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小明
摘要電子商務特殊的學科交叉與融合要求以及快速創新的商業模式,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傳統的教學與學習模式已無法完全滿足。信息技術及移動終端的大規模使用讓微課這種新型教學資源與形式可以起到補充作用。在以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為核心,以整個課程體系為整體,通過集體合作的方式,利用微課資源作為輔助性教學資源,能提升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 微課 電子商務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4.018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in E-commerce Professional Training
KUAI Xiaoming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Yueyang,Hunan414000)
AbstractThespecialinterdisciplinaryand integrationrequirementsofe-commerceandtherapidinnovationofbusiness model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With the large-scal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bile terminals, micro class, a new teaching resource and form, can play a complementary role. Taking the e-commerc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as the core, the whole curriculum system as a whole, through collective cooperation, the useofmicrocourseresourcesasauxiliaryteachingresourcescanimprovethequalityofe-commerceprofessionaltraining. Keywordsmicro course; e-commerce; talent training
1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與特性分析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商務電子化不斷推進,從最初的電子郵件到相關信息的網絡化發布與傳播,發展到商務的全程電子信息化,形成真正的電子商務的業態,而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越來越趨于智能化。
電子商務活動的迅猛發展派生出巨大的專業人才需求,人才培養需要與之對應,而高校是專業化人才培養的主要平臺。我國國內第一筆真正意義上的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交易發生于1998年3月6日,從此電子商務在我國走上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出現了一批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其他傳統商務服務企業如國美、蘇寧也發展線上商業模式,進行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為適應市場需求,探索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模式,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年]基礎上增設電子商務專業,專業代碼“110209W”,并批準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東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審計學院、浙江大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廣西大學、云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13所高校試辦電子商務本科專業。2001年6月初,教育部高教司在南京審計學院召開了“高等院校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建設專題研討會”。2012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教高[2012]9號),將電子商務作為管理學學科中的一個獨立的專業類別,即電子商務類(1208),成為與工商管理類(1202)并列的一類專業。同時,文件還規定該專業畢業生可授予管理學或經濟學或工學學士學位,此后,各高校均以電子商務類電子商務專業(120801)進行招生。目前,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顯示,電子商務類學科下面除了電子商務專業以外,還有電子商務及法律專業(120802T2)和跨境電子商務專業(120802T3)。
電子商務專業具有極強的跨學科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性,其原因在于:第一,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電子商務業態的發展提供了所需的創新基礎,而寬松且國家積極的政策導向又促使商務業態創新的廣度與深度呈現加速態勢,傳統行業通過互聯網+的模式觸網,電子信息技術與商務業態兩者的創新性良性互動促使電子商務業發展的速度與空間無可限量,這給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第二,電子商務專業涉及電子信息技術、經濟與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作為支撐,需要跨學科的課程與知識體系交互融合,并且電子信息技術與經濟管理學科之間的跨度相對比較大。第三,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對相關理論與實踐操作的要求都非常高,對具體的電子商務操作性人員而言,需要具有非常高的實踐知識與能力,而電子信息技術和商務業態的快速創新性發展又要求高端商務專業人才同時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不然,無法適應和推動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而作為專門培養高端人才的高校來說,培養體系與方案需要同時兩者兼顧。正是由于考慮到電子商務專業背景學科的交叉融合性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復合創新性,以及就業市場的廣闊多樣性和不同高校各自的優勢學科背景,2008年,教育部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對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提出了“應該采取一個專業多個方向的方式來滿足不同類型高校的培養需要”的學科建設思路,將電子商務專業分為電子商務經管類和電子商務工程類兩個基本方向,畢業生可授予的學位類別也對應性的寬幅度,包括:管理學、經濟學或工學學士學位。
早期的電子商務本質是基于商品交易的電子化,目前與未來,這種創新模式的本質邏輯會被應用到其他所有可能的領域,電子商務專業的內涵會被拓展,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也會被不斷調整與創新,這對教育管理部門、高校等主導與參與方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高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更需要高效率的培養方式、工具和方法。結合電子商務專業具有電子信息方面的特性,在教學與人才培養過程中,引入現代新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與要素成為值得探索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包括微課在內的多種新型教學形式能取得比較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2微課資源在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運用
