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東 朱 清 陳廣通 李建林 楊 敏(南通大學藥學院 江蘇南通 226001)
天然藥物化學是藥學及其相關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該課程的教學主要內容是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天然藥物中的對應活性成分,相應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藥學專業學生掌握天然活性產物的理化性質、提取分離、結構鑒定以及開發應用等基礎理論以及相關實驗技能,初步奠定藥學專業學生天然藥物化學研發科研能力[1]。近些年來,隨著天然藥物在國際藥品市場中份額不斷提高以及中藥現代化進程的提速,天然藥物化學這門學科在藥學整體地位也隨之提升。以往傳統的“照方抓藥”理論教學模式和“觀摩講解”實驗操作均不能適應新時代的學科發展要求[2-3]。
在新時代大背景下,傳統線下教學不能適應各種特殊情況的沖擊。一旦碰到特殊時期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就不能按照正常的教學大綱進行安全有效的線下教學。所以發展多元化的線上教學平臺相繼推出各式各樣的滿足各類專業的網絡課程資源。授課老師們可以順應當前形勢,探索線上教學的新思路、規范線上教學的新秩序、總結線上教學的新經驗[4]。
因此,全面提升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質量,更好的應用網絡平臺完善天然藥物化學的專業要求,成為授課老師在這特殊時期教學要求。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和上半年的線上實踐,綜合天然藥物化學線上教學和在線輔導相融合的教學模式,為相關授課老師提供一個新思路。這種混合教學模式除了可以學習到相應課程基礎知識以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精神以及創新能力[5]。
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線上教學資源得到了極大地豐富,這些線上資源就是開展線上教育的重要物質基礎。線上資源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文字這種單一客觀數據來源,還包括圖片、聲音、動圖、視頻等直觀的多媒體教學。線上教學資源綜合運用,可以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易于理解,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6]。
天然藥物化學是一門要求操作能力和實效性很強的學科,掌握藥材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指導中藥活性成分的結構分析是該門學科教學難點。通過線上教學資源的整合,讓學生通過線上學習,零距離觀察實驗相關參數變化和理清解析有效成分結構的思路。同時,通過線上互動平臺,及時解答學生在收聽收看相關線上資源產生的困惑。做的有問必答,有問詳答。
對于現代藥學相關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求掌握現有基礎教學內容,還要緊跟時代發展,掌握實時天然藥物應用的動態。天然藥物化學相關授課教師應當不斷閱讀國內外相關專業期刊,掌握最近、最熱的科研動態。例如,在教材的后半部分生物堿的研究介紹過程中可知,生物堿是當前全球天然藥物的研究熱點和攻克難點,每年都有大量新類型的生物堿在自然植物中發現。因此,對于這章的備課準備過程中,要及時更新授課內容,引導藥學相關學生的學習興趣[7]。
同樣在實際線上教學中也要緊跟時代大背景,多以專業相關熱點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例如,雙黃連顆粒的有效中藥成分是否具有抗病毒的功效;連花清瘟膠囊在中藥現代化中做出的那些突破等等。這些話題緊扣當下的時代熱點,讓學生對天然產物研究產生濃厚的學術熱情。
傳統天然藥物化學實驗課程著重于黃柏中有效成分小檗堿的精制,這樣雖然加強了基本理論學習的影響,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創造力。通過鼓勵探索性實驗設計,使學生從線上資源中整理歸納自己感興趣的中藥材,自己動手設計實驗操作步驟、實驗試劑選擇和預期達到目標。從實際出發,不局限于課本知識,在實驗設計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在線上文獻檢索中發現問題,在線與老師互動中解決問題[8]。例如,熱門中藥飲品連花清瘟膠囊中的主要藥材連翹和金銀花,他們的活性成分有哪些,提取方法是哪種,化學成分如何分離,結構鑒定測試方法和結構波譜學特征是什么。學生通過一系類的問題,梳理天然藥物化學的重要知識點,自己動手操作更能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
在當前全國現有教學資源背景下,開展廣泛的線上教學,面臨著學生各地分散,學習條件有限等諸多客觀問題。因此,做好周全的前期準備是教學開展的重要前提條件。首先授課教師與學生應該在開課前就建立通暢的交流平臺(QQ工作群),讓每一名學生都在授課教師的組織下統一學習。以此同時,班級干部也因起帶頭作用,協助相應的任課教師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授課老師應該正確引導和幫助學生下載并且安裝相關在線學習軟件(中國大學MOOC),并且加入本校的天然藥物化學在線開放課程和相應的慕課堂中。在正式開始授課之前,提前進行相應的調試和試講,及時發現容易別忽略的網絡問題和硬件兼容性問題。
通過前期的充分課前準備,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按照正常的課表進行有條不紊的授課。在上課前,授課教師應當有序通知學生進行簽到活動,不讓疫情耽誤正常的教學任務。簽到完成后,教師可通過后臺管理平臺觀察,及時掌握學生的觀看視頻情況。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使用慕課堂隨機點名功能,抽查學生聽課情況,防止學生未能認真觀看的現象的發生。每章結束后,授課教師在慕課堂中發布本章的練習題,并且讓學生要在規定時間內作答。練習題應以客觀題為主,系統就可以即刻判斷批改,授課教師也可以通過后臺管理即時掌握學生的知識點接受情況,并做出相應調整。
開展線上教學時,學生的自學和教師的督學同時展開,教師不能單純的將教學全權委托線上教育平臺。對學生在單元自測和收聽收看教學視頻中提出的問題,授課老師應該及時歸納總結,通過發起電視電話會議或者發送音頻等多種方式,解答學生遇到的困難,不讓學生的困惑越積越多,越積越難。對于知識點掌握不到位的個別同學,做好因材施教,單獨認真解答對應的問題。
授課教師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遠程硬件設備觀看視頻信息和教師講解,容易給學生造成疲勞感,尤其是在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時,例如,黃酮類化合物不同母核和取代基對核磁共振化學位移的影響。當收看視頻過程中出現一時間難以理解的問題時,課后又沒有及時鞏固,學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減弱學習熱情。對于這些難懂知識點,應采用多元化互動操作,例如,發布師生間的主題討論組進行互動,通過這種專題討論,同學們可以看到別人獨到觀點,加強知識點的記憶。同樣,授課教師亦可以設計問卷調查進行互動,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學生可以加深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
通過線上教學的實踐操作后發現,直播課程可以代替傳統見面授課,線上平臺互動可以代替傳統線下講解。對于簡單的知識點,采用簡單線上授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復雜的教學內容,通過專題討論、問卷調查和單獨講解等方式,可以達到答疑解惑的效果。目前,師生們每天線上開展教學,已基本掌握線上授課平臺的操作規范,這些將為傳統的授課改革提供良好的機遇。但是線上教學也不是萬能的,我們也應通過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讓每個同學熟練掌握教材規定掌握的知識點。只要全體師生樹立以學習成效為中心的教育觀念,讓學生雖然在家但是心在學習,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線上教學將會成為今后教育教學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