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滲透深度學習的理念,能夠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愛上閱讀、學會學習,幫助學生從閱讀中感受樂趣、獲取信息,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方法和閱讀策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針對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談一些淺顯的認識。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深度學習
【作者簡介】李美華(1980.09-),女,漢族,山東濟寧任城人,山東省濟寧市南池小學,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完成傳統閱讀教學中的傳授語言知識、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而且要深化文章的內涵和拓展文章的外延,把文章的空間范圍拓展到社會、生活中相關的人和事,教會學生認識社會、培養學生自信、自強、自立的品格,發展和完善學生的個性。因此,要想提升學生能對視覺信息的解碼、加工、處理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能對文本整體把握和深刻理解,深度學習的教學理念必定要滲透于閱讀教學之中,這一理念既能使學生深化對文章的內涵理解,又有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培養,促進他們思維品質的提升。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深度學習的基本內涵
黎加厚教授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一書中首次提出“深度學習”概念,黎教授指出,“深度學習是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可以對知識批判性學習的一種能力,可以打破學習者原有的知識認知結構,并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對知識有更加深層次的認知和體會。” 因此,在小學英語學科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把深度學習的理念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為目標,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在理解閱讀文本的基礎上,促使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批判性學習,形成更加有深度的思考與解讀,進而得到整合思維能力與高階思維能力的訓練。
“深度學習”落實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領域中,是指學生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思想,能夠批判性地接受新的事實,并將這些有機地融入原來的認知結構中,使這些事實和思想之間產生聯系,并把已有的知識自然地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具有批判與理解、整合與提升、遷移與應用、生成與創造等特征,旨在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學會學習,在從閱讀中獲取信息,感受樂趣的同時,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方法和閱讀策略,發展學生創造性地理解文本、深度解讀文本的能力,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深度學習的理論基礎
一是人本主義教育理論。人本主義教育理論指出,教育教學的根本出發點是增強學生的有效學習、促進學生的正確發展和全面提升;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創設有利的學習條件和有效的學習環境,教育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選擇,學會自我發展和自我學習,并且還要學會自我評價;教師要以生為本,從情感出發,使學生沉浸于被信任、被理解和被關心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愛好,盡可能地去滿足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提升的需要。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深度學習,倡導以學生的自我理解、自我感悟、自我提升為出發點,努力創設愉悅的、寬松的、探究的閱讀氛圍,培養他孩子們的英語閱讀的興趣,通過多種閱讀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從而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和深度學習,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二是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并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而是根據既有認知結構主動地、有選擇性地選擇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認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僅要以自己的知識經驗為背景,而且要會對學到的新知識進行分析,對學到的新知識進行檢驗和批判,同時還要會對原有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再加工和有效的再創造,只有這樣才是遵循了建構主義理論。因此,學生應該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以自己已有的閱讀經驗和生活閱歷為基礎,通過感悟思考,對閱讀內容進行重組、提煉和整合,使自己的閱讀知識體系逐漸得以構建。在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中,要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關鍵在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通過各種信息的反饋,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搜索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學習活動的主動建構。三是語言學研究規律。語言學習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其中聽讀是輸入,說寫是輸出,只有輸入達到一定的量,才能更好地輸出,從而高效率地達成語言學習的目標。大量的閱讀正是語言學習由輸入轉為輸出的不可缺少的途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盡量拓寬學生閱讀的英語閱讀途徑,增大學生的英語閱讀量,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和深入學習,提升綜合能力。
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深度學習的實踐意義
一是以“深度學習”理念為依托,順應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驅動學生的英語閱讀需要,從而誘發其英語閱讀的欲望,刺激他們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樂于閱讀,樂于學習,形成良好的英語的閱讀習慣。二是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他們掌握正確的英語閱讀方法,使他們的獲取信息能力和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得以增強,從而形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策略。三是發展學生創造性地理解文本、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學會英語閱讀,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四、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深度學習的具體實施
