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寫作教學的重要性也越發得到凸顯。《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給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自主進行表達。但是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面對寫作“無從下手”,寫作思維并不活躍,缺乏學習的積極性。本文認為,以“問題”為引導進行寫作教學,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本文淺談幾種問題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初中語文;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34-131-03
【本文著錄格式】胡基紅.基于問題教學法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21,20(34):131-133.
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主導,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一種教學措施,此種教學措施的有效實施,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助推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一、問題教學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對一些事物的好奇心也明顯降低。通過問題教學法,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將一些寫作技巧通過趣味性的問題傳達給學生,讓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提升,產生學習寫作知識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對寫作知識學習的主動性會大幅度地提升。
(二)明確寫作的方向
“無從入手”是很多初中學生寫作時的狀態,寫作的主題找不到切入點,流水賬似的文章時有出現。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對作文主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更能輕松地找到寫作方向,找準寫作的切入點,促使文章更加順利地完成。
(三)鍛煉學生的思維
教師針對不同的寫作內容,提出具有深度的問題,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的鍛煉,讓學生不斷地進行拓展和創新。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高質量的問題可以促使學生的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遞進,進而掌握更多的寫作技能,助推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問題教學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問題引入,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
問題教學法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就是思維碰撞的過程,在寫作課堂中引入合適的問題,對激活學生寫作思維有較大的作用。在引用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樣才能讓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有效的延伸,對事物的敏感度也會更強。要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教師就必須指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
例如,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人物描寫是非常常見的一種作文類型,在對學生進行寫作鍛煉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引入問題,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入。如本次寫作的主題是“母親”,首先,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你的母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可針對母親性格去寫,如溫柔、開朗、內向、善良、嚴肅等,也可針對愛好去寫,如愛好體育運動的人、愛好音樂的人等)。你的母親具有哪些特征?(特征也包括了較多方面的內容,包括外貌特征、衣著打扮特征、體型特征等)”教師提出這些問題的主要目的就是開拓學生的思路。其次,學生提出問題,“想一想”你要從哪些方面對母親進行描寫。有學生說道,我本次想寫的主題是“媽媽我想對你說”。面對學生的這個回答,筆者緊接著問道:“你想對母親說什么?為什么要這么說?”學生有些害羞,在教師的鼓勵下勇敢地說出來:“媽媽我想對你說,請你不要每天起那么早,因為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做飯;媽媽我想對你說,請你不要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因為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賺錢……”她每一句想說的話,都包含了和母親日常的小故事,都透露出濃烈的愛意。學生紛紛受到鼓勵,積極發言,明確自身要從哪些問題入手。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匯總,讓學生自由發揮,從多個角度去描寫母親,從多個層面表達對母親的愛。很多學生發現別人描寫的角度更好,也可以選擇一樣的切入點,但是不同人對母親的感受是不同的,所寫出的文章也會獨具特色。總的來說,問題的引導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開闊,寫作文時不再是“無從下手”,所寫出的文章也更具有真情實感。
(二)問題深化,營造積極的寫作氛圍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兩者都是影響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所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實施問題教學法的基礎。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堅持“民主”的教學原則,在課堂中也要改變“一言堂”的現狀,鼓勵學生進行提問,構建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舒緩學生寫作的壓力。此外,教師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進行延遲性判斷,切勿直接否定學生的觀點,這會導致學生的很多新問題、新的想法不敢表達出來,這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教師在應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可以深化問題的內涵,如利用生活實際、實物、表演等,促進學生手、腦、口的全面發展。同時,借助生活、表演等途徑來對學生進行提問,還可以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改變了以往單調的寫作課堂,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熱情,降低了寫作難度。
例如,教師可給學生布置關于生活話題的作文,如“節日”“季節”“生活”等,在寫“節日”時學生可以寫端午節、春節、中秋節。春節作為我國最熱鬧的節日,有很多熱鬧的習俗,如貼春聯、穿新衣服、放鞭炮等,從這些習俗中就可以衍生出一些問題:“春節時為什么要貼春聯?你都知曉哪些關于春節的春聯?放鞭炮又有什么寓意呢?你最喜歡的春節習俗是什么……”這些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又具有一定的深度,需要搜集資料,弄清楚這些問題會讓學生對春節習俗的了解更加全面,寫作也會更加順暢,改變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
