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玲
(佛山市禪城區城市設施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 528000)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云計算等各種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的浪潮正在打破和重塑企業原有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而財務作為企業數據匯集和處理的關鍵點,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巨大變革點之上。一方面,隨著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新業務模式的廣泛應用,傳統的以事后處理為核心的財務模式已無法匹配前端快速響應的經營管理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技術升級,企業有能力實時對海量的財務和非財務數據進行收集、加工和分析,以實時分析和預測及時應對市場的變化。傳統的財務思維和技術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引入創新性的思維應對這些挑戰。
財務是企業所有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的集成點,企業經營中的每一個事項和交易,相應的數據最終都會匯集到財務。財務信息的處理效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財務信息化使財務數據的獲取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斷提高財務處理的效率,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建立財務信息系統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信息,以支撐財務交易、處理報告和做出財務管理決策。
筆者所在的國有企業為區屬一級平臺管理公司,下屬管理的企業多達380多家,自2013年起開始搭建集團統一的財務核算管理系統,2017年起提出“財務云平臺”建設理念,同步建設集團統一的資金管理系統。財務云建設現階段成果,主要是通過財務系統打破了原有的財務分散管理模式,實現了資金和會計核算集中管理和監督,為下一步形成統一的資金流管理、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和財務管理模式奠定基礎,主要成果如下。
(1)管住了資金。通過統一的系統實現了資金的在線監管,資金流動、資金存量都已納入實時監控,對大額和異常交易也可以實時預警。實現了一級平臺公司對屬下企業資金流動的實時動態監控,使得資金流向更加的透明化、清晰化。
(2)加強了管理。統一的“金蝶財務核算系統”實現了會計核算的集中管理。通過系統上線,一方面使一級平臺公司可隨時調閱下屬企業財務數據,實時掌握下屬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強化了財務監督力度;另一方面,實現集中核算后,各企業核算要求一致,確保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真實性。
(3)提高了效率。系統的上線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財務人員的重復性、無效性工作,通過在線查詢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筆資金的流動,有效地減少了財務人員跑銀行的次數,節省了時間,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下屬企業多達380家,所在行業涵蓋糧油銷售、工程建設、保安押運、園林管理、環衛清潔、物業出租、新能源等多個板塊。因經營業務特點不同,各企業使用的會計準則、核算方法、財務管理制度存在較大差異,給建立統一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財務管理體系造成極大困難。
由于下屬企業均為獨立法人,一級平臺公司對下屬企業指導管理能力偏弱,多年來形成了下屬企業的獨立管理模式。下屬380多家企業的財務是獨立管理,財務人員單獨設置,財務管理和資金管理分散。因基礎財務信息分散在下屬各企業,一級平臺公司難以實時、全面地掌握下屬企業財務管理狀況。且下屬企業資產總量、資金存量大,大大地增加了財務管理難度和監督的風險。
信息化建設規劃是在企業信息化戰略目標的指導下,結合企業實際需求、業務流程和信息化基礎,對信息化內容和目標進行規劃,全面指導信息化建設。一方面,信息化建設以IT部門為主導,但IT部門對集團整體業務、財務缺乏深刻理解,難以引領制定符合企業戰略發展的信息化建設藍圖;另一方面,從橫向來看一級平臺業務部門、財務部門、人事部門信息化建設缺乏協同規劃,導致系統搭建后各部門數據難以打通、形成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從縱向看下屬各企業信息化建設與一級平臺信息化建設需求不一致,下屬企業關注自身管理效率和效益,一級平臺需要協調、平衡下屬各企業管理還要兼顧下屬企業監管,給系統建設和推進造成了一定阻力。
財務信息系統的搭建不僅僅是上了一個系統就能完成,關鍵是對企業流程的梳理和再造,操作規則的統一,而規則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就涉及后續維護和完善的問題。但是由于專業人才匱乏和系統管理責任的不明確,目前缺乏專業團隊從管理頂層對管理規則進行后續修訂和維護。下屬企業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對財務信息化認識程度不高,也導致實際的財務信息化實施能力較弱。
在企業數量多,財務制度差異大的情況下,國有企業更應該提升對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力度,再加上經營業務特點不同,各個企業應用的會計準則、核算方法等不盡相同。在這種狀況下,企業管理層應該正確認識到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意義,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具有統一性的財務管理體系。一般而言,一個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都是由企業管理層綜合控制和推進的。因此,企業財務部門可以聯合下屬企業的財務部門部長或領導等采用多種形式提升信息化建設意識,重視財務管理工作,投入相關人力、物力和財力,綜合各類財務信息設置信息管理系統。
傳統的分散管理模式在企業發展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企業規模擴大、業務類型增加,分散式的管理模式面臨著效率低下、集團缺乏對基層業務單位和下屬企業監控能力的問題,由此集中管理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趨勢。將下屬企業資源重新配置,提高企業資源利用效率,建立競爭性的業務流程,專業、高效地為企業發展提供需要。
在集團層面成立相關的信息化建設小組,加強IT部門與業務、財務部門協作,制定集團系統建設藍圖規劃,下屬企業系統建設要符合集團系統搭建規劃。財務管理包括預算管理、費用報銷、會計核算、資金管理等多個環節,財務云建設的規劃要將整個財務循環都納入系統管理,實現財務管理各個環節的智能化、信息化。
此外,目前企業各個系統建設相互獨立,數據共享程度較低。財務系統未實現與業務系統對接,業務處理系統中的數據無法流入到財務系統中,財務人員需要對業務數據進行大量手工復核和整合。一方面,加重了財務人員工作量,業務處理過程延緩也降低了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另一方面,也常出現不同部門不同角度采集的同類數據存在差距問題。因此,下一步將推進加強財務云平臺與資產云、人事云和其他業務系統間的對接工作,形成全局化、一體化綜合云平臺,實現集團公司業務一體化建設和管控需求,完善財務管理系統中的各項模塊,包括會計核算子模塊、預算管理子模塊、供應商管理子模塊、預算管理子模塊、供應商管理子模塊、下屬公司各部門子模塊、財務分析子模塊、應收賬款子模塊等等。
從長遠角度來看,加大對財務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才是實現國有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最有效手段。即便借助專業產品搭建信息化平臺,但是依舊需要企業內部人才進行操作。高效的財務管理和控制需要全面了解企業管理的財務“知情人”。對此,可以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通過內部培訓和外部引進的方式來實現。一是要加強業務培訓,實現現有財務人員轉型。國有企業要加強對財務人員進行財務專業知識、業務知識、管理會計、內部控制、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培訓,逐步建立一支懂財務、懂業務、懂IT的年輕化財務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并采用激勵措施,鼓勵現有財務人員主動學習相關知識,熟悉企業環境,并嘗試將新思想、新技術應用于財務管理工作中;二是借助人才引入機制,吸引高素質的IT、財務復合型人才,加強財務隊伍梯隊建設,加強與優秀企業和高校交流合作,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為企業提升自我價值。不管使用哪一種方式,企業的環境都是在不斷變化中,因此,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應該重點考慮新的發展環境,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促使財務管理人員能夠掌握最新理論知識,具備實施及操作能力、信息化開發能力等,將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信息技術三個方面融合起來,借助人才的力量更好地實現國有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將信息化管理的價值發揮出來。
綜上所述,在加強我國國有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地了解國有企業的發展特點,結合國有企業實際財務管理狀況,了解國有企業應用信息化對財務進行控制的成果,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實施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提升對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力度,優化集團內企業管理模式,從集團層面制定財務信息系統搭建規劃,加大對財務信息化人才的培養,以此建立具有完善性的財務信息化體系,真正地實現財務和業務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