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花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qū)北莊鎮(zhèn)鐵山小學,山東 棗莊 277218)
早在《論語》中就提到過快樂教育的內涵,“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想必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就是說真正的學習是要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之上的。此外,諸多國內外知名教育家都認為“快樂的教育是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
“如果說孩子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為了迫使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而失去了快樂,那他們寧愿做個普通人。”我們作為老師來大力推崇“快樂教育”,但好多人卻誤解了快樂教育的真諦。我看過有很多文章都在抨擊“快樂教育”,說“快樂教育”都是毒雞湯、是陰謀論,還說快樂教育只是讓學生快樂而不學習,說長大后沒有競爭力。在此,我想說,他們這些擅長斷章取義的高級知識分子和專家,有真正地搞懂什么是快樂教育嗎?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有了足夠的求知欲,那么他們將來的學習,就不需要老師和家長一直督促,他們就會主動去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就可以進一步地享受知識的快樂。
其次,我非常肯定對學生的性格、身體、心理全面發(fā)展的培育,但是反對對孩子一貫的溺愛,快樂的教育不等于放縱孩子。其實快樂教育講的是教育本身的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就是你學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感受的越多,你的快樂感就越高。真正的快樂教育絕對不是不學習,只是一直快樂,而是要把學習環(huán)境變輕松,要讓學習方式變得更有趣,讓學生能夠以一個快樂的心情、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來學習。并不是說學生一想起學習,全都是痛苦,舉個例子來說,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練琴很累,不快樂,那就不練了,覺得孩子應該有快樂的童年,所以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釋放孩子的天性,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是沒有判斷力和自控力的,他們的本能就是畏懼困難,貪圖安逸,我們提倡快樂教育,但要知道真正的快樂應該是成就感帶來的,而不是偷懶的快樂,是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體驗到自己努力后終于看到了想要的結果,這種快樂才是快樂教育真正的精髓,所以我們用快樂的方式與手段,不露聲色地逼孩子一把,孩子將來一定是會感謝你。
第一,快樂教育有趣味性。無論是在課程環(huán)節(jié)還是實際教學方式上,都不同程度地有著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的同時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第二,快樂教育體現(xiàn)著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去,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習變得快樂且主動。
第三,快樂教育具有和諧性。無論是在課下師生關系上,還是在課上師生教與學的過程中,都要處在一種融洽的關系上,雙方配合默契。
第四,快樂教育具有發(fā)展性。在課上環(huán)節(jié)中,并不是只教授教材上的內容,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程度對教材進行一定程度的擴展創(chuàng)新,從而學到更多知識,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師生相互進行的,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語文這個學科,單單講授知識的話,肯定是特別枯燥無味。小學生天性都是愛玩,而語文課堂又必須得教會他們認字,傳統(tǒng)的刻板教學,難以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參與性,而快樂教育理念就可以讓他們在娛樂中學習,在沒有學習壓力的環(huán)境下,積極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真正地領會知識的含義,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愛好。因此,將快樂教育理念運用到語文中,不僅僅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改變,而且要讓學生在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里,最大范圍地學習,開拓思維,給語文帶來活力。
語文,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渠道,它的美深藏于生活當中,需要我們去尋找探究。它沒有數(shù)學那么嚴謹,不是相聲小品能給人帶來愉悅,語文的美很難直觀地感受到,需要我們去生活中尋找、探究、發(fā)現(xiàn)、感悟它的美,才會慢慢地愛上它。我們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探究,要結合生活實際,由此而產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是持久恒定的。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廣告牌、大條幅,過年家家戶戶門頭的對聯(lián),這都是較好的學習資源,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生活都可以將語文結合起來。在這里我列舉兩個生活中關于語文的案例。
一是造句。小學語文課堂中,造句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用“發(fā)現(xiàn)”一詞造句,A同學迫不及待地舉手發(fā)言,“我發(fā)現(xiàn)小鳥圍著大樹轉”。老師沒有肯定A同學的發(fā)言。接著B同學也發(fā)言說“我發(fā)現(xiàn)地球圍著太陽轉”。此時,老師對這位B同學的發(fā)言提出贊揚,雖然A同學的發(fā)言也合理,仔細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的,但是B同學的造句更具有科學性,很顯然是真正用眼睛自己觀察到的,并將自己觀察到的知識用在了語文課堂。老師更加鼓勵學生用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觀察生活,學習知識。
二是日記或者作文。語文作業(yè)中,多多少少都會有日記或者作文的作業(yè),也能很好地將語文和生活結合起來。比如老師布置作文《愉快的假期生活》,要求寫發(fā)生在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大部分學生的內容都寫了去哪里玩,在玩的時候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去爺爺奶奶家?guī)兔Ω杉覄栈畹缺容^富有正能量的事情。有一名同學寫到自己假期并沒有出去玩,而是就在家里睡懶覺、打游戲的全部過程。這個時候我們教師應該從正面教育,不要愚昧地批評學生。我們一貫提倡學生寫真人真事,沒有錯,寫的都是真人事跡,寫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東西,我們不要否定他們說實話的行為,不要扼殺他們對生活的好奇心。所以是正面教育、積極教育,讓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觀察生活和描繪生活中的點滴,才能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讓他們改造和創(chuàng)新生活。就看老師能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將語文應用于生活,體現(xiàn)語文在生活中所產生的價值。只要注重引導發(fā)現(xiàn),語文無處不在,真正感悟體驗語文美的能力日益劇增。
