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提倡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也不忘提高語數外等考試科目的教學質量。在這“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情況下,擺在小學英語教師面前的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教育要有品質,學生要有素養,所以又要有質量,又要減負。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線教育工作者把如何提高自己學科的教學有效性擺出來,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就顯得非常迫切和必要了。如何向40分鐘的課堂要質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筆者在本文中做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學會”“會學”“樂學”
【作者簡介】范林益,張家港市南豐小學。
有效性,簡而言之,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加大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相吻合的程度;就是以較小的投入,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全體學生素質和個性的最優化發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性呢?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筆者做了一些這樣的思考:
一、深挖教材,拓展資源,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學有所獲”
1.用好手中的教材,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新課程提倡開發利用教學資源,最大的資源就是教材。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先鉆研手中的教材,懂得梳理各階段的知識,提高使用教材的效率。我們現在用的是三年級起點譯林小學英語教材。然而學生在一二年級時已啟蒙了一些詞匯、句子。所以,我們在教學三年級時,應該把一二年級的知識點有機地補充到課堂中,去加固學生的知識庫,而不是丟了重來。比如,在教學3A第一單元時,我們會補充一下學生一二年級時學過的相關內容:
Unit1:打招呼和介紹自己能干什么
單詞:Mr先生? ? Mrs 太太? ? dance 跳舞? ?sing唱歌? ? draw畫畫
cook燒飯? ?skip跳繩? ? skate滑冰? ? swim游泳
ride a bike騎自行車? ? ?play games 做游戲
句型:Good morning to you ! 早上好!? ? Good evening! 晚上好! Good night!晚安
How are you ?你好嗎?
I'm well(很好)/happy(開心的)/nice(好的)/sad(傷心的).
Goodbye. = See you! 再見。
I can能 (swim)…? Can you?? Yes, I can. I can ride a bike tool.
No, I can't. But(但是) I can skate.
2.俄羅斯套娃式處理教材,確保每位學生都有收獲。教材有讓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也有教材未講明,而需要你去深挖的內容。教師都要拓展完整這些內容,有梯度地呈現出來。通過呈現資源的先后來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所以有效的課堂其容量也一定是大的。
例如,在5A的教材中一直在前面單元鋪墊一般現在時的結構知識,從討論某人有某物(What +-do+非三單主語+have?/What + does+三單主語+have?)、某人喜歡干某事(What +-do+非三單主語+ like doing?/What + does+三單主語+ like doing?)、某人的平常的活動工作(What +do +非三單主語+do?/What+ does+三單主語+do?)、討論節日等,這些內容都如套娃般可以整合起來使用,順理成章地成為一般現在時(Wh問詞 +do +非三單主語+動詞原形(或詞組)+(時間/地點)?/ Wh問詞 +does +三單主語+動詞原形(或詞組)+(時間/地點)?)的project:my friends主題活動。這些單元的主要句型結構如此的有共同之處,不管是何層次的學生或早或晚都是可以完全掌握。
再看一節6A “Chinese New Year”的復習課,先做段落中的新年活動聽寫任務,再進行調查研究問答任務,之后要求用一般將來時進行新年計劃設定,最后升華成段落篇章輸出。這樣由詞到句成篇的遞進,不僅沒有脫離段落,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其自身的收獲,這也是目前小學英語課堂通過呈現篇章來提高難度的一種嘗試。
3.課堂上講練結合,協同發展。一個有效的課堂必定是有適當輸入和一定量的輸出。不同的孩子又有不同程度的信息輸出。課堂要有講有練,適當合作學習,互啟互發,取長補短,以得到共同的發展。比如,教學cartoon time,在學生學習、表演完課文內容后,文本一般都會留下伏筆,讓學生去編續集。這時,教師的幾個引導性問題就可以讓學習小組間碰撞出想象的火花,創造出不同的作品。又如在作文教學中,小組內的互評作文,互改作文也是對這一理念的運用。
4.基于學生的視角和立場,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有些名師的課堂我們不能生搬硬套,因為我們面對的孩子是不同。所以,我們要因材施教,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基于自己的學生的水平和特點,大到精心設計每個任務,把控課堂時間的安排,小到準備合適的教具、學具,都是需要思考的方面。比如,在安排繪本初閱的時間上,教師應先自己試試需要多少時間比較合適。我們準備的資料上若需要學生填寫信息,那么應該先自己試著寫寫,看看資料紙排版設計是否合理?學生是否會引起歧義?學生完成的時間需要多少?
