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陜西 西安 710068)
大學生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健身健美逐漸成為其主要的精神追求,同時社會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因此,幫助大學生在校園養成良好的健身健美習慣,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勢。
大學生的主觀意識是影響健身健美效果的主要因素,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和沖動較青春期已經有所減退,生理發展也趨向成熟,處于承上啟下的階段,自身的世界觀初步形成。當前我國大學生普遍缺乏主動參與健身健美活動的意識,室外健身和鍛煉被室內電子游戲取代,導致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達標率始終難以提升。為改變以上情況,高校可以主動幫助學生培養健身健美意識,為其普及健身相關知識和優勢。
如:某高校為幫助學生養成健身健美意識,使用軟件“健康跑”監督并要求學生堅持鍛煉,同時開設講座引導學生明確健身健美的優勢,促使其脫離亞健康娛樂方式,以便達到培養學生主動形成健身健美意識的效果。
隨著心智發育成熟,部分大學生自身具有健身需求。當代大學生喜歡通過運動健身的方式擴展自身社交圈,同時參與自身感興趣的健身活動緩解緊張的生活壓力。且目前我國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關注程日益提高,對于部分學生而言,每年一次的大學生身體素質測試需要承擔相應的壓力,除體育專業大學生外,學生能夠用于提升身體素質的時間有限,由此可見大學生自身的健身需求也是影響健身健美效果的影響因素。
為滿足大學生自身的健身需求,高校可以對大學生感興趣的健身活動類型展開調查,同時鼓勵學生成立俱樂部,在固定時間進行健身健美活動,即可同時滿足大學生鍛煉身體、社交活動,時間碎片化等多種要求。在健身社團或俱樂部內,非體育專業的大學生也可以選擇自身感興趣的健身健美活動滿足自身需求。
如:某高校通過訪談方式統計了校內大學生不同的健身需求、感興趣項目等,再引導學生自發組建社團。由于校內學生的時間安排大多相似,因此社團開展十分順利,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健身健美活動,切實提高了該校大學生整體身體素質。
許多大學生健身健美缺乏專業知識輔助,隨意性大,因此最終效果也難以達到理想程度。此外由于學生自身健身知識不足,也無法通過自身能力選擇適宜的項目,健身健美容易造成運動損傷,若對健身知識理解不足,無法科學的處理自身損傷,導致健身健美效果和效率難以達到理想狀態。
為提升學生對健身知識的理解,高校可以將相關知識在日常課程中滲透,引導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學生也應積極學習相關的健身健美知識,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適當的健身計劃和項目。此外高校引導學生學習健身知識,也能有效保障學生的活動安全。
如:某高校每學期開學前組織一次講座,請校內體育教師或健身健美專家講解運動生理、體育保健知識、人體解剖學等相關內容,保障大學生在學期內可以掌握部分相關知識,為健身健美活動的展開打下堅實基礎。
健身健美活動需要器材和場地,但部分高校存在器材設施不足的問題,例如室外籃球場夜間燈光不足,戶外健身器材年久失修等。不僅無法為大學生健身質量提供保障,還存在安全隱患。
為保障大學生的健身健美質量以及運動安全,高校應定期檢查維修校內設施和器材,主要檢查方向為運動場地的采光、防滑,以及健身器材的除銹、保養等,設施不足的高校應積極主動的購入硬件設施,設施購入需要注意選擇安全系數和使用壽命達標的器材,購買前注意調查設施供貨商、用料是否符合學校標準。
如:某高校大學生夜間運動人數多,因此校方著手擴建了操場,防止產生碰撞擁擠等情況,且經實地考察發現,路燈光源不足,夜間可見度較低,因此高校在每兩盞路燈之間增加一盞,保障活動場地光照。除此之外,為延長校內健身健美場所的使用壽命,如室內籃球場等室內運動場所,要求學生更換室內運動鞋入場,同時也是為學生的安全負責。
除學生本身不理解健身知識外,部分高校也未主動向學生普及健身健美知識。缺少專業知識指導學生容易在健身時發生運動損傷,且運動損傷普遍需要當場及時處理,學生自身具備運動損傷處理能力也能加快恢復速度。此外學校不積極向學生普及健身健美知識,也容易導致學生投入大量精力達不到相應效果,造成學生的運動熱情日漸下降的情況。
因此學校應主動向學生普及健身健美知識,可以將相關內容加入體育課程中,并將學生的掌握程度加入學分考核,督促學生提高掌握程度。同時也可以將健身健美相關知識整理成海報張貼在校園各處,及官網當中方便學生查閱。
