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祖成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對新時期的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養作為近年來教育行業關注的重點,被要求融入到各學科的日常教學中去。中學階段,正是學生們行為習慣、綜合能力等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語文作為一門生活性很強的學科,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能夠讓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更加順利、更加牢固,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本文主要以初中古詩詞教學為例,探究核心素養滲透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詩詞鑒賞
前言:傳統階段的古詩詞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過于依賴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素養,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古詩詞的難度,在教學的時候保持原有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人文情感的體驗,讓學生只能對詩詞中的重點詞句進行背誦記憶。學生在這樣枯燥的古詩詞學習氛圍中,難以深刻的體會到詩詞所傳遞出來的情感,難以感受到古詩詞學習的快樂。因此,老師需要立足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對教學手段和內容進行創新。
一、整合信息渠道,營造詩詞氛圍
詩詞是對時代背景、故事情節、主旨情感的高度凝練,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搜集與古詩詞相關的資料和信息,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將這些內容展開在教學的課堂上,為學生營造出詩詞的教學氛圍[1]。比如,在學習《江南逢李龜年》的時候,老師可以播放音頻,營造出一定的氛圍感,輔助進行示范朗讀,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朗讀確定重音,并讓學生在劃分之后進行模擬朗讀。同時,老師可以借助搜集到的杜甫的生活背景和個人風格形成背后的故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首詩的情感。學生這一時期會對形象化的直觀信息產生極高的興趣,所以老師還可以借助一些教輔資料,以視頻的方式形象化的展示出來,對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思維進行啟發。
二、采取吟誦教學,獲得情感體驗
古人作詩的方式通常是通過吟誦的方式,對自身仕途、情感、美景進行描寫和敘述,倘若老師只是采取傳統理論的教學方式,則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因此,老師可以以最適合古詩詞教學的吟誦教學,來開展教學設計。現代社會的發展是非常快速的,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學生們被各種新奇有趣的事情包裹,使得他們在學習習慣上與傳統年代的學生們有很大的不同。老師如果不能結合新生代的心理需求和興趣點來讓固化的教材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則難以引起學生的關注。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語文素養的培養融合在古詩吟誦之中,進而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古詩吟誦的樂趣,能夠有效的促使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自主進行古詩吟誦的練習。比如,老師可以在班級設置“古詩吟誦角”,學生可以將自身喜愛的以及感興趣的古詩書籍放入其中,并伴有班費購買的古詩書籍。由此,在學生的閑暇時間都可以進行古詩的翻閱以及吟誦,在對古詩詞感興趣的學生的影響下,讓其他學生在氛圍的感染下參與詩詞學習,并鼓勵學生對詩詞表達的情感進行體會和交流。
三、多元教學形式,強化詩詞理解
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時,老師有許多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選擇哪一種,則是老師需要考慮的重點[2]。老師可以根據古詩詞的具體內容和適應的場景,以演講、辯論、繪畫等方式,來讓古詩詞的學習更加多元化,從而給學生帶來更多感官上的享受。比如,在學習《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的時候,老師可以開展線上比賽,讓學生通過對這首詩的情感把握,將其轉化為散文、現代詩或者其他文種,并錄制成視頻上傳至班級平臺。然后老師可以邀請其他班級語文老師以及家長,對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投票,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表演形式。老師通過這樣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收獲更多的學習經驗,并對古詩詞的學習和情感的體驗得到升華。
四、重視作業設計,鞏固學習效果
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往的作業布置只是讓學生以抄寫或者背誦的方式進行記憶,這樣不僅不能提升學生語文的學習能力,甚至還會阻礙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有效培養,導致學生語文學習的態度越來越消極。因此,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習慣和興趣,對作業的形式進行創新,這樣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夠幫助學生對課堂學習到的知識內容進行及時鞏固和深化。比如,在學完《夜雨寄北》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詩中的巴山夜雨,進行課后電子繪本創作,自己設計一個對應的故事。在設計完成之后,以圖片的形式上傳至班級群相冊。老師通過這樣繪本創作的作業形式,能夠充分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創作空間,讓古詩詞的學習和情感體驗進入生活實踐的環節。
五、結論
新時期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中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這不僅符合了新時期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滿足了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觀需要,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詩詞體驗的同時,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文化氛圍中,在理解的前提下來對古詩詞中的詞句進行記憶,對詩詞的情感和主旨進行升華,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鄭新麗.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綜合性學習”的編寫特點與教學建議[J].教學與管理,2021(33):102-106.
[2]鄒健.論散文閱讀學習的路徑選擇[J].教師博覽,2021(3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