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洪云
【摘要】 目的:探究一站式CT掃描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及出血轉化預測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間收治的119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先后對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成像檢查(MRI)及一站式CT掃描,對比MRI及一站式CT掃描的診斷準確率及出血轉化預測準確率。結果:一站式CT掃描的診斷準確率及出血轉化預測準確率均顯著高于MIR檢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一站式C掃描的診斷準確率及出血轉化預測準確率較高,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診斷及評估預后中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及價值。
【關鍵詞】 一站式CT掃描;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出血轉化;預測
【中圖分類號】R74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 21-057-01
急性缺血腦卒中多由腦動脈阻塞,血液供應不足所致,臨床多表現為患者神志不清、軀體麻木、四肢無力、記憶力減退等,嚴重者還會導致昏迷及死亡。出血轉化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對患者的預后及此后的治療方案均會造成影響,盡早預測、確診并治療對于提高急性缺血腦卒中患者預后具有著重要意義[1]。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間收治的119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并分析了一站式CT掃描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及出血轉化預測的應用價值,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兒月期間收治的119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在34 -73歲之間,平均年齡(53. 87±1.24)歲;女性52例、男性67例。納入標準:納入患者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制定并發布的《2018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結合臨床診斷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排除標準:排除阿茲海默癥及帕金森癥患者;排除惡性腫瘤疾病患者。本次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
MRI檢查 (1)在臨床醫師陪同下對患者進行MRI檢查,隨時做好急救準備。(2)準確錄入患者姓名、性別、年齡、MRI檢查編號、檢查部位等基本臨床資料。(3)患者取仰臥位,選用高分辨頭顱專用線圈從橫斷面平行掃描患者腦頂部至顱底圖像,FOV設置為220mm,層厚5mm、層間距1. 5mm;矢狀面掃描與大腦縱裂平行,FOV設置為230mm、層厚4.5mm、層間距1.5mm;冠狀面掃描與腦干平行,F()V設置為230mm、層厚5mm、層間距1. 5mm,檢查序列Ti WI、T,WI。(4)認真觀察圖像,判斷是否需要補掃。
1.2.2 一站式CT掃描一站式CT掃描包括CT平掃(NCCT)、CT灌注成像( CTP)和CT血管成像(CTA)。(l) NCCT。以聽眶上線之間的連線為基準平面掃描,避免晶狀體直接照射。從后顱窩底部向上掃描,直至腦突面最高點。8mm層厚,連續掃描;幕下結構采用4mm層厚連續掃描。(2) CTP。進行NCCT后,從中選取一層作為CTP觀察層面,層厚Smm/4i,造影劑濃度為300mgUml,觀測腦血流容量、腦血流流量、平均通過時間、表面滲透性等指標。(3) CTA。靜脈注入對比劑,利用螺旋CT重組靶血管影像。
1.3觀察指標對比MRl檢查與一站式CT掃描的診斷準確率及出血轉化風險預測準確率。診斷準確率一檢查準確例數/總確診例數×100%;H{血轉化風險預測準確率一預測準確例數/總出血轉化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計數數據行t檢驗后,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采用卡方檢驗法,通過(no/)表示。P<0. 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一站式CT掃描診斷準確率(117/119,98. 32%)顯著高于MRI檢查CT掃描診斷準確率( 108/119,90.76%);且一站式CT掃描H{血轉化風險預測準確率(49/58,84. 48%)明顯高于MRI檢查H{血轉化風險預測準確率(31/58,52. 54%),數據差異顯著(X2=-6. 5908、P1=0.0102;x2=13. 0500、P2=0.0003)。
3 討論
出血轉化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可受到病情發展影響白然發生,也可能因溶栓治療提高H{血風險,加重患者臨床癥狀。通過一站式CT掃描可對出血轉化風險進行預測,影像資料中見梗死灶內存在高密度病灶,梗死邊緣呈現出小點狀H{血,提示存在出血轉化風險[2]。對于出血轉化高風險的溶栓患者應延長對其腦部神經狀態及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時間,并根據監測結果考慮是否啟用或繼續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療。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檢查過程中,與MRI檢查相比,一站式CT掃描具備著高效、準確、無創等典型優勢,對于存在顱壓升高、意識不清等問題,導致檢查配合度較低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具有更加良好的檢查效果[3]。除此之外,磁共振的信號變化是依賴于對患者血紅蛋白變化規律的檢測,與其相比CT對患者腦部急性卅血征象的顯示更加清晰準確,既可以判定出患者腦部是否存在出血現象,同時還可顯示出患者顱骨形狀、是否存在凹陷、血腫程度等相關信息,有助于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一站式CT掃描診斷準確率及出血轉化風險預測準確率均顯著高于MRI檢查,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一站式CT掃描能夠準確診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并對卅血風險進行有效預測,值得在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景忠,齊英杰,陳宇,丁暉,徐堅民,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局部VLCBV與DWI及ADC在預測出血轉化中的對比研究[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9,26(02):165-168+177.
[2] 李翔,曾文兵,翟昭華,多模式CT預測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出血轉化風險的研究進展[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9,42 (02):158-162.
[3] 張華文,周欣,劉同輝,李朋,周琳.基于IVIM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管再通治療后出血轉化的預測[J].磁共振成像,2019,10 (02):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