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敏
【摘要】隨著全國各地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實施推進,教育系統事業單位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事前評估、目標管理、運行監控、評價運用的具體實施和執行過程中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文章主要以教育系統事業單位為例,討論教育系統事業單位在預算績效管理目標管理環節的執行情況,分析支出績效目標的具體申報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教育系統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績效指標
【中圖分類號】G4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9—0041—03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印發以來,在實際執行操作過程中面臨著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性不全、填報準確性不高、績效運行監控缺位等問題。為此,筆者從績效管理目標申報角度出發,分析預算績效管理中目標管理環節的績效目標申報的執行實施情況,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
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1.缺少行業指標體系及評價標準。教育系統事業單位在績效目標申報時需要細化填寫多項三級指標及指標值,但在每個指標、指標值的設置上,沒有一套完善健全的教育系統指標體系用于指導事業單位績效管理的績效目標申報填報,使得各單位填報的指標、指標值無法科學準確地反映本單位的預算績效實際情況,致使教育系統事業單位上報的績效評價指標、指標值隨意設置,同行業或同系統內各單位之間指標無法比較,行業或系統整體績效不可測量,導致績效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差異較大,影響了績效評價結果。另外,選擇的評價標準與對應的準確指標測算依據不匹配。績效目標申報人員在選擇測算依據時無法確定選擇的依據,成為填報時的一大難題,只能憑借各單位申報人員的經驗選擇比較合理的測算依據,造成績效指標目標值測算依據表述不清晰,判斷不客觀。
2.填報科學性、準確性不高。首先,開展項目績效評價困難。由于項目負責部門對績效管理工作參與的主動性不高,一些專業的項目績效指標也由單位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申報人員自行設置,同時由于對項目的工作要求及目標了解不全面,項目績效指標設置不科學、不完善,無法真實反映項目績效情況,導致項目管理工作與項目績效管理工作相互分離,績效評價結果對項目實施應用程度不高。其次,指標無法收集數據。由于受到專業技術能力的限制,加之缺乏真實有效的數據支持,測評標準和測評方法不科學、無法定量,很難準確界定績效目標的設定和指標值的科學性、準確性,填報出現隨意性和片面性。最后,填報指標不可定量測量。大部分教育系統事業單位在填報申報表時對總體目標做了文字性描述并按照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細化了指標績效目標,但未真正量化到三級績效指標。三級績效指標中定性型績效指標設置較多,定量型績效指標較少,導致指標值無法準確測算。如,社會效益指標、生態效益指標、可持續影響指標的三級指標的具體填報,績效管理申報人員對以上指標的理解只能根據工作經驗填寫一些定性型績效指標,導致指標無法具體測量。
3.績效運行監控和評價結果運用缺位。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和發展形勢的變化,國家更加注重經濟質量的發展,反映到公共預算支出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約周密型轉變,實現財政資金的支出成果效益、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將成為政府財政管理的重要事項[1]。將預算資金全程納入監管,構建完善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就變得尤為重要。但從填報角度出發,教育系統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構建還不夠完善,績效運行監控效果、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反饋填報單位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由于缺乏專業的績效評價體系,填報單位的績效自評報告并沒有指導本單位的未來資金運行情況,而績效運行監控體系不健全,填報單位的評價報告與預算績效管理要求偏離,無法準確測量,使得績效評價結果和預算事前評估相脫節,績效評價結果運用不足。
二、措施和建議
1.建立健全行業績效指標體系。一方面,開展全面預算績效指標收集整理工作。各級財政單位及教育主管部門應對各事業單位已申報的預算績效三級指標整理、細化、提煉,形成全面系統的行業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2],指導各事業單位績效目標申報人員正確填報績效目標申報表,順利推進教育系統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各級財政部門應對預算績效指標執行情況追蹤和監控,結合全面預算績效管理要求和工作效果,及時修改完善指標體系,構建科學完善的預算績效管理指標機制,提高預算績效指標體系的專業性和規范性,獲取一定的績效指標管理效果。
