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秦 辛俊勃 李 芳 王 詠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藥學院 江蘇鹽城 224005)
藥用高分子材料是制藥相關專業的基礎課,多數藥學本科院校均有開設,而高職院校藥學專業開設該課程的并不多。由于藥用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發展對制藥行業的影響巨大,掌握藥用高分子材料的來源(合成)、性質及應用等對藥物劑型的設計與開發、藥物制劑的質量和評價與藥效的發揮均有重要意義。為此,我院藥品生產技術專業自2017年起開設藥用高分子材料課程作為專業選修課,授課時間為一年級下學期,總課時為18學時,理論10學時,實訓8學時。
由于高職學生的化學基礎相對較為薄弱,而課程的總學時也較本科而言相對較少,課程開設時間不夠充足,且藥用高分子材料的教材選擇較為狹隘,內容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學效果不佳。為了打破該課程“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困境,筆者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進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借此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雖然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化學基礎,但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文科生比例較高,此外,考慮到藥用高分子材料課程主要是為后期藥物制劑技術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從學生學情與課程定位出發,我們將理論性強的知識點與高分子材料化學結構等內容做簡化處理,以降低課程教學的難度。
作為專業選修課程,藥用高分子材料的總課時較少,這就決定了我們幾乎不可能像本科教學那樣面面俱到。因此,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與重組,每章選取2~4個典型的重要品種進行詳細介紹,而不常用或類似的品種則簡略地進行介紹。例如,蛋白類高分子材料,我們選取人血白蛋白為典型品種進行介紹,而其他的蛋白類,如明膠、玉米蛋白等則做簡單介紹。例如,藥用合成高分子材料中,我們則重點講述市售制劑中常用到的如聚維酮等,而其余的包括最新的或者有特殊用途的藥用高分子材料則作為課后材料,供學生參考學習。
考慮到本科藥用高分子材料課程因沒有實驗課[1]而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僅停留在書本、缺乏感性認識的問題,本院藥用高分子材料課程安排了近一半的實訓內容,以保證學生對各種常用輔料有直觀的認識。此外,我們還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以調動學生學習該課程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教學做一體化是將教師教、學生學與學生做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將教學與實訓有機結合,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能夠有效提高實踐操作技能,因此,特別適用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的教學。在本課程教學中,我們合理利用教學做一體化。例如,在介紹羧甲基纖維素鈉的應用時,同學們就根據教師給的配方進行制備,繼而觀察它作為助懸劑、水性凝膠基質、粘合劑時不同用法用量的外觀性狀、稠厚度、粘性等的區別。教師通過親身實踐,使學生對相應輔料的性質與應用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一件件真實的案例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這些案例可以源自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國內外新聞報道中或臨床上真實發生的案例。該教學法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聯想與共鳴。因此,教師通過案例教學法介紹知識點往往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為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增加他們在教學中的參與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以小組為單位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如讓同學們去查找一些跟增塑劑相關的案例。借助于案例的檢索查找,同學們的信息檢索能力得到了增強。與此同時,學生對相應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明顯比填鴨式的教師講授要更好。我們也可以用日常生活的案例,如洗衣粉、洗衣液、洗潔精、肥皂的配方組成進行分析,借此加深同學們對表面活性劑概念及其分類、應用的認識。又如,我們可以通過比較不同飲品與奶制品的外觀、性狀,總結羧甲基纖維素鈉、明膠等在飲料食品領域的應用及其原理。
翻轉課堂是顛覆傳統課堂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提供視頻、動畫、文獻資料等資源供學生進行課外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教師主要是為學生自學過程中存在的難點進行答疑解惑[1],或對拓展知識與技能進行探索等。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參與度高,但是對課程資源建設、教師的組織能力等均有較高要求。教學中,教師可依托云課堂、雨課堂等平臺,將課程學習資源上傳至平臺,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與作業,通過學習測試了解學生對重難點掌握的程度,繼而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例如,在講解纖維素類高分子材料時,由于該類材料品種多、應用廣,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往往難以很好地區分,而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借助視頻、動畫、文獻資料等資源讓學生在課前即對各種類型纖維素的性質、功能及應用有較為感性的認識,再通過學習測試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故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筆試是常規的考核方式,但它僅體現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2],用于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客觀公正[3]。本門課程采取的是過程考核的形式,共有3次課后小組作業、1次翻轉課堂教學、1次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以及1份調研報告或綜述論文。
1.課后小組作業考核。本部分考核成績占總評的50%。在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固定的小組,由小組長負責每次小組作業的具體分工,學生各司其職,通過搜索引擎或數據庫檢索收集資料,并互相交流學習,形成完整的小組報告。每位同學通過切身參與以及與小組間其他組員的討論,能更好地掌握當次任務的所有知識。教師可根據各組的作業質量及組間互評確定各小組成績。小組內成員的具體分數則由小組成員根據每位同學的表現以及貢獻進行組內互評而得出。
2.翻轉課堂教學考核。本部分考核成績占總評的20%。成績根據同學課前完成學習測試的情況與上課表現給出。
3.教學做一體化考核。本部分考核成績占總評的10%。成績根據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及完成任務的結果給出。
4.調研報告或綜述論文考核。本部分考核成績占總評的20%。由于藥用高分子材料是當前發展最快的藥學領域,因此,其前沿與進展較課堂上成熟的輔料更有意思,也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學們通過自主選題或教師給定題目進行數據收集,并形成報告或綜述。這對其內容的原創性、新穎性有較高要求。
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全面細致的考核評價,不僅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掌握,還極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團隊協作、實驗操作、文獻檢索、外文文獻閱讀、資料收集整理、論文寫作、語言表達等多項能力。
教學本身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門課并非易事。在藥用高分子材料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要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與參與度,教師往往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構思、組織、溝通和準備。教師做好以下工作,將為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深入打好基礎:1.教學資源建設。這包括視頻、案例、動畫、圖片、作業、學習任務、測試題等,教師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進行素材收集和積累;2.學生溝通交流。并非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因此,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并逐步讓學生接受并愿意參與到新型教學方法的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