1.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深度學習的引導要定位準確,層層推進。一是閱讀目標深度化。多元化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體現學生的主動發展。但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主要由教師來確定教學目標,一般會側重于認知目標的達成,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對文本的深層解讀能力往往不被重視。在下步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將采用學生自主閱讀和教師指導閱讀相結合的方式,除了要體現認知、技能、情感目標,還要注重落實縱深化目標,體現目標的發展規律和多元化,以多樣的任務型活動為引子,引導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深度思考,發散思維。二是閱讀范圍廣博化。閱讀教學要以文本為載體,但又不能只是局限于文本,還要嘗試超越文本,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科學地進行補充、拓展、整合文本,讓英語故事的閱讀走入生活實際。通過英語閱讀教學的實施,使英語知識走出課堂,真正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開放英語閱讀教學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將原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決策和問題解決性學習。三是閱讀內容豐富化。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把學生的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把學生的校內閱讀和校外閱讀相結合,同時要注重各個學科之間的有機融合和有效整合。在實施過程中,通過閱讀內容的擴展,使讀有余力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自主選擇閱讀書目,在保證閱讀效果的基礎上,注重閱讀內容的豐富化和閱讀數量的海量化,從而幫助學生從閱讀中得到樂趣、獲取信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深度學習的同時,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品質。
2.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深度學習的指導要突出重點,把握核心。第一,不管是針對哪個年級段或是哪種類型的閱讀課中的深度學習研究,都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愿望和熱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增加語言的輸入量,盡可能多地引導學生用英語交流,從而增加學生的英語語言輸出量。在深度學習的閱讀活動過程中,優化建構英語知識結構,使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以提升。第二,教師要根據每節課的主題,引導學生自由提問,給他們提供開放、發散思維的空間。作為教師,我們通過認真傾聽,并及時捕捉、甄別和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有深度的、開放性的問題可以即時調整為教學目標,我們可按照課堂閱讀教學中生成問題的價值對教學預設做出適當合進地修改。這樣在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的同時,就能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學生的質疑意識。在設計深度學習活動時,教師還應努力為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自主選擇深度學習,即根據故事內容設計平行但又不同的情境,還可以把聽、說、讀、寫等活動穿插在不同的情境中,從而使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得以增強。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活動,要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通過結合上下文及語言或圖片提供的信息正確、全面地把握故事信息的能力。深度學習既要追求靈活、開放的教學模式,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從教材走入生活,從課堂走向社會。教師設計的深度學習的相關活動應來自生活,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并能激發他們興趣的話題,創設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應融知識性和趣味性、兒童化和生活化為一體,讓學生能有機會體驗深度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深度學習的評價要注重反思,提升高度。課后反思,既是對學生通過課堂活動能否達到教學目標的合理判斷,也是對教師、學生及時調整教學和學習方法的有效提示。教師合理地引導學生深度反思自身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收獲,并科學地指導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則是促進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的有效途徑,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及時改進學習策略,還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學生深入理解學習內容的同時,還能對增強閱讀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英語閱讀深度學習還要求教師提升自我感悟的反思意識。在評價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對自己的已有經驗和現有知識的遷移與碰撞,注重對學生元認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激活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質疑意識,保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判斷能力,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入思考、深入研究的動機,引導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效能朝著更高的層次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進一步加強師生的持續性反思性評價。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自覺反思課堂教學效果,更要學會引導學生持續性反思性評價自我,從而增強和提升學生高度性反思的水平和能力。學生對自身學習結果的反思,有利于幫助學生整體建構知識、類比驗證已有經驗和現有概念,同時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對閱讀過程的整體感知、自主探究和深度理解。對教學效果的反思,能讓教師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引發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深度思考,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是走進學生心靈深處的學習,教師要加強持續反思性評價,引導并啟發學生深度反思,從而促進他們思維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滲透深度學習的理念,能夠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方法和閱讀策略,幫助學生從閱讀中感受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從而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晶晶.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5):95-96.
[2]張文華,王姝婷.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繪本故事教學[J].基礎外語教育,2019(5):86-91,109.
[3]周慶峰.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6(2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