩點。
(一)大力支持課外閱讀
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在課外閱讀這一途徑上難免會產生些誤區,就比如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讀課外書會影響誤導孩子的思維,產生不好的影響,畢竟孩子的身心思維還尚未發展成熟。其實,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這里可以認為家長的擔憂完全有些“草木皆兵”了。大力支持課外書籍的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更能豐富知識、增長知識。孩子有自己的理解了,才能從最開始的被動學習,到逐步自主學習。
(二)大力支持學生組織交流
一個好的交流平臺能夠讓學生變得愈加自信和優秀,在組織交流過程中,他們的思維會一直處在活躍狀態,更加深層次的主動去思考文章的內涵蘊意,從而不經意間在交流過程中進行了文本細讀,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多層次的理解文章。所以教師一定要找尋機會,創造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調動學生交流的積極性,爭取讓課堂上的所有學生都能有發言的機會,最后受益匪淺。
五、結語
文本細讀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美妙的藝術。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語文科目的學習對其將來的身心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不僅僅是要教導學生讀書寫字,還要引導學生帶著真摯的情感去領悟文中的思想價值,只有讓他們做到文本細讀,才能真正享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提升語文閱讀的品質。
參考文獻
[1]呂榮泉.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作用及必要性分析[J].中華少年,2018(30):115.
[2]曾晨.淺析思辨性閱讀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考與應用[J].當代旅游(高爾夫旅行),2018(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