學校周邊環境對大學生健身健美效果也有較大影響。冬季室外環境寒冷,夏季大雨也會減少學生的健身健美次數。因此高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室內活動場所。此外,也可以允許學校周邊商業健身房在校內宣傳,引導學生主動開展健身活動,通過環境影響學生逐漸提高對健身健美活動的興趣。同時商業健身房內有專業器械和指導人員,對于高校內指導人員匱乏的情況也能起到彌補效果。
如:某高校與周邊商業健身房取得合作,允許其在校內宣傳,但要相應的給予校內學生價格折扣,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運動健身環境選擇。且專業指導人員也能對大學生健身健美起監督作用,高校運動場地負荷量小的問題也可以有所緩解。
高校大學生除健身健美活動外,還需要兼顧專業課程學習。我國高校的專業課程安排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在此學年段大學生的健身健美空閑時間較少。因此高校可以針對學生的課程安排特點,在大一大二期間,減少實際的健身訓練活動,以理論知識為主,先為大學生打下健身健美活動的基礎。將實際的運動鍛煉課程安排在大三、大四兩個學年段,此時段的大學生不僅可支配時間較多,且經過大一、大二的基礎健身知識學習,也能達到更加優質的健身效果。
除此之外,健身健美活動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符合標準的身體素質作為基礎,因此大學生應根據專業課程安排特點調整健身健美計劃安排,以便達到事半功倍的運動效果。
高校需要遵循我國大學生體育課程標準中的理念,將健康第一作為大學生參與健身健美活動的指導思想,從學生角度出發幫助大學生培養健康動機和意識。為促進大學生身體健康發展,高校可以通過改革相關課程內容的方式,促使校內健身健美課程跟上時代發展,將學校對健身健美的重視程度傳達給學生,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運動意識。在實際的健身動機培養活動展開時,負責人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動機培養幫助學生學會健身方法。同時將激發大學生健身興趣和愛好養成作為工作切入點。決策人員也需要為加強大學生健身健美教育力度,對相關的細節工作進行完善,加大關于健身健美活動的宣傳力度,鼓勵學生克服懶惰,積極參加健身活動。
以某高校為例,該校為培養大學生的健身動機,定期舉辦大型運動會,不定期舉辦小型運動會,同時鼓勵社團和體育教師策劃健身文化周等活動。運動會開展時,高校兼顧大部分學生的興趣,設立多樣化比賽項目,從培養學生競爭意識開始激發學生健身積極性,達到培養其健身動機的目的。
高校想從根源上幫助學生提高健身健美的效率,需要不斷向學生普及健身知識。健身知識可以融入高校的體育課程當中,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掌握,同時校方可以多舉辦與健身知識相關的講座,體育考試也不應一味強調實踐,理論知識也需要進行考核。同時在校內網站上加大關于健身知識的宣傳,運動會、健身文化周等活動也可以幫助學校普及健身知識,利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高校能夠切實推動健身知識的普及。
以某高校為例,該校每年十月開展校內運動會,運動會中除常見的競技體育項目外,還要健身知識和文化的比賽,通過此方式,該校大學生可以提高對健身知識的重視程度,普及工作也更好展開。
高校完善校內硬件設施也可以幫助大學生提升健身健美效率。外部條件的提升,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好的鍛煉環境,也會提升學生的健身積極性。高校應結合自身的經濟和場地情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健身條件,提高學校資源利用率。財務部門也應配合相關工作,提高對健身器材購買的財政支持力度,促使學校有能力購買質量更好、種類更多的硬件設施。此外,高校的健身設施使用頻率較高,為學生的活動安全,高校應派遣專人定期護理維修,并將責任落實到人,達到監督維修人員工作的效果。
為保障大學生有足夠時間參加健身健美活動,高校應調整展業課程安排時間,避免學生的健身和學習產生沖突。另外,校內運動場所開放時間也應得到保障,強調為學生健身提供幫助。同時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健身時間表,建議學生按照時間表展開活動,充分保障學生健身時間安排的科學性。除此之外高校還應提醒學生注意,大學生最佳健身次數為每星期三次,每次健身運動應不少于30分鐘。
綜上所述,健身健美可以幫助大學生提升力量和體質,且健身是健美的基礎,能夠促使大學生成為更加生動活潑的健康人群,我國高校大學生增強體質,促進國家整體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提升有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