我們要在實際教學的課堂上增加生動有趣的環(huán)節(jié),來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快樂教育的理念。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都非常刻板,對新一代的青少年來說缺乏趣味性。隨著教育的不斷提高,教學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著改變,而不再是以往老套的教學模式。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語文課變得生動活潑。
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輕松學習,必然就少不了老師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老師的談吐舉止很重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要真誠積極地表揚學生,委婉地批評學生,使學生可以接受,如果不是犯什么大錯誤,不要嚴厲地批評。否則既會影響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還會使課堂變得更加緊張。
其次,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情境。例如課文《秋天的圖畫》,讓學生自己思考秋天會是什么樣的景象,它的色彩是什么樣的,會有什么樣的景物出現(xiàn)。學生踴躍舉手發(fā)言。接下來朗讀課文,老師先加著各種感情色彩讀一次,讓學生邊聽邊想著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到學生讀的時候,可以劃分為小組來讀,好同學來幫助弱一點的同學,或者同桌兩人輪流讀,或者全班同學一人一句挨個讀,比賽看誰讀得美,情感比較豐富。要讀得正確、流利、帶有情感色彩。要邊讀邊想,聯(lián)系大自然實際情況。讀得好的同學真誠地表揚,他們會心情愉悅;讀得差的同學委婉地告訴他們,他們也樂于接受。也是在讀課文這個過程中,鞏固一些不認識的生字,加深他們的印象,用自己的話總結闡述本篇課文大概講了什么內容,并說說自己是什么感受。最后讓他們觀看PPT課件,讓他們更加直觀地感受,挑起他們的積極興趣,妙趣橫生的場景使愉快的情境油然而生。可以布置課后作業(yè):根據(jù)本篇課文秋天的圖畫,以圖畫的形式,讓學生展開想象,來親自描繪一幅秋天的景象;或者自己制作關于秋天景象的賀卡;或者收集一片落葉來作為書簽;或者收集贊美秋天的詞語和詩句,來為語文園地的一角做準備。
因此,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要變枯燥無味為生動活潑,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輕松愉快地學習知識,老師教得愉快,學生也學得輕松,使他們樂在其中,遨游知識的海洋。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結合教材與學生設計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索。例如課文《酸的和甜的》,可以編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讓他們參與進來,自己親身體會。要提前準備好上課需用到的材料,多媒體課件、八幅連環(huán)畫、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狐貍的頭飾等這些道具。首先提問他們會從展示的八幅連環(huán)畫中看出什么內容,讓他們自己編故事,看圖編故事有助于加深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接著讓同學們讀一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出現(xiàn)的幾種小動物,喜歡誰,為什么,來分別讓他們扮演喜歡的小動物角色。狐貍指著架子上的葡萄,說:“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小松鼠和小白兔真的不明白為什么葡萄是酸的呢。整篇課文可以用情境的形式讓他們生動地、活靈活現(xiàn)地表演出來,表演的同時去帶有情感色彩地朗誦課文,讓他們自己從中去學習去感悟。通過這種自己去親身體會課文情節(jié)的方式,既讓他們掌握了課堂的主動權,動手又動腦,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當中去,同時也學習了課文,從中獲取到真切可信的知識,另一方面會加深他們對課文的印象,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他們對語文產生的興趣。
學生還處于發(fā)展的階段,身心發(fā)育還不成熟,不能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讓他們從心底里拒絕感知快樂,因此老師和學生的和諧關系就顯得極為重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用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與他們溝通,如遇煩心事,老師應給予正確的指導,多給予鼓勵和幫助,通過這些小事來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
新時代改進教學評價方式,要激勵學生。課程標準的最新修改版強調:“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整個過程,時刻關注他們的學習水平,關注他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和態(tài)度,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同樣的課程同樣的教學模式,有著不同的學習效果和評價方式,對學生也產生著不同的影響。對于做得正確的做得好的,給予表揚、給予鼓勵、給予肯定,他們會心情愉悅,自然就產生興趣;對于做錯事或者是做得不好的地方,及時觀察發(fā)現(xiàn),及時指出錯誤,并找到原因,用正確的方法來改正,要多給予學生積極方面的鼓勵,要委婉謹慎,讓學生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體驗成功,在積極鼓勵中愉悅地學習。
以上筆者講到的這些完全不是空談,就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說北歐芬蘭,一個被評為世界基礎教育第一的國家。在這個地方,幾乎百分之百的孩子都喜歡去上學。在學校,他們除了學習的快樂,老師很少強調他們的缺點,更多的是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或者是鼓勵學生已經在做的改變。而這也是快樂教育里面主張的一個觀點:真正的教育是要給孩子們建立信心的教育。而我們作為新一代教師,都知道自信心對于一個人有多么重要。
我們用生活實際案例來引入學習,作為學習內容,以鮮活事跡來增加語文的趣味性,在教學中,老師需進一步學習加工,使學習內容更加有趣,提高積極性。讓孩子在學習中快樂成長是每個老師的責任,我們要根據(jù)青少年的身心發(fā)育特點來及時應對,讓他們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
我們讓孩子們通過上學受教育,他們無論是內向還是活潑,都可以尊重知識,積極向上,求知欲強,自學能力優(yōu)秀,內心堅定。這才是快樂教育應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