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體育課程身為高校必修課程,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并且在大學課程分配方面也占有舉足若輕的地位。針對于體操項目而言,該項目具有增強體質、培養能力特點,還兼具娛樂、教育等功能。在體操教學活動中,體操練習十分重要,直接決定了體操教學效果,對于學生的智能與身體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變換練習法身為體操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動作,進而提高體操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為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謂的變換訓練法是在實際比賽過程中根據運動項目的某一特點提出的。例如運動技術、復雜性、運動能力多樣性等。通過將運動項目的負荷量變化,使得機體能夠與運動項目實現匹配,進而逐漸提供運動者的承受能力,使得運動者在比賽是能夠承受不同運動負荷下的能力。在高校體操項目中,通過變換練習內容的方式,可以使得學生的運動戰術、運動素質等都得到系統性的發展,進而使得學生的應變能力、運動能力都有所提高。
根據以往高校體操普修教學中變換練習法的應用情況來看,訓練方法可以分為三種,分別為形式變換訓練法、負荷變化訓練方法以及內容變換訓練方法。其中負荷變換訓練法是三種訓練方式中負荷強度最大的,但是在練習過程中訓練動作相對固定,并且能夠在不同的新陳代謝形式之間進行轉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能量代謝能力以及運動素質。在應用內容變換訓練法對學生開展體操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負荷強度進行合理調節,此外學生的練習動作、結構也可以發生相應的變化,該方法主要用于學生體操技術、對抗性運動的串聯練習。形式變換訓練法在高校體操普修中主要表現在場地、方位等條件的變換上,通過改變學生的訓練時間、訓練環境、訓練形式等方法,對學生進行訓練。
變換練習法相較于傳統體操訓練項目而言,可以將體操項目中的簡單動作與復雜動作相連,對學生進行體統性的訓練。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中分解法、完整法的不連貫動作,有利于學生統一掌握體操動作,將各個動作充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動作協調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的動作質量有所提升。
結合當前我國高校體操普修教學情況來看,教師在應用變換練習法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可以通過變換練習環境、變換作業條件、變換限制條件等方式,提高體操教學效果,使得學生能夠有效掌握動作要領,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應用變換練習法對高校學生開展體操教學時,可以從變換學生練習環境入手,以便達到調節學生心理活動的目的。根據以往高校體操練習情況來看,變換環境主要存在兩種方法,變換自然環境以及變換練習環境氛圍兩種。變換自然環境時主要是通過改變學生器械設備實現的。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可以采用室內、室外相結合的訓練方式,引導學生開展體操訓練工作。例如在氣候適宜的時節多引導學生開展室外訓練,消除學生長期室內訓練的疲憊感,以便能夠體操訓練效果。
教師想要變換練習環境氛圍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與組織,使得學生可以在適宜的環境當中不斷提高自身體操練習的欲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通過穿插對抗賽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刺激。該方法比較適用于學生情緒低落時,能夠有效轉移學生注意力。
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體操教學時,可以通過改變自身體操動作時間的方式,減慢自己的乏力速度,以便使得學生能夠清晰看清每一個體操動作的發力過程,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動作中的不足,最終達到體操項目動作的標準要求。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授有關初級技巧肩肘倒立動作時,可以在自身上升髖的過程中放慢上升速度,使得學生通過觀察動作找到升髖工作的最佳發力點。
不少高校學生在體操時都是初學者,之前沒有對體操項目有過任何接觸,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通過變換作業條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體操教學。
(1)變換體操器械的高度。
初學者通常情況下都存在一定的畏高心理,在應用體操器械的過程中總是擔心從體操器械跌落摔傷,在這種畏懼心理下很難有效掌握動作要領。基于此,教師可以適當的改變體操動作要領,適當調整體操器械的高度,以便體操初學者能夠順利參與學習活動。
(2)變換器械的寬度。
與高度一樣,在學生訓練過程中過窄的器械會導致學生產生畏懼心理,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合理調寬器械寬度,增強學生訓練時的安全感。例如,在跳馬訓練當中,較為寬大的支撐面可以允許學生在訓練活動中產生誤差,這樣一來能夠有效減少學生的地處心理。
(3)變換器械的長度。
教師在對學生講授有關跳躍動作的體操項目時,不少學生在屈腿騰躍縱馬過程中,因為總是害怕將腿留在馬上的因素,導致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總是產生畏懼心理,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想要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可以通過變換器械的長度,采取跳山羊等方式,逐漸過渡到去腿騰躍縱馬這個動作中。
(4)變換器械的彈性。
結合體操項目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增加器械彈性的方式眾多,例如,高低杠的更換、跳馬面的更換等,教師可以通過更換器械彈性的方式,提高學生完成動作的完整度,有利于學生不斷提高練習效果,當學生掌握動作要領之后,在逐漸降低器械的彈性,直到學生能夠在標準器械上開展練習活動。.
采取變換限制條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掌握技術的能力,糾正學生的錯誤姿勢。當學生在單雙杠、吊環等器械上開展相關活動時,很容易出現分腿的錯誤動作,想要有效糾正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腿綁住,并且在學生的膝蓋部位添加一張紙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合理采取限制手段,改善傳統單一的練習方式,有助于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訓練氣氛,提高學生的訓練興趣。
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體操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變換動作形式的方式,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達到掌握其他動作的目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結構相似的動作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在學習新動作的過程中又可以對舊技術進行鞏固。
(1)改變體育項目的開始、結束動作姿勢。
為了使得學生盡快掌握體操動作要領,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當的降低動作難度,以便使得學生能夠盡快掌握技巧,提高自身動作質量。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授后滾翻推這個動作時,可以讓學生將此動作作為倒立時的結束動作,這樣還能夠使學生將后滾翻推動作與其他動作相連接。
(2)改變動作的連續或者項目的順序。
在對學生教授體育項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相關動作的先后順序進行調整,或者對動作進行變換聯合,這是體操教學活動中最為常見的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有效突出教學中的動作重點,最終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授側手翻與前滾翻的過程中,可以將側手翻與魚躍前滾翻相結合,改變不同動作之間的銜接效果,使得學生的隨意應變能力得以提高。此外,學生在練習動作的過程中還能夠對不同動作之間的銜接進行研究,認識到不同動作的技術差異,為學生更好的掌握體操動作提供保障。
結合當前我國變化練習法在體操教學中的應用情況來看,教師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個體特征以及訓練任務,科學合理的確定變換內容。在對學生的競技能力開展訓練工作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合理選擇相應的練習內容。在對學生體能開展訓練工作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身素質,身體的負荷強度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有效掌握技術動作。在學生參與戰術配合練習活動時,教師要提前對賽場可能會產生的情況進行預判,以便在情況發生時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無論是在高校學生訓練完還是比賽完,都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對下一次的訓練內容進行調節,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使得學生自身素質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我國高校體操普修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變換練習法在體操教學中的應用,使得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教學環境、性質條件、動作順序等方式,引導學生掌握知識要領,為學生打造良好的體操學習氛圍,最終提高體操教學活動質量,使得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提高。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改變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以便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素養,為學生個體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