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初中生而言,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還是有難度的,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明確任務指令,明確自己的寫作目的。具體方法有強化任務意識、對比任務指令、巧變任務要素。
【關鍵詞】任務;強化;對比;巧變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34-134-03
【本文著錄格式】郭慧.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初探[J].課外語文,2021,20(34):134-136.
“任務驅動型作文”是一種新的作文訓練形式,主要是避免學生背作文、套作文,預防無病呻吟的假大空文章。 “任務驅動”,即教師根據學習內容來設計各種任務,然后讓學生按要求完成這些任務,進而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得學生主動構建“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 五位一體的高智慧學習體系。語文來源于生活,也要服務于生活,學生帶著題目中的任務指令去完成寫作,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啟迪心智。
一、問題呈現
學生在進行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時,往往容易忽視材料中的任務指令,依然把它當成命題作文來寫,這樣的文章往往是“失之毫厘,謬之千里”。
例如:2047年6月17日,30年后的今天,同學們相約回初中母校聚會,要求每人發言。請您發揮想象,以“無情歲月有味詩”為題,寫一篇發言稿。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筆者與同行研討交流得知,很多學生只關注題目“無情歲月有味詩”,忽略了材料中非常重要的幾個任務指令:30年后的今天,回初中母校聚會,發揮想象,發言稿。因為沒有審清任務指令,造成寫作目的不明確,于是文章的重心偏于抒苦情,大篇幅寫歲月的無情。而這篇文章是讓學生想象幾十年后初中同學聚會時寫的一篇發言稿,其目的在于讓同學們銘記這段美好的初中生活,這份美好就是詩,是今后坎坷歲月里最美好的回憶,也是每個人心靈的慰藉。
再來看這樣一道作文題:畢業前夕,班委會決定去牽手共建班級——某小學三年級2班開展聯誼活動。你的任務是從鄧稼先、袁隆平、鐘南山、郎平四位英雄中選一位,把他(她)的故事講給小學生們聽。為了講好故事,你寫了一篇講稿。
這道作文題其實不難寫,就是講故事,但是題目中要求是講給三年級的學生聽,這就有了任務指令。因為講故事的對象是三年級學生,那么講稿語言就要淺顯易懂,最好還要生動形象。有關名人的故事很多,要考慮哪些適合三年級學生。因為是講故事的手稿,還要考慮現場感,要和三年級的學生有互動,語言要親切。遺憾的是較多學生沒有特別關注講稿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所以講故事的語言不夠生動形象,也缺少現場感,幾乎是冷冰冰地把報紙上電視上的這些名人故事復述了一遍。
二、原因探究
(一)情境脫離學生生活
任務驅動型作文往往會設計一些情境,其目的是讓學生的體驗更豐富,但是有些情境脫離初中學生生活,與時代背景相距很遠,學生有距離感和陌生感,無從下手。例如: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于祖國建設的新征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斗……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①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②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游行后寫給家人的信。③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后寫給同學的信。這幾個任務對于初中生而言是很難寫的,他們對三個時代的體驗很少,只能憑借一些歷史知識來拼湊。又如:讀初二的表妹最近很苦惱。她總覺得比不上人家,長相平平,沒有才藝,學習成績也不亮眼。盡管老師再三肯定她善良誠懇表現好,但她依舊覺得自己是班里的丑小鴨。你決定寫封信勸導她。這道題目特別貼近學生生活,因為很多青春期的學生都會有類似的體驗,即使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身邊同學也可能有類似問題,他們一定會結合自己的經歷或同伴的經歷來勸表妹,表妹也會心服口服地接受。
