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舒敏 區秀瀅 何鈺儀 馮小鳳
【摘要】高中英語教材是呈現文化內容的重要載體,是學生獲得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本文對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教材的文化內容進行分析,發現教材中有合理之處,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筆者對高中英語教材編輯者和使用此教材的教師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促進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材;閱讀;文化內容
【作者簡介】鄭舒敏,區秀瀅,何鈺儀,馮小鳳,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促進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指出,文化知識是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涵養人文和科學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的知識源泉。英語教材是教學的基本素材,也是呈現文化內容的重要載體。因此,英語教材中文化內容的合理設置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學生主要通過教材獲取文化知識,且閱讀在英語教材中所占據的比例最大,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教材閱讀部分,以探討其文化內容設置是否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以期對高中英語教材編輯者和使用此教材的教師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
一、 文化的定義與分類
文化的定義在不同的研究視角中有不同的解釋,因此關于“文化”的概念眾說紛紜。本研究以《課程標準》中的文化的定義為主,即“文化知識”是指中外優秀人文和科學知識,包含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
本研究主要依據張革承、張洪巖以及何麗芬對文化的分類,對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教材中文化內容進行研究。其中張革承、張洪巖(2007)指出高中英語課本中的輸入性文化素材可分為目的語文化、本族語文化、世界文化、對比文化和其他文化。何麗芬(2018)指出文化可分為客觀物質文化與主觀意識文化。
二、 高中英語必修教材中閱讀部分的文化內容分析
高中英語必修教材有1-3冊,每冊含有5個單元(必修一加上第一單元WELCOME UNIT共有6單元),每個單元有1個主題。本研究主要研究必修教材1-3冊中主要的閱讀部分。
1. 文化地域比例分析
從地域文化的分類角度看,民族語文化在教材閱讀部分所占的比例最大(28.13%),其次是其他文化(25.00%),目的語文化(18.75%)和對比文化(18.75%),世界文化(9.38%)最少。
2.主觀意識和客觀物質文化內容分析
從表2可見,必修1-3冊中的文化內容涵蓋范圍廣泛,但是主觀意識文化(81.26%)明顯高于客觀物質文化(18.75%)。在主觀意識文化的四個分類中,探索文化最多(31.25%),其次是其他文化(21.88%),表現文化(15.63%),規范文化最少,僅占12.50%。
三、 結論及評價
1.從文化地域結構的角度看。
(1)民族語文化得到重視。由表1可知,民族語文化(28.13%)在教材閱讀部分所占的比例最大,可見民族語文化得到了重視。民族語文化主要是介紹以及傳遞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如必修一第五單元中的閱讀“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o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這篇文章中主要介紹了中國文字系統的發展史,說明中國文字在現當代仍然鮮活的原因以及文字對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吳曉威,鞠墨菊,陳旭遠(2014)指出人教版高中英語教科書中目的語文化在文化內容中占主導地位,其比例超出本族語文化的一倍,可見民族語文化內容比例嚴重不足。但是在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教材閱讀部分中民族語文化內容比例明顯增加,改變了以往以目語文化為主導的輸入模式,可見本族語文化的傳播與滲透意識受到重視,這將有利于培養學生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以及用英文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
(2)中外對比文化不足。由表1可知,對比文化在教材閱讀部分所占的比例較少,僅為18.75%。《課程標準》中明確了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育要求,要求學生學習中外優秀文化,還需比較中外文化的異同,在比較中理解與包容文化的多樣性,在比較中進行鑒別與文化欣賞。因此要成功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教材中需要呈現中外文化的對比素材,利于教師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并有助于學生通過學習獲得不同國家的文化知識之后有目的地進行對比與鑒賞。學生只有通過比較中外文化的異同,才能對不同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對文化現象有自己的立場與價值判斷,并堅定文化自信。但教材中對比文化的呈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沒有提供足夠的素材引導學生進行不同文化之間的對比與鑒賞。
2.從文化主觀和客觀內容的角度看。(1)客觀物質文化內容不足。由表2可知,主觀意識文化(81.26%)的分布比例遠大于客觀物質文化(18.75%)。《課程標準》中指出,文化知識既包括物質文明知識,也包括精神文明知識,是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涵養人文和科學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的知識源泉。學生通過學習客觀事物形象所反映的社會及人類思想獲得相應的文化知識,培育其文化意識。然而,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教材中客觀物質文化的呈現明顯不足,不能達到《課程標準》的相應要求。
(2)主觀意識文化中的內容分布不均衡。在主觀意識文化的四項文化分類中,探索文化的分布比例最高,而規范文化的呈現比例顯然不足。規范文化主要包括倫理道德、人事關系、風俗習慣等,《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中要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可見,培養學生德育的工作是重中之重,以促進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培養學生成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但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教材中的規范文化比例不足,關于倫理道德、人事關系等文化內容涉及較少,這可能導致學生的德育及社會人際溝通方面培養的缺失。
