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丹 張洋洋 李秀志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廣西北海 536000)
數字化學習主要指的是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學習的方式。在數字化的學習中,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與自由度,在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基礎上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進行學習。與傳統單一授課不同的是,數字化學習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并解決時間、地點固定的問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便利。
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是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的開放教育階段中的非統設選修課。該課程主要介紹關于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概念與基本應用方法、學習文字、音頻、視覺媒體、動畫和超文本、超媒體表示等,以此來讓學生學習多媒體的制作方法與過程。與此同時,該課程還介紹了多媒體的開發環境與工具、多媒體應用系統的開發過程等,讓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掌握多媒體技術的基礎知識、認識多媒體的硬件、學會多媒體的軟件制作。其重點是要求學生熟悉多媒體素材的采集、多媒體制作工具的應用、多媒體作品的制作等。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搭建職教云平臺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構建完善的職教云平臺能夠促進高職院校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整合。與傳統的教學平臺不同,職教云平臺的教學資源豐富,具有投入成本低、無縫對接、擴展性強等優勢。其借助現代化數字教學技術,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工具,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選擇資源和內容展開學習活動。在職教云平臺上,各個院校之間的課程體系互相整合、共享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拓展出更加廣闊的空間。
在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手段的支持下,高職院校的職教云平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豐富學生學習資源的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思維變革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思維下,教師常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很難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究提起興趣,常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教師借助職教云平臺,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更新和創新教學思維,在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中采用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高職院校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通常采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固定,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多元化的教學內容。通過職教云平臺的搭建和使用,在職教云平臺中,教師在開始課程設計之前,能夠提前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行為評測信息,設置針對性較強的課程預習內容。職教云平臺可以讓教師創新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體現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推動課程教學的良好發展。
高職院校職教云平臺的搭建,實現了教學模式的變革。在通常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教學重點更加偏重于學生技能方面的教學。在構建職教云平臺之前,課堂是唯一的教學陣地。受到高職院校硬件條件設施和資金不足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技能教學只能局限在單一的理論講解模式中,使學生無法進行技能實踐訓練。教師借助職教云平臺可以將教學從課堂內延伸到校外,通過資源共享,借助網絡教學、現場教學等方式革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從而實現多元化、開放性的技能實踐。
相對于傳統的學習方式而言,數字化的學習方式較為新穎,而且數字化的資源也相對豐富。按道理來說,其應該更受學生的喜愛。但實際恰好相反,大部分學生都自認為對數字化的學習比較了解,其實卻對數字化學習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在大多數的學生眼中,數字化學習就是利用網絡下載或在線觀看等方式,對PPT、視頻、音頻等學習資料進行學習。因此,就目前而言,學生對數字化學習的認知水平都不是很高,還需要教師的引導。
以當前的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發展來看,大多數的學校雖然有了軟硬件設施,但并沒有形成有效的數字化管理系統以及數字化教學習慣[1]。在多媒體技術基礎課堂上,雖然開始使用數字化的教學資源,但是,教師還是較多地在教學中采用傳統的講授方式進行教學,對多媒體資料更多是以展示、示范的形式來使用。教師由于教學方式的固化以及缺乏創新,使學生對多媒體技術基礎這門課程的學習并沒有很大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在視頻的觀看過程中,學生并沒有重視這種數字化的學習方式,而是將視頻播放的過程視作課堂的休息時間,并不進行仔細的分析與實踐操作。