(二)任務指令過多
有的任務驅動型作文指令太多,導致學生應接不暇,顧此失彼。比如,前文提到的第一篇作文題:2047年6月17日,30年后的今天,同學們相約回初中母校聚會,要求每人發言。請您發揮想象,以“無情歲月有味詩”為題,寫一篇發言稿,不少于600字。這道題目中,發揮想象、發言稿、初中母校聚會都是要關注的任務指令,如果再添加一些任務,學生肯定很難兼顧。前文提到的第二道作文題:畢業前夕,班委會決定去牽手共建班級——某小學三年級2班開展聯誼活動。你的任務是從鄧稼先、袁隆平、鐘南山、郎平四位英雄中選一位,把他(她)的故事講給小學生們聽。為了講好故事,你寫了一篇講稿。這道作文題的任務指令很少,就是把規定人物的故事講給三年級的學生聽。這樣的作文相對前面的那道題目來說就簡單了許多。
(三)生活體驗不夠豐富
任務驅動型作文和生活緊密相連,需要學生聯系生活思考探究。比如這樣一道作文題:你即將升入高一級的學校,希望參加新學校的社團活動,使自己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假如學校已有你感興趣的社團,就申請加入;假如學校目前還沒有符合你興趣特長的社團,就申請創建一個新社團。請從上面申請的內容中任選一項,給新學校負責社團工作的張老師寫封信。可以講述有關你某項愛好或技能的故事;也可以陳述你申請的理由和相關設想。這道作文題對那些只讀書不參加活動的孩子來說還是較難入手的,但是對于愛好廣泛本身就有社團生活體驗的學生來說就信手拈來了。
(四)缺乏合理的評價體系
習作只有得到肯定學生才有成就感,寫作的興趣才會持續,如果評價過于單一,勢必讓學生的寫作興趣減弱甚至消失。筆者發現,目前我們還僅僅停留在打分數或者寫幾句評語這樣單一的評價方式上。學生拿到作文就是看分數,至于教師的評語大多不屑一顧。任務驅動型作文和生活聯系緊密,多是學生有話說的文章,那么評價體系是否可以更人性化,更靈活、更豐富一些?
三、方法探究
(一) 看視頻,了解概念
“任務驅動型作文”簡而言之就是出題者讓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但是要想完成得出色,還需要深入理解“任務驅動”這個概念。為了更形象地解釋這個概念,筆者給學生觀看了視頻《試鏡失敗后與媽媽通電話》,視頻中張頌文導演為年輕演員××出了一道題,這道題大意是這樣的:你家境一般,你在北京北漂做演員,你已經跑了三年劇組了,最近這兩三個月,你一直在跑一個劇組,你想爭取演韋小寶的角色,很努力地去練各種肢體動作,今天你去找導演試最后一次,導演說你不合適,而且我們定人了,這時候你媽媽剛好給你打視頻,你媽媽問你最近怎么樣。這個題目有情境,有任務指令,很可惜××忽略了這些,完全沒有生活體驗,整場表演顯得很生硬。張頌文導演親自示范,用很多細節展示了一個北漂失敗者因怕家人擔心在通電話時口是心非的矛盾心理,讓每一個觀眾都為北漂者的辛酸而潸然淚下。學生觀看視頻后就能明白什么叫任務指令,根據情境如何出色地完成習作。
(二) 析問題,明確任務
為了強化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寫作時按照任務指令完成習作,教師選取了較多典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每一篇作文教師都讓學生試著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我是誰? 我在哪兒? 我要干什么?我要用什么文體? 我要達到什么目的?比如說前文提到的第一道作文題,學生通過問題就能明白:“我”是30年后回母校參加初中同學聚會的一員,我在聚會的現場,我要以“無情歲月有味詩”為題來發言,我要用發言稿這種文體寫作,我要帶同學們回憶初中美好的畫面,希望同學們在無情的歲月里銘記這份美好。有了這樣的問題意識,學生很快就能進入情境,在題目設置的情境中寫作,寫出的文章也會更有血有肉,更能打動人。
(三)辨情境,區分指令
為了引導學生區分不同的任務指令,筆者出了兩道和學生生活較為接近但任務指令又明顯不同的作文題,題目如下:(1)讀書節快到了,你作為初二學生代表在讀書節的動員大會上準備向同學們推薦《簡愛》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請你就此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講稿,題目自擬。(2)30年后,你的孩子上初一,你作為家長代表要在開學典禮上發言,你準備推薦《簡愛》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請你就此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講稿,題目自擬。
