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雪
(蘇州高新區通安中心小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一年級是大部分學生開始全面接觸語文的階段,語文對于這些六七歲的孩子而言概念還是很模糊的。首因效應告訴我們,第一印象是最鮮明、最牢固的,并且決定著以后雙方交往的過程。那對于一年級語文老師來說,如何在最開始就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帶孩子走入伴隨他終身的語文課程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一年級是大部分學生開始全面接觸語文的階段,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逐漸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已成為自身需要的一種行為方式。本文以統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材為例,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等方面談談初始階段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引領孩子輕松入門。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目標指出: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求多認少寫,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統編教材第一單元就是識字單元,編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對韻歌》5篇識字課,內容豐富,滲透韻語識字、看圖識字、象形字識字、對對子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讓學生在情境中走進語文,樂于識字。語文老師需要創設有趣的教學環節,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和具體形象的直觀手段,幫助學生建立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漢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發展而來。每個字都是音、形、義的統一體。 在漢字中,80%是形聲字,具有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點,其中蘊藏著許多造字的規律。教學時,有意無意間滲透這些規律,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生字,還能讓學生領悟識字的要領,拓寬視野,提高識字質量,培養識字興趣。例如《日月水火》這一課教學就可以利用象形字的構字特點進行教學。象形字看似簡單,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將字形與表象統一并非易事。教學時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現一些富有動感的畫面讓學生感知,然后借助象形字的特點,讓學生產生聯想,或者帶學生動手畫一畫象形字,使枯燥無味的筆畫結構和生動鮮明的表象統一起來。隨著識字的增多,看圖理解會意字,利用形聲字發展學生思維,學生將越來越多地發現掌握造字規律在識字方面的巨大作用。
低年級教學離不開游戲,識字教學更是如此,制作生字卡片,進行識字接龍,開小火車賽讀,猜字謎,編故事識字,姓名貼識記,豐富的游戲無疑為識字注入了活力。還可以配合教材入學教育中的“講故事”“聽故事”和本單元的“快樂讀書吧”,引導學生和大人一起讀故事,體驗識字的樂趣。
書寫習慣不僅關系到寫字的好壞,還影響著兒童的身心健康,低年級學生的可塑性強,平時在書寫姿勢和執筆方法上嚴格要求,他們就會逐步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入學教育課里,我們就開始強調學生注意寫字姿勢,利用標準寫字掛圖,通過正確的講解和示范,指導學生進行練習,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平”八字。在學生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的基礎上,再來教學生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可以通過圖片和《握筆歌》指導學生做好:捏、托、墊、靠。并交代學生,執筆不宜過于用力,否則會影響筆的靈活,也宜產生疲勞,執筆不可以過低,執筆過低會影響運筆,還會擋住視線,造成頭歪的毛病。
《金木水火土》一課正式進行了寫字教學,此時最先要教好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一年級的孩子由于指力不足,需要老師和家長即時糾正孩子錯誤的握筆姿勢,不厭其煩地強調孩子正確握筆的姿勢。做好寫字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姿勢正確,書寫就相對省力美觀。
《金木水火土》這課書后寫字泡泡提示:寫字時,要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因此在教學時,應該引導孩子認識田字格,我們可以采取編兒歌的形式: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交叉是個中心點。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梢赃呑鰟幼鬟厡W,也可以做游戲學,讓孩子在愉快的學習中認識田字格。
學會基本筆畫是寫字的基本環節?!督鹉舅鹜痢芬徽n中要求掌握橫、豎兩個筆畫,我們在教學時,首先引導孩子觀察這兩個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有意識地結合園地中書寫提示,即注意筆順規則:從上到下,先橫后豎。動筆之前先讓孩子觀察再寫,很多學生缺少耐心,急于寫完。寫字功在平時,要讓學生初步養成“整體把握,細致觀察”的習慣和能力。寫好字關鍵是要能夠抓住字的結構特點和關鍵筆畫的位置。這就要求學生在寫字過程中要養成觀察、比較的習慣。教學中,教給學生臨摹范字做到手寫心記,要求注意力集中,每次寫字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范字的布局、結構及每一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筆畫長短等,減少涂擦。長此以往,促使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對寫字要領做到心中有數。觀察比較的過程應從教師引導逐步過渡到學生自主學習寫字的重要手段。學生寫完后可以讓他先對照描紅自評,教師在課堂上不斷巡視并及時給予示范鼓勵評價,有時候握住孩子的手寫一寫會給孩子很多信心和幫助。同時我們還要教學生每次寫完作業之后把橡皮屑聚攏收納在自己的垃圾袋,鉛筆帶好筆套送回文具的家。這些細節都是書寫習慣,也是素養的慢慢養成。寫字教學,學生不僅要練手、練眼,更要練心。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做到“一筆一畫寫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見朗讀的重要性。