2.科學化設計績效指標。在項目資金管理中,項目負責部門應承擔項目預算資金的管理主體責任,負責項目的事前績效評估、預算績效目標的規劃制定和事后追蹤反饋。各事業單位在申報時參考本單位之前年度目標責任書數據及單位下一年度黨政工作要點,對近年數據比較分析,整理歸納不同年度相同工作的具體任務目標及分值;分析單位近年來重點工作的發展情況,不同年度不同工作的具體任務目標和分值;分析單位近年來其他工作的開展情況。并結合近年來單位預算資金在重點工作和其他工作方面的使用管理情況,用于參考填報單位整體支出績效指標及預算資金的合理化分配,實現預算資金整體支出三級績效指標的細化處理,使績效指標趨于科學合理,不斷促進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水平的提升。
3.合理運用現有評價指標。在具體工作中,使用現有的負面評價指標替代原有寬泛含義的評價指標,如滿意度指標,用來反映服務對象或項目受益人對相關產出及其影響的認可程度。例如,選擇三級指標為“老師對×××工作的滿意度”“學生對×××質量的滿意度”等,以上指標設置過于籠統和寬泛,存在數據無法核實或者數據核實不夠嚴謹的問題。此時,選擇與之對應的負面評價標準來填報指標,如“老師對×××工作的滿意度”可以修改為“收到老師意見次數”,設置對應的指標值根據年初工作計劃、目標責任書的數據,次數高于計劃數則指標分數低,低于計劃數則指標分數高。“學生對×××質量的滿意度”可以修改為“發生事故次數”等,指標值設置同上,事故次數高于計劃數則指標分數低,低于計劃數則指標分數高。另外,使用行業年度專項統計報表中的數據。比如,可持續影響指標,其定義為反映相關產出帶來影響的可持續期限。申報人員很大可能選擇三級指標為“項目持續發揮作用的期限”“對教育行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等,以上指標描述多為定性指標,無法定量測量。理科實驗教學設備投入項目的可持續影響指標,可以根據近年來教育裝備統計報表數據將績效指標設置為“理科實驗室(設備)使用次數增加百分率”,結合近五年或近三年理科實驗室(設備)使用次數,計算理科實驗室(設備)使用情況是否發生變化,如果理科實驗室(設備)使用次數增加百分率增高,則說明理科實驗設備使用次數不斷增加,項目投入資金得到了有效利用。綜合多項指標科學預估下一年度理科實驗室(設備)需要投入的資金、實驗室設備使用的效果,對實驗教學的影響。申報人員應利用已有統計數據協助完成三級指標的定量填報,設置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只有這樣,才能為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4.財政部門應組織開展多層面培訓。首先,培訓對象擴大到教育系統事業單位領導層面,通過培訓使單位負責人認識到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樹立預算績效管理的責任意識,從思想上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根本上解決預算績效管理的組織問題[3]。同時,督促項目管理和實施部門主動參與到項目績效管理工作中,使其了解項目實施與績效評價的意義,改變預算績效管理對財務部門的認識。其次,加大績效管理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培訓。開展預算部門績效管理申報人員的績效管理業務能力培訓,具體講解績效指標設置,改變績效管理申報人員摸著石頭過河的現象,引導績效管理申報人員科學合理地設置績效指標及指標值,提高績效管理申報人員的實際操作水平。最后,搭建交流平臺,開展預算績效工作具體指標填報的相互交流討論,實現三級指標在各單位之間的共享,解決績效指標設置難的問題,財政部門可以總結全省各單位的經驗方法,加快建立完善績效指標體系。
總之,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關鍵舉措[4]。教育系統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執行和實施,關注教育資金的產出和結果,強調教育資金支出的責任和效率,要求教育系統事業單位要不斷改進服務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教育系統事業單位的管理效能。作為一名教育系統事業單位績效目標管理工作者,深切呼吁教育部門、財政部門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完善績效指標設置,加強績效運行監控和評價結果運用,同時呼吁績效管理工作者努力提升專業素質,盡快實現績效指標量化設計,加強與項目管理人員的溝通,使績效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實現教育資金使用目的細分量化,落實教育資金的使用效果,提高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周海龍,曹明慧,陳沫雨.加強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J].財經界,2020(12):125-128.
[2]樊燕,曾春華.關于教育預算績效評估問題的思考[J].會計師,2014(06):68-69.
[3]黃文娟.推動教育系統事業單位實施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建議[J].財務與會計,2020(23):72.
[4]甘肅省財政廳課題組.甘肅省預算績效管理問題研究[J].財會研究,2021(01):4-10.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