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銀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三小學 甘肅白銀 730900)
小學是學生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價值觀念還沒有完全形成。作為小學生的直接管理教師,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會遇到各種問題,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注重溝通技巧,和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溝通,有針對性地制定規章制度,為學生建立良好的班級環境,促進班級管理效果的提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溝通和交流是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必備的技能,對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來說,溝通和交流是必備的一種方式,也是師生增進了解的主要方式。在和小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的說教、命令的單方面的交流方式,和學生平等溝通,運用各種溝通技巧,全面了解學生,滿足學生的需求。只有對學生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教師才能結合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制定有針對性的班級管理規定,提升班級管理效率,在教學中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如果班主任缺少一定的溝通技術和能力,往往會導致學生不愿意聽取教師的意見,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威望不高,自然也就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學生表面服從教師的命令,但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導致班級管理效率低下。因此,要想提升班級管理效率,班主任必須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這樣有助于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讓學生敞開心扉,提升班級管理水平。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要提高溝通技巧,班主任必須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要主動學習心理學、管理學、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知識,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和學生的日常溝通交流中,拉近和學生的距離[1]。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溝通離不開人際交往方面的知識,班主任在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時,需要心理學的知識,才能夠更加高效地調節學生的情緒,調整學生的心理,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在日常管理中,教師要和班委會成員交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工作,這就涉及了管理學方面的知識。因此,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管理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學習,增強自身素質,提升管理水平。此外,工作時間較短的班主任缺少一定的管理經驗,可以和經驗豐富的教師共同探討,學習先進經驗,結合小學班級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促進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
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律能力較差,在班級的管理中,教師要設置一定的規章制度,約束學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班主任在制定班級規章制度的時候,要結合班級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符合班級發展的規定,從而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營造班級管理氛圍,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日常學習中,很多學生,尤其是男孩子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很難約束自己,經常和同學聊天、擺弄其他同學的物品,當教師強調課堂秩序的時候,往往表現出很不耐煩的情緒,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個人的學習,也會給其他同學造成困擾。還有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即使教師給予了一定的指導,也無法理解,難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對此,班主任要和其他學科的教師及時溝通,發現問題,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學生共同制定針對性的班級規范,讓學生了解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觀念。對學習上存在一定困難的學生,班主任也要耐心講解,給予特殊的關愛,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熱愛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進而使全體同學都能得到提高,提升班級管理效率。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小學生年紀較小,正處于愛玩的年紀,尤其是剛剛進入小學的學生,更加喜愛各種課外活動。因此,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促進孩子們的交流,同時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收獲書本之外的知識,培養學生合作、團結的意識[2]。小學生雖然思想還不成熟,但也有著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對課外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也是不同的,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善與人交流,不愿意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更喜歡一個人獨處,針對這一類型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發現,鼓勵學生和其他同學交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使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外活動中;對性格開朗、外向的小朋友而言,他們在課外活動中更加積極,也更愿意與他人交流,班主任在對待這類學生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例如,在校運動會召開之際,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報名,對那些積極報名的學生,教師要叮囑他們做好防護、準備工作,以免在活動中受到傷害;對那些沉默寡言,不愿參與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為其他小朋友看護好衣物、隨身物品等,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調整情緒,緩解學習壓力,還能促進學生的交流,增強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通常會發現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畏懼的心理,但同時又十分渴望和教師進行平等的溝通交流。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寬嚴并濟,在學生面前保持一定的權威的同時,也要關愛學生,平等地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使學生敞開心扉和教師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在對學生寬嚴并濟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掌握尺度,一方面要嚴于律己,在原則性問題上要有堅持、夠嚴肅;在關愛學生時要表現得和藹可親,使學生依賴教師、敬愛教師,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促進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
在班級管理中,尤其是低年級的班級管理中,家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班主任和家長較少溝通,不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是無法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的。很多家長也有一定的誤區,認為將學生送入學校,是由學校進行教育,家長通常會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缺少對學生的關心,導致學生成績下降、行為偏差。尤其是由爺爺、奶奶教育學生,更是缺少對學生的關心,致使學生養成不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同樣,隔代長輩也很難在學習中給予學生幫助。對此,為了更好地提升班級管理效率,班主任要和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互動,和家長達成共識,鼓勵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3]。同時,班主任也要將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及時地和家長溝通,不僅針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對學生的日常表現進行交流,班主任也要和家長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這樣才能全面了解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小學班主任和家長有效的溝通有利于全面了解學生,實現學校、家庭的共同管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溝通需要一定的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才能使溝通更加高效。小學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重要負責人,更應該具備一定的溝通技巧,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讓學生信任教師,認可班級的規章制度,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價值觀念,為其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