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吳國輝
(1.靖西市安德鎮三合中心小學 廣西 靖西 533800;2.靖西市武平鎮大道中心小學 廣西 靖西 533800)
中小學是學生生長和學習的關鍵時期,注意身體素質培養的同時發展健康的身心同樣重要。此時期的學生不僅需要從課本種汲取知識,豐富內涵,也要通過體育課程、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增強技能,提升運動素質。枯燥、中規中矩的傳統體育課程常常難以令這個時期的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因此,體育游戲與體育課堂的結合十分必要,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還能大大提升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對養成學生良好習慣、培養良好身體素質和健康人格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據中小學學生的生理結構與特點,他們的快肌纖維量和慢肌纖維量并不平衡,快肌纖維含量較高,此時是學生發展靈敏性、速度的最佳時期,但學生的耐力不足。因此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鍛煉,在保持他們爆發力的基礎上使他們的反應速度和耐力得以提升。
此外,中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身體素質和生理逐漸發育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中,學生逐漸變得強壯、身體增高、生理特點逐漸顯現和成熟,更加有主見,充滿活力。但此時他們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較難集中注意力。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可以通過新奇、娛樂性的活動使他們達到較好的興奮狀態以延長注意力的集中時間。
體育游戲按照游戲的內容、活動范圍等特征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具體包括為競技性游戲、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這幾大類,具有以下特點:
體育游戲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發揮主觀意識的能動性,積極參與。同時,體育游戲是有規則有紀律的集體活動,需要學生遵守規則、發揚團隊協作的精神。體育游戲的規則和要求也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場所和條件進行調整,以適合不同場域和學生群體。
體育游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夠通過輕松自由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參與,并且能夠很好地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在游戲過程中達到教學的效果。
體育課程中的體育游戲和社會的生產勞動具有本質上的區別,即它的無效用性。體育游戲在于發掘學生的體育潛力,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不會對社會產生直接價值。雖然在一些體育游戲中有勝方敗方之分,但是勝負的結果并不會承載太大的意義,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的樂趣、鍛煉和成長更為重要。
體育游戲的這些特點使得如果在體育課程中合理地使用體育游戲,可以大大提升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
在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前,必須要進行準備活動。準備活動是通過熱身運動使學生的體溫升高,大腦皮層興奮性增加,肢體活躍度增強,喚醒韌帶和器官,為之后的活動做好準備。準備活動的進行能夠有效防止因熱身不夠而導致的學生身體不適,防止學生在運動中受傷。長跑和慢跑是最常被采用的傳統準備活動,但是這種方式對于耐力較低的中小學學生來說十分枯燥,他們很難將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慢跑,還會對體育課程產生逆反心理和厭煩心態,失去對體育課程的興趣。而體育游戲的加入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在起到熱身作用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興奮性,使他們更加愿意進行和參與到之后的體育課程教學中來。
在體育課程基本教學的過程中,對體育游戲的運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體育游戲的運用可以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將單一、枯燥的重復性動作嵌套在游戲中,學生會更容易接受,也會有更高的積極性。此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小競賽的方式來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檢驗和練習鞏固。
體育課程中身體的素質練習也常采用單一性的重復動作。這些動作雖然難度不高,但是負荷較大,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通過“雙人蹲跳”、“推小車”等體育游戲可以使身體素質練習在較為輕松和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增強學生體質,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體育課程結束前,有些學生會因較高的興奮性影響之后課程的學習,有的學生會比較疲累,整理活動的存在即為了盡量消除這樣的情況。結合了體育游戲的整理運動有助于快速消除學生的疲勞,使他們的身體機能盡快恢復。應該采用較為平靜、輕松有趣的體育游戲來使學生的興奮性降低,恢復生理和心理機能。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育發展的一個轉折時期,此時期內學生的骨和韌帶已經發育,但堅固性較差,容易變形。而且他們不能很好地控制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雖活潑好動,但是很難集中注意力,思維能力也有欠缺。為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體育教師不僅要選擇運動量較小的體育游戲,避免學生骨骼結構韌帶結構受傷,也要控制游戲的時間,不要使學生過度疲勞,難以恢復。此外,也要選擇一些易操作、有趣味的游戲,使學生可以很快接受和參與到游戲中來。
中學階段的學生正在快速的發育,肌肉快速生長但肌肉力量較差,處于青春期的他們身體形態也在逐漸發生很大的變化。此階段的學生,神經系統也在快速發展,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都在進一步提升,但是他們的情緒更加不穩定,較為敏感。男生和女生在這一階段開始表現出性格的明顯不同,女生更傾向于柔和安靜的體育游戲,而男生會更喜歡有挑戰性、運動量更大的競技游戲。教師要根據中學生的身體發育特點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安排更適合兩個群體進行的體育游戲。
