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艷
(郴州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郴州 423000)
在2016 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隨著各種指導文件的出臺,許多高校都在積極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把“課程思政”作為深化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目前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同度雖高,但獲得感卻不高,高校專業課程教師也認識到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但在實施過程確也存在各種問題。據此,本文以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探索在機電一體化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課主要是政治類課程及其它公共基礎課程。上課采用的主要是大班上課的形式,教師的專業背景限制了他們在上課的過程中深入專業。而專業課教師授課的主要內容是專業知識,可能有時也會提到關于職業道德等知識,但是一般情況下都很少去深入探究其隱含的思想政治內容,可能也沒有去考慮要講思想政治內容。
由于專業教師長期從事專業理論和實踐課的教學,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學習,很多政治理論知識都是學生時代學的,再加上有些專業課教師對什么是課程思政,為什么要進行課程思政的認識也還不夠。另外一種情況是,隨著課程思政改革的深入,很多專業教師也在專業課程中挖掘了部分思政元素,但是在授課課程中如何才能正確加入這些思政元素,如何做到潤物細無聲也是值得研究的,如果生搬硬套,在授課過程中強行加入思政理論,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所做,那就會與課程思政改的初衷背道而馳。
圍繞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特點,機電一體化專業擬從以下方面來落實課程思政改革。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執行者,教師的專業水平、職業道德和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提高專業課程教師團隊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方式有很多,如教師之間的聽評課,如針對教學內容共同討論如何插入思政元素,如送教師外出培訓或請教師到學校講課等;也可以讓專業教師與思政課教師組成課程教學改革團隊,探討研究專業課程內容的思政元素。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大綱,是人才培養的指導性文件,是專業課程開設的主要依據。課程思政建設既要在微觀融入點進行思考,更要通盤考慮整個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過程中,就應深入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將理想信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安全意識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內容融入到教學中。
機電一體化的專業課程很多都是理實一體化的課程。在理論教學時,可以將一些典型科學家,企業家的故事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2]。例如從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方向來看,我國工業制造技術不斷創新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漸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了學生四個自信。例如講授到PLC時,中國市場上使用率高的幾款PLC是西門子、三菱等公司的PLC,而國內產品從系統硬件、質量、制造精度等方面還面臨不小的差距,激發學生奮發圖強的決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機電一體化專業有很多需要編程的課程,對程序編寫有著非常嚴謹的要求,出現任何誤差和錯誤,輸出控制將無法實現,體現了制造業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機電一體化專業有很多實踐課程,在學生訓練時需要分組完成,這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實訓的過程中要求工具與儀表的擺放需整齊、工位的環境要保持干凈、工作服要穿戴好等,這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課程中還有需要對設備排故等操作,這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另外將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習和國家發展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可樹立學生的專業自信,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要實現課程思政,就必須要加強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要豐富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如采用“布-查-討-講-做-講”等相結合的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布即布置任務,查即學生根據任務自己查找資料學習,討即討論,講即教師的講解或學生的演講,做即學生的實踐操作,第二個講即教師的歸納總結。另外還可以通過故事、視頻短片、動畫等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還可以充分運用網絡構建混合式教學平臺。另外考核過程也可以多樣化,平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能力、學生的素質能力、職業道德操守等多應做為平時考核的內容。
2020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高校培養的學生將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而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的學生將是我國成為制造強國的主力軍。因此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時必須要解決好專業課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努力提高學生政治素質。這對專業教師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自我提高的動力。迫使專業教師在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等方面都需要去不斷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