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輔導員與思政課老師都是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課老師是從專業的角度進行教育,輔導員主要是從生活和思想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本文主要研究“三全育人”角度下二者相結合培育學生的方法,并分析二者如何在建立協同育人機制的基礎上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三全育人;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構建
輔導員育人機制是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學校生活并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在其比較困惑迷茫的時候給予幫助和疏導。思政課教師主要從理論和實際案例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思政教育,并更加系統全面的了解自己,幫助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二者相結合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將會更好地輔助學生成長成才。
一、“三全育人”概述
“三全育人”機制是新時代下教育體系為適應社會變化而制定的育人機制。指的是全部社會成員參與到教育育人事業中去,教育要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部過程,教育要貫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方位,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綜合素質較高的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人。“三全育人”始終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學習的始終,將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強化到教育育人事業中去。要培養學生自己的理想信念,培養成為有自主意識的新時代人才。
二、“三全育人”視域下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的目的及意義
三全育人的新教育體系對新時代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輔導員與思政課老師的協同教育目的在于教育出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學生,從生活和理論等多角度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讓學生無論是從學習態度還是生活中,都對思政教育產生重視并且感受到思政教育無處不在,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的協同教育有利于學生從全方位的角度形成正確的三觀,也有利于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候,能夠有更加科學的自救辦法,也有信心去面對復雜的世界。協同教育也可以形成優勢互補的教育形態,輔導員教育可以補缺思政課教育的社會實踐性不足,思政教師可以補充輔導員教育的理論缺失,二者結合更能形成一種具體的實用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如何構建輔導員與思政教師的協同育人機制
(一)創新思政課堂的教學方法
原始的思政課堂就是簡單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這種模式只適用于應試教育模式,比較單一,而對于高校而言,學生的整體素質都比較高,期待更具創新的教學模式,如果將思政課堂融入靈活的翻轉課堂,必然會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而老師做出這些改變必然也應該給予老師崗位上的補貼,讓其有精力有動力做出改變,調動老師的教學積極性,才會有利于對學生的教育方式的改變。創新教學方法,利用新媒體等技術手段,創造“每課三分鐘”等比較新穎的上課模式,在上課前三分鐘通過一個案例或者一個小故事引出課堂真正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思政課老師可以與輔導員商議,在課下安排輔導員對學生進行談心談話,充分了解學生的心聲和思想狀態,從實際出發真正實現教學的目的,教學的真正目的就是教育學生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狀態才能對癥下藥,真正為學生解決生活中、思想中的困難。讓學生學習并了解以后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逐漸形成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二)構建高校思政培養機制
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糾正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將不正確的思想觀念扼殺在萌芽狀態。思政課的教學不僅僅只局限于理論教學,還教授學生一些社會生存技巧,鍛煉學生各項應對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要有直面挫折和困難的勇氣。高校思政教育應與初高中教育模式區分開來,初高中思政教育僅限于應對考試,教師教學也相對保守,而高校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功底,就更應該將課堂提升為開放式課堂,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去,真正解決困難。特別是可以為學生創造很多實踐場景,讓學生主動解決實際問題,從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側面了解每位學生的不同之處。思政課老師有了創新的教學思路,輔導員老師也能更好地與每位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也有利于更好的管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應該掌握好思政實踐指導與思政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把握好二者分配的教學時間,還要根據每門課程的特點安排實踐內容。思政課老師與輔導員老師的教學相結合的制度,也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慢慢摸索并及時更新。
(三)在制度保證的前提下提高思政老師與輔導員共同育人的能力
在構建好共同育人的制度之后,思政老師和輔導員應該有針對性的提高各自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慢慢探索二者團結協作的方法,探究每一個細節并且針對不同的課程、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綜合考慮,細致研究。這是一種對課程教學的改革,在改革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很多挫折,比如遇到思想上有偏差有起伏的學生,教師要耐心指導,與學生一對一誠懇真心地交流,做好教育引導。思政老師和輔導員要通力合作,研究符合高校思政教學的教學模式,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思政老師和輔導員要更加清楚思政教學的重要性和立德樹人的必要性,這樣才能不斷創新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的新機制,并且提高教師的育人能力。
結束語:
結合本文,綜上所述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和思政教師的協同育人機制還需要不停地分析探索,要不斷的更新,以便于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在高校學習的學生除了獲得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形成正確的三觀,這樣才能更好立足社會。接下來應該不斷探索“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搭建一體化育人平臺,構建“三全育人”的新模式,不斷開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麗萍.“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構建[J].文教資料,2020(10):94-96.
[2]王雪,高海燕,李芳."課程思政"背景下醫學類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路徑探析[J].魅力中國,2021(13):188-189.
[3]梁俊,余霞."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實踐探索[J].卷宗,2020,10(34):272-273.
注:2020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教育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專項課題成果:“三全育人”視閾下構建高職輔導員隊伍與思政課教師隊伍協同育人機制的研究(課題編號:2020YBZC0015)。
作者簡介:凌貴光(1984—),男,廣西平南人,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