中小學的體育教學常常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主要目的,在選擇體育課程中的體育游戲時,要根據備課內容選擇與課程緊密相關的體育游戲。在選擇上,要注意游戲的難度、危險度。不僅是為了學生的身體發育發展考慮,也要為了學生的人身安全考慮。對于體育游戲的安排也要由簡到難,逐步遞進,在課前做好課程教學和體育游戲安排的預設,以保證課程和游戲的順利進行。體育游戲的安排應該將游戲的特點與課程目的相匹配,有針對性地為不同階段的體育課程安排游戲,同時也要注意游戲的多樣化,為同一教學目的目標安排多個備選游戲,避免重復的游戲使學生枯燥,也能應對課堂上意外情況的發生,及時做出課程調整。
在進行體育游戲前,體育教師要根據游戲的要求、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參考不同學生的性別、體力等要素進行分組,盡量做到公平。否則不僅會影響游戲的平衡性,還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下降。同時,應該對體育游戲的規則進行事無巨細地講解,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夠了解,保障游戲的順利進行。
此階段的男生和女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存在較大差異,所能接受和承受的運動量不同,因此,在進行體育游戲安排時,要充分考慮和重視學生的性別差異,使安排的體育游戲盡量合理。
對于不同年級學生的體育課,課程中體育游戲的安排也要具有針對性,不能夠對于所有年級一并采用同樣的游戲安排。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以培養興趣,集中注意力為主,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增長他們的體育素質、發展身體素質更為重要,因此需要更多考慮到他們思想上的變化,滿足高年級學生對競技性、挑戰性的好奇和興趣,安排運動量相對較大一點的體育游戲。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學生的表現和情感變化,以及時調整課程安排。在課程結束后,還應該針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價,對于課程中學生表現出的問題,積極加以引導,旨在達成課堂教學目的,引導他們健康的身體素質發展。
學生的反饋同樣需要聆聽,要給學生反饋的機會,從他們的反饋中發現和總結課程安排的不足之處,積極改進和優化體育游戲的安排和體育課程結構。
體育游戲具有極強的認知發展功能。在進行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發揮觀察力、集中注意力并進行積極思考。他們需要在老師講解的過程中進行記憶想象并將記憶的內容在游戲中加以實現,模仿和學習能力在體育游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不僅可以通過體育游戲更好地感知周圍環境,還可以從一些游戲中積累生活經驗,還能加強團結合作的能力。在某些需要團隊協作的游戲中,學生需要和團隊伙伴共同解決問題,不僅要考慮到自身情況,也要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思考,這十分有利于學生培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和合作能力,學會包容,將自己置身于集體中,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學會社會化合作。
學生在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會和同學、同組伙伴進行很多的交流和交往,可以與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誼。而教師的參與,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和教師的情感交流,消除師生之間的年齡和身份界限。對于課程方面,體育游戲可以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程任務的學習,達成鍛煉身體、提升身體素質的指標。此外,體育游戲的進行不僅能夠使他們學習如何進行團隊協作,更能增強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并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學生會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更加的開朗和陽光。學生會在一些游戲中進行角色的扮演,在游戲中進行社會角色的實踐和學習,可以提前積累社會經驗,學習如何更好遵守社會規則。
中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培養思想和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應該落實到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影響好過上綱上線的言語教育。而體育教學中的體育游戲正可以很好的將道德培養落實到游戲與活動中。體育游戲進行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嚴格遵守游戲規則規范,還需要學生對是非進行判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事件是非的辨別,培養學生誠實、勇敢的品質,不僅要遵守紀律,還要心中有集體,培養集體榮譽感,團結友愛。
這一時期的學生還沒有社會生活經驗,課堂對孩子們的影響會非常大,體育游戲的思想性會促使他們獲得較強的責任感,較認真的態度和合作精神。因此也可以通過相關的體育比賽對學生進行教育,如接力跑等體育游戲。在體育競技過程中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勝負觀,讓學生知道競爭環境平等的重要性,增強團隊協作能力,意識到集體的重要性,培養他們勇于為勝利者喝彩、正確面對比賽結果,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教師在體育課程的開展和體育游戲的進行中更要以身作則,在課程開始前認真備課,安排和準備課程相關的詳盡內容,從而在進行中起到表率作用,對相關動作做到規范示范,對于課程中出現的矛盾也要妥善處理,獎罰分明,在矛盾的處理過程中讓學生明白處理的原則和道理,收獲學生的喜愛和信賴。此外,教師也應該積極學習和參加培訓,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以對學生進行最正確、最有效的教學和引導。
在中小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將體育游戲的特點與中小學學生、中小學體育課堂的特點相結合,將教學內容注入體育游戲中,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提升課程教學效果,不但增強學生的多方面素質。教師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能力,使體育活動合理、高效地為體育課堂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