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軍
摘要:本文將主要圍繞我國的行政單位部門,如何在新時期嚴峻的背景和挑戰之下,做出財務管理模式的改革展開討論。討論其如何從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兩大角度著手,逐步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實力,不負眾望地完成政府、群眾交予自身的任務。
關鍵詞: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風險防范;對策
內部控制作為引導行政單位更好地使用自身資金,發揮自身職能,向社會提供固定服務的重要模式,其在促進行政單位內部財務管理效能提高方面,始終扮演著不容小覷的角色。但是由于行政單位長期以來缺乏足夠的來自市場的壓力等因素,其內部控制一直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乃至于內部的貪污現象時有發生,內部人員的財務管理積極性也不高,而在這一經濟挑戰不曾間斷的背景下,其風險防范能力也較為低下。久而久之,以上這些負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就會使得行政單位無法保持最佳的活力,以高質量的姿態為群眾提供其應有的服務。
一、在行政單位當中實行內部控制的意義所在
究其本質,內部控制在行政單位當中的建立,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使其財務管理過程的一系列風險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1]。在這一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之中,行政單位所能夠采取的措施多種多樣,上至制度的建立,下至各類細節性流程的確立和把控,都能夠為優化其內部的財務管理效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幫助整個行政單位,提高其自身抵御外部不確定性的能力,使其運行建立在更為穩固的基礎之上,為其“打好地基”。與此同時,這一內控制度建立的有效性水平,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財務單位最終對其資金使用的合法水平及安全程度。在這一內控制度得以建立之后,內部人員的積極性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調動,因為這一制度為他們指明了自身工作的方向和不能觸碰的邊界,讓他們更加明確“什么是底線”,從而獲得高效工作的指南針。總而言之,內控制度對于行政單位而言,是其平衡內外風險,提升內部的資金利用效率,從而更好地發揮自身力量,為群眾提供諸如消防救援等重要服務的關鍵影響因素。只有做好內部控制這一“地基”的建設和把控工作,行政單位最終的工作才不會流于形式,而是能夠一步一個腳印地,在為群眾提供服務的同時不斷優化自身的能力[1]。
二、當前普遍存在于行政單位當中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問題
(一)財務預算控制制度存在諸多漏洞
許多行政單位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當中,雖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計算機及相應的信息管理系統,但是由于許多人員對這一信息化財務管理的理解過于落后,認為只需要將書面化的東西照搬到計算機當中即可,而他們往往也只懂得如何使用普通的excel軟件等等,對于更加高級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則是一無所知。因此,在預算控制這一個重要的財務內控環節當中,他們往往無法很好地將單位內部各個角落、各個環節的財務信息進行一體化的收集,從而建立起一個更為科學的,更能夠反映單位內部財務控制現狀的預算體制,久而久之,這一預算體制的漏洞百出,就會給許多不法人員以可乘之機,使得他們得以借助公務的便利,謀取私利。除此之外,由于許多工作條例并沒有隨著外部條件的改變而做出相應的改變,因此這些落后的條例,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財務人員進行預算時的靈活性,使得他們面臨的內控瓶頸越來越多,在無法實現既定的內控目標的同時,也在極大程度上打壓了他們的積極性,從而為單位內部資金的合理、有效利用打下了負面的基調,也使得單位不得不承擔更多的風險。
(二)內部財務關系不明晰,財務人員不具備良好的風險意識
由于行政單位所使用的資金,往往都來自國家的撥款,因此,其相對于普通企業,所要承擔的來自資金籌措等方面的風險和壓力,則小了很多[2]。但是在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的支持之下,人性的弱點也顯現了出來。許多財務人員往往會產生一種“國家的錢跟自己沒關系”的意識,認為不管自己的財務風險高低水平如何,最終為后果買單的,都是國家和政府,自己無需承擔過多的責任,因此也不會付出十分的努力。如此一來,行政單位就會在這一淡薄的財務風險意識的影響之下,獲得極為負面的影響,不僅其建立起來的內控制度無法得到高度的落實,與此同時,其內部的財務關系也是較為混亂。在財務資源有限的背景下,行政單位當中的各個部門,往往由于沒有統一化的資源使用模式,因而出現權責不明、財務關系混亂的現象,缺乏從整體上看待財務問題、使用財務資源的意識,如此一來,行政單位內部的內控制度往往是形同虛設,流于形式[2]。
(三)缺乏良好的風險控制意識和相應的體系
風險控制不管對于任何單位、企業而言,都是其抵御外部壓力和不確定性,調控內部發展的重要手段。如果這一措施不到位,抑或是落實水平較低,行政單位就會很容易受到外部風吹草動的影響,造成內部的動蕩。當前許多行政單位由于享受著來自政府的撥款,因此往往缺乏足夠的資金風險意識,在進行各項支出、投資活動的時候,往往缺乏科學的審核和把控,因此就會在后期出現頻繁超支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給單位的經營帶來了負面的風險,不僅辜負了政府的信任,同時也使得自身陷入了巨大的經營困境當中[3]。而這一現象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其內部風險控制意識的缺乏有著不可小覷的關聯。
三、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及風險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不斷完善內部的財務控制體系,提升內部內控意識
財務控制體系的建立,應當立足于當前行政單位的內部情況。首先,建立者必須對各個部門的內部控制漏洞及其相應的薄弱環節有充分的了解,接下來,再在此基礎上提出逐個擊破的措施,最后,對這些措施進行高度的整合,從而建立起一個完成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必須立足于“內部控制,人人有責”的基礎原則之上,讓每一個員工都能找到與自身工作相對應的應盡之責,不給任何人以鉆制度空子的機會[4]。除此之外,這一制度的落實,還必須以內部員工的內控意識的有效提升為基礎,行政單位必須經常組織講座,向員工普及內部控制意識薄弱所帶來的危害,并提供其他單位的前車之鑒作為警戒,從而不斷優化自身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使其受到“趨利避害”本能的作用,不斷調整自身的工作心態。
(二)建立起有效的風險控制和預算控制系統
在信息化時代下,行政單位也必須積極地尋找一種能夠填補自身風險控制漏洞及相應的預算控制缺漏的信息化方式,只有立足于信息平臺的優勢,來建立起這一能夠平衡內外部風險,優化內部資金使用效果的風險、預算控制一體化系統,才能夠真正使得行政單位的經營更加游刃有余,而不是頻繁受到來自外部的威脅和內部資金使用問題的挑戰[5]。預算控制必須立足于對自身資金運轉情形的充分了解,及對預算目標的有效設立。而風險控制則必須基于當前自身的財務漏洞,建立起有效的填補和預防措施。
四、結束語
行政單位雖然有別于普通企業,享受著政府的財政撥款,因而來自資金方面的壓力較小,但是在這一新時代背景下,行政單位所需承擔的來自政府的責任越來越重,與此同時,其所需為群眾提供的服務,也面臨著多樣化、高質量的要求,除此之外,行政單位還必須滿足一部分盈利性質的經營需求,在自身的活動當中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行政單位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政府的撥款及自身現有的各方資源,做好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從最為不容忽視的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兩個方面入手,做出變革,積極引導內部人員,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效率,將會對其最終的發展產生極為不容小覷的影響。財
參考文獻:
[1]杜錦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貿實踐,2017(21).
[2]朱露林.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建設與風險防范策略研究[J].財會學習,2017 (5):255-255.
[3]徐曉雪.探究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主要對策[J].環球市場,2016 (29):52-52.
[4]盛長芳.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控體制的建設和風險防范策略研究[J].中國經貿,2016 (10):159-160.
[5]賀欣燃.對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內部控制與風險防范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 (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