網絡的便捷使數字化學習資源眾多。因此,教師在運用數字化教學的時候就需要有辨別、有選擇地使用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資源。然而,在實際的多媒體技術基礎課堂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教學資源多是現成的網絡資源,并沒有進行加工與完善,導致課堂教學內容偏離或者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缺乏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數字化學習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但是,如果學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會適得其反。數字化學習的便捷性,在無監督的狀態下,讓學生養成可學可不學的散漫習慣,進一步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2]。
在傳統模式下,教師進行面對面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并且無法快速適應數字化學習方式。在開放式教育中,學生使用與接觸最多的學習媒介就是電腦、手機、紙質教材等。其中,學生對紙質教材的使用最多。而在對數字化學習方式的接受程度上來說,大部分學生仍然會習慣于選擇傳統的學習方式;只有較少部分學生,認同并自動采用數字化學習方式;并且選擇使用數字化學習方式的學生,在開展自主學習與進行協作學習的意識也不是很強。總體來說,學生的數字化學習意識淡薄,對傳統學習方式存在一定依賴性。
對于影響學生數字化學習效果的因素,其主要包括:學生自身信息獲取與綜合處理信息的水平較低、對網絡自主學習的興趣不大、缺乏相應的學習方法與技巧、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學習的主動性較差、自身協作與交流互動能力欠缺、學校提供的數字化學習的服務質量與水平不高。其中,學生自身信息獲取與綜合處理信息的水平較低,以及學校提供的數字化學習的服務質量與水平不高,這兩個因素影響最大。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生學習指導得不充分、學習支持服務的不到位,也對學生的數字化學習成效影響較大。大部分學生在數字化學習過程中,對于那些自己難以獨立解決的各種問題,都希望得到教師及時、有效的幫助與指導。因此,目前在數字化學習中,學生都需要提高自己的數字化學習能力。雖然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字化的學習能力,但其信息意識還較為淡薄,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學習的主動性較差,還需要學校與教師的幫助與指導。
在學期課程開始之前,教師登錄管理賬號,在職教云平臺上創建課程“多媒體技術基礎”,并根據班級不同加上相應的班級后綴,要求學生登錄職教云平臺并加入制定班級。
首先,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章節以及各班的教學進度,及時在職教云平臺中添加教學PPT及相關網絡學習資源。其次,教師要要求學生登錄并下載教師所上傳的課件資料,并查閱相關資料進行課前預習。最后,教師要要求學生總結整理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上傳至職教云平臺。根據資料的上傳—下載—反饋三個階段,學生先在課前完成預習工作。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明確其學習的重難點,補充和完善教學設計,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在課堂的知識講解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職教云平臺建立與課堂知識相關的討論、投票,結合反思與問答引入整體的課堂知識。其次,教師在課堂講授中要結合課前職教云平臺中學生的反饋,對學生理解困難、存在疑惑的知識進行詳細講解與解答。再次,教師要以實踐操作來鞏固課堂的教學效果,要求學生獨自進行多媒體技術操作,并選取優秀的操作手法以投屏的形式展示給班級的其他同學。最后,在課堂整體講解與練習結束之后,教師要與同學們一起討論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知識的歸納總結與疑難解答[3]。
以數據壓縮教學為例,首先,在導入部分,教師可以對“多個文件混合傳輸”的問題開展班級討論,引出壓縮的概念。其次,在壓縮相關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可以結合職教云平臺對學生預習過程中反饋出來的難點內容進行針對性教學。再次,在教學示范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自己示范之外,還可以投屏展示學生的技術操作方法,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最后,在在課堂結束時,教師可以歸納總結壓縮的知識及操作,并針對剛才操作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解答。
1.破冰行動
學習的第一周,教師可以先在討論區進行發帖,致歡迎詞,然后做簡單的自我介紹,接著便可要求每個學生,通過發帖來進行自我介紹,讓大家相互認識和了解。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對本課程的認識分享,利用這個環節,讓師生間、學生間進行初步的熟悉,并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2.預留問題的自主學習
教師可以給學生預先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預計完成學習任務所需的時間等,在本環節的學習結束以后,讓學生完成各種相應的小作業或者小測試。在課下,教師要讓學生利用線下學習、在線自主學習等方式,來完成規定的小節學習內容。在此環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協作學習,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任務、作業完成情況等方面,來具體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以應用為主的多媒體技術基礎是實操類型的課程。因此,在課堂結束之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課后鞏固練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牢固,避免出現前學后忘的情況。
在課后,學生脫離了課堂,無法與同學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因此,教師可以布置課后的練習作用,利用職教云平臺,根據作業類型的不同,要求學生在平臺上提交書面作業或者視頻等課后學習成果,讓學生在回顧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實際操作能力與多媒體應用技術[4]。
數字化學習為學生提供便捷學習資源的同時,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生能力提出了挑戰。由于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因此,教師要在課堂設計與學習監督方面利用好職教云平臺這一教學平臺,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生多媒體應用技術與數字化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