四、 建議
1.編教材者。(1)增加中外文化對比內容。英語教材一方面要介紹中國故事,弘揚中國文化,幫助學生增強其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要反映外國的優秀文化。但各類文化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應當將其進行聯系,對不同文化進行比較、鑒賞、批判和反思。如必修一第五單元的“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o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的文字發展史及其歷史價值,因此筆者建議在這單元中增加外國的語言文字的發展史及其歷史價值,以有助于學生進行不同文化之間的對比,加深學生對各國文化的理解,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堅定其文化自信。
(2)協調分布各類文化類型。教材中的各類文化的分布比例應當合理分配。筆者建議可豐富客觀物質文化內容素材,以及平衡主觀意識各項文化內容的分布。如增加主觀意識文化中的規范文化中的倫理道德、人事關系、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素材。《課程標準》中指出,課程內容應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先進文化教育內容,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通過學習不同文化類型,可以豐富學生對各類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培育出具有文化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新一代人。
2.教師。(1)利用教材中的民族語文化。《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能夠學習并初步運用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火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民族語文化,如必修一第五單元中的閱讀“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o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中介紹了中國文字系統的發展史,教師可深入引導學生思考中國文字為什么能傳承至今等問題以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有效促進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與滲透,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導學生熱愛中國文化,堅定其文化自信,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2)引導學生對中外文化進行對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真實的生活情境,突出中西優秀文化的對比,有利于學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如當對中國的傳統節日及主要習俗與西方對應的文化內容進行對比時,教師可利用圖表、視頻等形式幫助學生清晰地對比中外文化的異同,引導學生思考造成中外慶祝方式等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促進學生對跨文化內容的理解與包容,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以及對外國文化的鑒賞與評價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判斷。
(3)整合英語教材文化內容。要達成《課程標準》培養學生文化知識的目標要求,英語教材中合理設置文化內容很重要,但是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應具備分析教材的能力,合理整合教材文化內容。教師應有意識地結合《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以及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整合與補充。建議教師在每一單元的學習之后,對所學的相關內容進行拓展,豐富相關的文化內容。如在必修一第五單元“Learning English”中講述了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所遇到的困難,屬于主觀意識文化中的表現文化。教師在本單元的教學后可向學生拓展英語這門語言的發展史,以促進學生對英語的深入了解和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不僅要利用教材,也應整合教材,以期最大化地幫助學生樹立文化意識,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田嘉祺.《英語》(新標準)高中教材中中外文化內容對比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0.
[3]王海曼.《課程標準》視野下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閱讀部分的文化類型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
[4]陳伯華,黃秋紋.高中英語教材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J].課程與教學,2019(9):39-46.
[5]蘭思宇.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分析[J].大眾文藝,2020(11):232-233.
[6]何麗芬.高中英語教材中的中國文化融入現狀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8(4):84-87.
[7]吳曉威,鞠墨菊,陳旭遠.人教版高中英語教科書母語文化內容的缺失及改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2):53-55.
[8]邱俊杰.2003-2013年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研究文獻綜述[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3(4):174-176.
[9]張革承,張洪巖.英語全球化語境中的高中英語文化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7(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