(三)問題點撥,教會學生寫作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預習是非常主要的一個環節,預習可以讓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更加高效地完成寫作任務。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點撥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提前預習,搜集相關資料,構思文章的框架,提高學生作文的質量。為了改變自主預習的枯燥感,教師可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預習,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共享素材資料,交流自身的感受,然后由教師鼓勵學生提出疑問,說出自己所不理解的知識點,在合作探究中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而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例如,在寫作想象類型的作文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問題點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在預習中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作文的主題是《假如我……》,很多學生面對這種寬泛的命題,無從下手,思維過于局限,這時就需要教師用合適的問題對學生進行點播。教師可提前對學生進行問題引導,如:“假如我是一個醫學專家,我就可以攻克一個個的醫學難題,成為病毒的克星;假如我是一名軍人,我就可以擔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假如我是一個環境專家,我就可以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細致的研究,找到更多的解決辦法。假如你是一名老師,你會怎樣堅守你的崗位?假如你是一個農業科學家,你又會從哪些方面為農民提供服務……”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限時間的問題討論,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在小組內進行討論預習。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下、在問題的點播下,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有的學生說道:如果我是一名醫生,我就可以為此次的新冠疫情做出貢獻;如果我是一個健身專家,我就可以研究出更加科學有效的健身、減肥方法;如果我是農業專家,我要研究出更加高產、抗疾病的水稻,提高農民的收入……在對問題進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會自然地構思文章的框架,為寫作做好準備。
問題討論結束以后,教師再將想象作文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要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將古人看作現代人進行寫作;第二,打破物體和人的界限,將物看作人物來進行寫作;第三,打破虛擬和現實的界限,把沒有實現的事物,當作實現的東西來寫。例如,在對景物進行描寫時就可通過擬人的方式來進行,“隨風飄落的楓葉,如翩翩起舞的姑娘,緩緩地落到地上,美麗極了……”“假如我是一名醫學家,我要研究出一種能量膠囊,服用膠囊以后,我們就可以不用吃飯,不用過多地休息,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去工作,去做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在這兩句話中,前者將“楓葉”比喻成“小姑娘”,后者將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當作是要發生的事情進行寫作。把握想象類型文章寫作的方法,會促使寫作更加順暢。
(四)問題回饋,促進學生對作文的修改與提煉
在寫作完成以后,后續的校對和修改是非常主要的環節,在修改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語句進行提煉,對錯誤的表述進行糾正,提高文章的整體質量。所以,學生掌握修改的方式是非常主要的,尤其是初中學生的作文,教師只能進行適當的修改,不能大范圍地進行改正,改得太少學生無法發現自身寫作的不足,改得太多又會讓學生對寫作產生畏懼心理,這樣會限制學生寫作水平的發展。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就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提煉作文的內容,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不僅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還能享受學習的過程。
例如,在寫作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在日常積累一些寫作素材,如好詞好句、經典古詩詞、名人名言、諺語、歇后語等,讓學生在寫作時可以通過引用名人名言、詩詞等提高作文質量。有些學生在寫作時,所引用的古詩詞或者使用的詞語并不恰當,教師就可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如“請翻閱詞典或者利用網絡,查詢詩詞或者這個詞語的應用是否恰當,請通讀文章檢查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正確,整體檢查文章布局,思考段落的劃分是否合理……”通過這些具有指導性的問題,對學生的文章進行回饋,可以讓學生對作文進行修改,整體提高文章的質量,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問題討論,鑒賞作文成果
對作文進行鑒賞、對文章的質量進行等級劃分,并找到最優秀的文章進行集體展示,組織學生討論自己的感受,對于增加學生的寫作經驗、鞏固學生的寫作知識有較大的作用。在每次寫作結束后,教師都可通過問題討論的方式,對作文進行鑒賞,如:“請同學們談一談從這篇文章中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請指出文章中有哪些好的修辭手法,這個作品寫得好在哪里,又存在什么不足等”。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增加了自身的寫作經驗。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細致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討論結束后,教師需要進行最終的總結和點評,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寫作經驗。
例如,“風輕柔地吹過,帶動了小樹翩翩起舞,它如同母親的手般輕輕地撫摸我的臉龐”“春天,田野里禾苗綠油油的,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葉子都是精靈在跳舞”,這些景物的描寫方法非常形象和生動,采用了擬人的描寫方式,將作者對景物的喜愛之情更好地表達出來。對寫作手法、情感表達方式的學習,均可通過鑒賞活動來進行,以問題為引導進行作文鑒賞,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寫作技能,集他人所長,彌補自己的不足。
同時,在鑒賞活動結束以后,教師還可用問題進行嫁接轉新,延伸聯帶,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在本次寫作中存在的不足,回憶作文的要求,分析自己都使用了哪些寫作的技巧,總結他人的寫作方法,提高自身的習作能力。鑒賞結束以后,教師需要進行寫作延伸,布置相同類型的作文題目,開拓學生的思路和眼界。如寫作完“我的母親”以后,教師可提出問題:“如果寫‘我的同桌’‘我的父親’‘我的老師’等,你又該如何進行寫作呢?你是否可以將本次寫作的方法應用到下次的寫作中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的遷移,更加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鍛煉,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進而整體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實現的,教師必須長期堅持,多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平臺,通過多樣化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寫作,讓問題成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曉華.問題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作文:中小學教學研究,2020(1).
[2]王梨.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教學法[J].東西南北:教育,2018(11).
[3]劉艷.淺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指導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5).
[4]李進孝.問題化學習在初中語文寫作構思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寫算,2018(32).
[5]陳聲琳.探尋問題解決途徑 促進創新思維培養[J].黑河教育,2019(6).
作者簡介:胡基紅,女,1978年生,河南伊川人,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為漢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