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往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往往給所有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起來十分輕松,在做完作業后沒有更高層次的作業挑戰,局限了學生的進一步提升,而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非常困難,產生了自卑情緒和厭學情緒,這些影響了作業設計的科學合理性。在本文中,筆者根據多年小學數學教學經驗,就如何實現課后作業設計的有效性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作業;研究策略;有效性
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作業設計規范化、格式化的情況,學生面臨著大量的數學作業,學習壓力巨大,在完成作業過程中,教師更加重視學生作業是否規范工整,片面性地關注學生作業完成結果,忽視了學生的作業完成過程,導致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價值觀、情感、能力、知識、智慧等沒有得到有效鍛煉和體現,感受不到完成數學作業的快樂,失去了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本應具有的價值作用與教育意義,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采取有效的課后作業設計十分必要。
一、題型設計的優化,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我經常遇到一個問題:在單元測試中,學生一旦遇到沒有見過的題目,完成的正確率總是很低;當然,有很多老師講過的題型在測試中依然出錯,問題的癥結在哪里呢?個人認為,問題其實就出在老師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認真審視一下今天新課改的教材,就會發現教材中的算法學習均在問題情境中出現,也就是學生在學習算法時候就在進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而我們的教學多是把算法學習單列出來,沒有舉一反三,唯算而教,學生只是單一地接受,算法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我們的教學應該把題型訓練存在每一節課、每一個知識點中,這樣孩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提升,問題就不會只是孩子見過,而是孩子每天都會練習到。比如:有5個數字,它們的平均數是12,將其中的一個數字改為13,平均數變為10,請問,改變的數字原來是多少?對于這種題目,如果想知道每一個數字是多少是不可能的。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出發,原來5個數的和=5×12=60,改變后的和=5×10=50,前后相比減少了60-50=10,哪個數字減少10是13呢?這樣就將問題簡單化了。
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分層次布置作業
作為教育者,都不否認一個事實:每一個班級孩子的認知水平是有差異的。因為這種差異成就了教育的多樣和精彩,同時也為教育者提出了一個挑戰——教師必須“因材施教”,作業也必須分層布置,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為了走出這個現狀困境,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作業設計的層次性,全面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掌握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計算能力、學習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個體差異性,為學生布置適合自身學習的數學作業,以便學生可以在難度適宜的作業完成過程中,感受到做作業帶來的成功喜悅,保證所有學生都可以由淺及深、循序漸進地增加學習難度,積累更多數學知識和技能。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知識后,教師考慮到學生對兩位數乘法運算法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一,設計了階梯式的數學作業,一個金字塔中由下至上共有四道計算題,最底一道是10×20=?中間一道是15×20=?再向上一道是12×43=?最上面一道是235×614=?。學生由金字塔底開始計算,一步步挑戰更高層,逐漸加深對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知識和運算技巧的掌握,最終在求勝欲望驅動下,完成了前三道題的計算,并且為了“登上塔頂”自主預習了三位數乘以三位數的數學知識,嘗試挑戰了塔頂的數學題。
三、保證作業設計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作業興趣
增加數學作業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完成數學作業中,體會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良好學習體驗,打造快樂課堂也是教育改革所大力倡導的創新發展方向。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保證作業設計的趣味性,通過講故事、猜謎語、連連看等多種趣味十足的作業形式來考察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果,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厘米與米”這節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前5分鐘進行一次課堂作業游戲活動,在課堂上通過游戲活動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水平,以便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查缺補漏教學。教師隨機說出高樓、鉛筆、手機、橋等事物,學生在聽到一個事物后快速回答這個事物是用厘米單位更合適,還是用米單位更合適,并且說出自己推測的大概長度數值。這個游戲活動既保證了作業設計的趣味性,也帶有一定的開放性,能夠拓展學生的眼界,進一步將數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聯系到了一起,在鞏固學生學習成果同時,也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優化作業設計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重視作業設計的生活性、層次性和趣味性,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發揮出學生完成作業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學生作業完成效率和質量,真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讓減負不再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的一句空話,而是可以真正落實到實處,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的進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溫秀婷.小學數學分層作業優化設計策略研究[J].廣西教育,2015(41):55-55.
[2]彭凱義.小學數學分層練習優化設計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9):58-58.
[3]于力力.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方法[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1):100.
[4]王玉梅,衛淑萍.小學數學多種優化作業設計策略[J].中外交流,2018(52):418-419.
作者簡介:
李靜(1987-)女,山東省煙臺萊州市人,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虎頭崖鎮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