二、方法引導,層層遞進,讓全體學生形成一定的“會學”的能力
1.有序的課堂,扎實的語言訓練,是操練學生“會學”的重要手段。教師用簡潔的課堂用語或者一個手勢、眼神,學生就能明白需要進行怎樣的操練,這樣的默契是可以大大節約課堂時間的。整齊、激情高揚的朗讀或發言可以帶出一個好的學習氛圍,這也就是英語課堂為什么常會給人一種快節奏的感覺,也才使得課堂大容量或拓展知識得以完成的原因。所以,英語教師貴在平常,要抓好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sound time之后的練習中,教師常會出示一些單詞,要求學生按音分類。在學生回答時就可以培養高效的表達習慣:look look /u/ /u/ /u/。
2.方法引入課堂,讓孩子有快速識記單詞的能力。我們的課堂總是在和詞句篇章打交道,孩子們若能有一定的詞匯自學能力,這才是真正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低中年級自然拼讀法的滲透,中高年級單個音標到整體音節的出現,這樣有梯度地、有計劃地進入課堂。如何讓學生在日常的課堂中形成一定的識記單詞的基本功?這是值得我們教師思考的地方。比如,2b unit1的rhyme time:Molly ,the cat is in the living room.It's on the mat,playing with a broom.這其中cat-mat,room-broom是可以遷移掌握的,老師再給一些例子 map, dad, sad,bad讓學生體會a在閉音節中的發音,拓展練習的單詞可以形成新的rhyme,讓學生體會發音:Molly,the cat is on the map.Dad is sad,because the map is bad.學生也能知道字母a在單詞中的常見發音,積累一些發音規律。
3.舉一反三,讓高年級學生有歸納總結語法的能力。高年級學生開始接觸時態語法,有的學生無法適應,覺得有難度。若教師在教學grammar time的時候,給足例子,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時態結構,用聯系和區別的眼光去發現各時態語法間的相同點和不同處。學生自己總結出的語法才是能掌握好的東西。對于零散在書上各個角落的小語法點,教師引導孩子去收集、常溫故。比如在復習課時,學生用思維導圖展現掌握一般現在時語法需要知道的知識點。
一般現在時結構: 非三單主語+動詞原形詞組+時間/地點。
三單主語+動詞三單形式+時間/地點。
何為第三人稱單數?? 如何改寫動詞三單形式? 方位介詞有哪些?
4.熟能生巧,每日一練,練就英語基本功,使孩子無形中“會學”起來。若要讓學生能長談闊論,必先從說完整一句話到連貫語表達,說長句,再到鼓勵意表,多樣化表達。教師在新課最后的輸出任務布置時,可以給主要的詞匯、句式,讓學生自由發揮,長期指導訓練,總有效果。再如,學生聽力不好,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需要拓展相關內容的篇章文本,讓學生練習提取其中的信息。又如,學生閱讀能力差,那每天一到兩篇文本閱讀是需要的。如此,學生才會胸有成竹,不會看到大段文本就想放棄。
三、巧用語境,創設主題,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語用價值,真正地“樂學”起來
1.巧用文本中隱藏的文化知識,創設語境,使課堂趣味十足。教材的story time中有大量的隱含的文化知識,教師若追溯下去,拓展出來,對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大有益處。比如,5A unit8 “At Christmas”中提到Mike's family go to see Father Christmas before Christmas.這一風俗是怎么樣的呢?意義又如何呢?原來西方人過圣誕節前會一家人去圣誕老人村祈福。一位老師在他的課堂上就此引出了一段有趣的go to see Father Christmas的視頻,增強了圣誕氣氛,學生覺得趣味十足,打開了思路,討論時也是妙語連連。
2.拓展主題范圍,突顯英語的語用價值,使課堂實用性更強。有時,教材中的主題可能只是露出的一角,教師深挖下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從而使自己的課堂更飽滿。比如,6A Project2 “reuse and recycle”這個主題深挖可以得到3R的完整主題:reduce , reuse, and recycle。在重點討論了reuse和recycle后,補充reduce的內容,一番討論后學生做出的海報更具有完整意義。
3.首尾呼應,創設統一的語境,自然過渡,使學生“樂在其中”。有效的課,不會給孩子“累”的感覺,猶如欣賞一部精彩的電影或進行一場有趣的游戲,反而是一種享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學會知識。譯林教材中有些板塊比較零碎,譬如sound time 、culture time、checkout time。在教學這些板塊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統一的語境,做到過渡自然,可以使課堂更加有效。比如,6A “Chinese New Year”的sound time中,引出并創設了個Mr Hook的廚師角色,通過Mr Hook設計年夜飯菜譜,學生參與其他新年活動調查、設計,在這樣的語境下自然呈現、完成culture time和checkout time的教學。最后,一起和Mr Hook一起完成大年三十的活動計劃。在前期大量內容的鋪墊下,此時語言內容和語法知識融合生成最終的篇章。最終的信息輸出就會有驚喜,因為學生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竭力想達到自己語言的制高點,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樂學”。
總之,有效的英語課堂一定是有學法滲透、能完成一定難度的語言任務,而又不失趣味的課堂,是一個展現英語語言魅力的課堂,是極具藝術性的課堂。教師應以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為向導,不斷地實踐、及時地總結、積極地改革和創新,熟練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培養出有學習力、健康自信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