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梅 李國江
摘 要: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進步,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正在影響和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多學校都引入了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和方式,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應用帶來了新的發展平臺和機遇,但是很多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理念、模式以及手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并不能將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闡述信息技術對職業教育影響的基礎上,分析存的問題,嘗試探索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計算機;教學改革;職業教育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能力成為人才在信息社會中得以生存競爭的基本能力。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信息化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相應地成為職業教育目前面臨的緊要任務。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正在影響和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多學校都引入了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和方式,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但是很多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理念、模式以及手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并不能將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闡述信息技術對職業教育影響的基礎上,分析存的問題,嘗試探索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在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方法也要不斷地進行改革。
一、更新課程內容,與時俱進
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進步,促進學校教育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已經進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例如服裝設計專業,利用PHOTOSHOP繪圖軟件進行設計和色彩搭配,利用FLASH軟件和3DMAX軟件制作出服裝的模擬動畫演示,學生可以更直觀的了解掌握服裝的樣式和結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
但是目前信息技術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安排還過于簡單和籠統,部分內容已被淘汰,而許多實用性強、專業性強的課程和計算機應用軟件卻又沒能及時開課,缺乏對最新計算機應用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方法的掌握,特別是新的計算機軟件和專業化、行業化軟件的應用、技能的培養存在薄弱環節,跟不上時代發展。例如服裝CAD軟件還沒有完全應用推廣。通過開設服裝CAD課程,可以讓學生借助服裝CAD軟件學習服裝款式設計、樣片設計、放碼、排料和工藝單設計,并把這些技能融為一體,從而形成綜合能力。
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通過網絡和多媒體等教學方法,可以直觀的演示、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課前收集制作圖片、動畫素材制作多媒體課件,而且可以反復利用播放,這樣就大大縮短了板書畫圖的時間,增加了學生接受知識的直觀性,降低學生理解難度,把抽象的知識變為具體可見的圖像和動畫,并伴有聲音等多種媒體,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在課堂上一直處于精神集中狀態,積極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通過有效利信息技術,突破了現實的局限性,把傳統教學的不可見不可能變成可以看得見,看得明白。例如服裝設計,可以把設計出來的服裝圖像通過電腦和投影直接顯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根據需要變換服裝的整體或局部的顏色,改變衣領衣袖的位置或者大小形狀等,電腦技術對圖像有強大的處理能力,可以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
三、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是推進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關鍵。要想教出高水平的學生,必須有高質量的教師隊伍。現代知識更新換代較快,教師需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新知識,否則就有落伍的危險。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增長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拓寬老師的知識面。只有高水平的教師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學生。另外,還要提高教師實踐操作的能力。教師要走進企業,學習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實踐操作技能,提高實踐能力,才能傳授指導學生提高實踐操作能力。以往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普遍較差,主要原因是實踐的時間太少,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我們更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訓,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并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完成實訓作業的同時,檢驗了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
四、信息技術運用在多種教學方法中
首先是在項目教學法中的運用。項目教學是一種能力本位的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通過項目的實地進行,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把握完成項目每一環節的基本要求與整個過程。應用項目教學法把信息技術教學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其次是信息技術在討論教學法中的運用,讓學生分組討論解決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對于共同的問題根據情況進行解答或給學生提示,讓學生再去實踐從而得出正確答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培養他們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興趣、督促他們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改革過程,應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在完善中逐步走向強大。信息技術教育應該針對社會需求,與實際銜接,注重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柳君芳.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M].地質出版社,2005-6.
[2]姜大源.職業教育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朱永新.如何建立良好的教學關系[J].教育評論,2007.
[4]劉海.教改總動員[J].職業技術教育,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