在起始年級我們就要掌握好朗讀的本領,因為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是學生形成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統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四個閱讀教學單元,從簡單的兒童詩《小小的船》《比尾巴》到優美的小散文《青蛙寫詩》,再到想象豐富的童話故事《小蝸?!?,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在閱讀教學時我們如何培養學生朗讀的習慣呢?首先是捧書的習慣,小朋友剛入學手里拿著書不自覺地就開始晃動,其實是缺少讀書的儀式感。教師可以自己示范或者找班級學生示范現場教學,做到頭正、身直、肩平、臂開、足安,雙手捧書的下沿,拇指在前,四指在后。其次是用普通話朗讀,避免地方音和地域性音差。讀書時要大聲朗讀,不要怕錯就不讀或者含在嘴里讀。班級里每節課上都要安排學生齊讀,男女生讀,單個讀,比賽讀。例如《秋天》這課是學生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課,需要學生在預習時反復聽范讀,教師在課堂上也要一句一句地領讀。例如第一段“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經常出現拖音,還有添字現象,這里就要學習朱熹的“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朗讀訓練是貫穿整個學段的,不是立竿見影的,所以我們重在平時的訓練,引人入勝的情境激發,生動形象的范讀引路,恰到好處的言語激勵,靈活多變的方式訓練。只有天天練,課課練,學生才能逐步養成朗讀的習慣。班級里經常開展現場朗讀比賽,班級群里曬曬各自的朗讀成果,讓朗讀成為一種愛好、一種習慣,一道語文課堂上亮麗的風景線。
既然說到天天朗讀,光讀語文書是遠遠不夠的,這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閱讀材料作為參考,例如統編配套的《和大人一起讀》《讀讀童謠和兒歌》。學生學習了拼音之后,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廣泛閱讀。既然有了大量的閱讀,就會涉及語言的積累運用。剛開始孩子還不會寫字,為了幫助這種感覺的及時記錄,孩子可以口述家長記錄下來,或者孩子用語音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每天看書10分鐘并記錄下自己最喜歡的詞句甚至片段,談談自己的感想疑惑,日積月累就是厚厚的收獲。這里需要家長的幫助,幫助孩子養成這樣的閱讀習慣,每天花幾分鐘談談今天的閱讀收獲,讓孩子感受知識海洋的廣闊。同時班級里也可以經常開展讀書沙龍活動,共讀一本書分享心得,曬曬我與我讀過的書的合照活動,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讓主動閱讀成為一種習慣,讓閱讀記錄裝點歲月時光。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聽的習慣與能力是衡量孩子學習能力的標準之一,所謂會聽才會說。 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小學生的學習乃至未來的學習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引導孩子做到,在聽別人說話時不插嘴,有問題聽完后再詢問。
說就是表達,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不宜采用大量講授口語交際原則、要領的方式。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統編教材一年級上冊共設置了4個口語交際:我說你做,我們做朋友,用多大的聲音,小兔運南瓜。從最開始的大聲說,讓別人聽得見,注意聽別人說話;到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再到有時候要大聲說話,有時候要小聲說話;到最后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學了拼音,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拼音來表達自己看到的一樣事物,做的一個動作,內心的感受,從而完成寫詞的訓練,再從基本的詞到有修飾的詞組的訓練。等有了詞、詞組的基礎,教師可以進行寫兩個要素的基本句的訓練,如“誰干什么,誰怎么樣了,哪里有什么,誰有什么”,并在這一階段,要切實地教給學生句號的作用、寫法。接下來教師則可以進行較完整的一句話的訓練,如“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什么時候,誰在哪里怎么樣地干什么”等較完整的句式,并在這個階段結合著進行逗號的教學。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寫“誰在哪里干什么,怎么樣地干,干得怎么樣”等簡單、有聯系的兩三句話,并在這個階段結合著進行問號、感嘆號的學習。在第一學段的課文中有很多的好詞句,教師應常常鼓勵、引導學生積累,等學生實際寫話時,就是一個可觀的語言輸出了。
看圖寫話,看圖是基礎。指導孩子看清圖,看懂圖。指導孩子學習看圖方法,從整體到局部,按照一定順序仔細觀察圖畫,判斷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磮D寫話雖然是從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還在于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能力。一年級孩子的想象十分豐富,教師應該抓住這個年段特點,鼓勵孩子多說并嘗試寫下來,開始可能只是一句話,慢慢地就會是幾句話。統編教材一年級上冊第8單元口語交際是小兔運南瓜,給出了兩幅圖一幅問號,提出了小兔可以用哪些方法把南瓜運回家,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要求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在充分討論練講之后,可以分小組,選擇自己的圖片將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寫下來,然后交流合并修改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了。當教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出全班合作的寫話的那一刻,相信孩子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是最強烈的,接下來寫作就不會是大問題了。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平時在家可以鼓勵孩子寫心情日記,寫寫每天開心的事不開心的事,班級里設置悄悄話信箱,讓師生在悄悄問悄悄答中建立深厚情誼。當然伴隨著閱讀記錄卡的越來越多,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會越來越豐富,這樣良性循環的合作,讓素養悄悄落地生根。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闭Z文學習亦是如此,一年級剛開始就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對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生涯都至關重要。一年級語文是開啟學生語文生涯的大門,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種下聽說讀寫這一顆顆語文習慣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