首先,教師讓學生看每道題目后面的五個問題(上一節已提及),然后讓學生列提綱,提綱需要寫上題目、開頭、結尾以及中間的幾個段首句。接著展示學生的提綱,發現很多學生不能區分兩道題不同的情境和任務指令,身份意識、場合意識、寫作目的被忽略。再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修改,教師適時指導。最后派出幾位代表上臺演講提綱內容。課后請學生從中挑選一個提綱完成600字左右的演講稿,挑選好的講稿在班級開展演講比賽。通過這樣的對比訓練和實踐練習,學生有了生活體驗,能更深刻地領悟任務指令的差別,也在演講活動中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四)巧添加,創造任務
為了進一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他們更主動地去探究作文題中的任務指令,教師拿出一些命題作文,讓學生自己去添加情境和任務。在此之前,筆者先給學生示范,例如前文提到的第一道作文題直接改為“無情歲月有味詩”的命題作文,然后依次添加30年后、初中同學聚會、發言稿等要素,每一次變身都讓學生審題,區分添加任務后寫作的不同點。示范過后,再出示一道簡單的命題作文:生活處處有趣味,單是食趣就頗多。請以“食趣”為題,寫一篇文章。學生分小組討論把這道題目添加情境任務,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這里展示幾個小組的作品。
(1)為了弘揚南京的美食文化,南京市旅游局要舉辦一次征文比賽,請您以“食趣”為題投稿。(2)為了宣揚家鄉特色美食,《美食》雜志特向全國征稿,請您以“食趣”為題投稿。(3)學校舉辦美食大比拼,你代表班級參加并獲得了一等獎,老師讓你在班會課上以“食趣”為題,和大家分享你的心得體會。其他小組的作品因為篇幅有限就不展示了。這種添加元素法,不僅讓學生再次明確任務驅動型作文的任務指令,而且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這樣的作文教學對學生而言是樂趣無窮的,是極富有挑戰性和成就感的,也是讓他們充滿期待的。
(五)擬提綱,鞏固成果
當然,所有的方法都必須反復實踐才能鞏固,教師采用要點提煉法和列提綱法,再次鍛煉學生的審題能力,讓他們不僅要關注任務指令,更要出色地完成任務指令。另外考慮記敘文和議論文文體的不同,設計了兩種提綱,具體如下:
讀懂題目的顯性和隱性任務指令,才能提煉出正確的要點,要點提煉正確,接下來就要構思,議論文主要呈現中心論點和分論點,記敘文主要呈現文章的立意和詳略安排。通過這樣的審題和擬提綱訓練,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審題意識,也提升了學生的謀篇布局能力,讓學生更快地獲得寫作的成就感。
四、結語
寫好任務驅動型作文說到底還是審題要準,只是學生不僅要關注“題目”,還要讀懂顯性文字背后隱含的任務指令,更要聯系生活才能出色地完成習作。教師通過電影表演類比法、問題法、對比法、添加任務法、擬提綱法,引導學生從明確概念到強化意識再到創造任務和現場展示,把語文和生活緊密地結合,一步步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教學。
當然,作文教學本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方法,從各個角度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不僅有文采,有深刻的立意,更能充分發揮語文的社會功能。
參考文獻
[1]李衛東.新時期寫作課程的范式轉換[J].中學語文教學,2020(12).
[2]劉楊.思辨讀寫:讓語文的“理性”回歸[J].江蘇教育研究,2021(10).
[3]史雪敏.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課外語文,2021(13).
[4]司曉峰.生活實踐與作文創新性表達芻議[J].語文建設,2020(23).
作者簡介:郭慧,女,1976年生,安徽廣德人,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