由于涉及的電子信息技術及相關知識更新非常快,商務業態模式創新層出不窮,所以,在教學與人才培養過程中有兩個方面應該特別注意,一是創新意識的灌輸與培養,二是大跨度學科知識的交互式融合。試圖通過一兩門課程來專門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是不現實的,因為兩者都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并且相關知識與信息一直在持續發展與變化過程中,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將創新意識的灌輸與培養、學科知識的交互式融合始終貫穿在整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而微課形式的靈活性特點正好適合其發揮。
在創新意識的灌輸與培養方面,電子商務專業培養計劃的三大類課程(學科基礎類,專業理論類,實踐操作類)系列中,均需要結合電子商務專業的特征進行必要的分工與配合。學科基礎類中的部分課程應該偏重于理論層面的創新基本邏輯與思維的傳輸與培養;專業理論類課程應該偏重于創新基本邏輯與技術發展的現實相結合,以實現利用技術以實現創新邏輯的商業化;實踐操作類課程更多從應用層面加深對創新意識及其與技術結合的直觀體驗與感受。以電子商務業態的商業模式創新為例,從基本理論層面的核心邏輯角度來說,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屬于科斯所提出的交易費用分析框架范疇,由于受到制約因素的影響,商品交易過程中存在交易費用,傳統的線下交易方式受到地理區域及服務成本的限制,其交易費用會更大,而網絡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區域限制,電子商務交易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交易費用,讓以前交易費用無法克服的交易成為可能,而隨著交易規模的擴張,其邊際成本有趨近于零的可能。既然任何交易都存在交易費用,那么通過商務模式的創新以實現商品交易過程中所對應的交易費用的不斷降低就有利于順暢市場經濟的運行。如果說傳統的電子商務主要針對商品交易的話,現在的互聯網+、共享經濟等其本質是電子商務創新核心邏輯在其他領域的延伸與拓展,其未來必將深深影響甚至改變人類的所有可能的行為活動,這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案的調整也是契機,同時也是考驗。針對以交易費用理論的創新邏輯上,學科基礎類中的經濟學可以針對產權與新制度經濟學中的交易費用理論進行講授,并利用微課形式加以深入,從理論角度讓學生理解交易費用理論的核心本質、交易費用形成邏輯、交易費用的構成及影響因素、交易費用節約的可能方式。目前本科層次經濟學所有教材中,以古典西方經濟學的體系為主,對于包括交易費用理論在內的經濟學的前沿分支涉及不多,所在,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微課形式加強。專業理論類課程可以通過微課形式,讓學生理解抽象的交易費用是如何通過技術的應用來實現下降的。
在大跨度學科知識的交互式融合方面,微課更能發揮其靈活性特性。電子商務專業不同學科與層次課程之間的融合關系如圖1所示。
專業培養方案中與專業直接相關的核心課程體系包括三大類,分別為學科基礎類、專業理論類和實踐創新類,對應的職能層級分別為基礎理論、理論應用和應用操作。而電子商務專業涉及經濟與管理和電子信息技術兩種基于不同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科。從整個課程培養體系的邏輯來看,在教學材料的準備與設計中,兩大學科的基礎理論均需要向電子商務所對應的核心理論與邏輯靠攏,以便于后續理論應用中,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專業理論類課程中,需要兩大學科知識經由電子商務進行交叉;而應用操作層級的實踐創新類課程訓練應該實現兩大學科知識的完全融合,以實現電子商務的專業化與獨立性特色。

跨學科的知識融合需要將整個電子商務專業作為整體,各專業相關課程之間需要進行關聯信息的融合交互。大部分教材的編寫與使用多按照本學科的邏輯與知識體系,跨度相對較大的學科之間其連接性不是很強,為微課教學方式提供了比較好的利用與發揮空間。
3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微課資源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基于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創新意識的重要性和大跨度學科融合的必然性,以及目前多數教材編寫的局限性,利用以微課形式等進行補充性完善與輔助就成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可選項。同時,電子商務專業的特殊性為微課形式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需要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確定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然后細化;追蹤新的信息,不斷更新并相互共享與學習。包括:創新性意識與能力培養方面的細化,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方面的邏輯,新思維、新方法、新工具、新案例、新技術。作為教師,通過集體討論,能起到相互學習不熟悉領域的跨學科知識,同時,盡可能在微課設計中體現出這些“新”。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在微課資源的設計中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畫定課程體系的邏輯路線圖。以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為標尺,畫定課程體系的邏輯路線圖與關鍵知識連接點。這一環節需要所有相關任課教師共同參與,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來進行。由于電子信息技術與經濟管理的學科跨度大,相關任課教師會來源于不同的學院與系部,需要院部或者學校教務部門的協調與配合。
確定需要微課資源切入的知識點。在課程體系的邏輯路線圖與關鍵知識連接點的基礎上,確定各課程與邏輯路線及關鍵知識連接點的連接內容與連接方式,再結合現在教材的編寫方式與內容體系,確定哪些知識點需要通過微課資源進行補充與強化。
任課教師需要提前進行跨學科知識的相關培訓與學習。這是電子商務涉及兩大學科融合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學習質量保證的重要條件。同時,涉及跨學科知識的微課資源做好后,需要經過跨學科對方教師的審核,以保證知識信息傳遞的準確性與動態更新。
尊重微課形式的特點,發揮更好的效果。微課是一種信息新時代下的補充性知識信息傳遞方式與輔助性的學習路徑。其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打破傳統學習方式的時空局限,適合靈活的學習環境;二是短小精新,突出關鍵點,可以碎片化;三是可視化,展示效果佳。以“問題”為導向,精細化選題,精心選擇素材與內容設計,部分環節可以讓學生參與,以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與學習興趣。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教學改革項目《獨立學院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微課資源設計模式研究》(湘教通[2018] 436號1029)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劉名卓,祝智庭.微課程的設計分析與模型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 2013(12):127-131.
[2]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24-32.
[3]姚紅星,王永波.高校教師微課設計與制作的問題及反思[J].中國成人教育,2016(5):113-114.
[4]彭勇,溫賀平.微課設計與教學表達[J].教育教學論壇,2015(16): 245-246.
[5]鐘紹春,張琢,唐燁偉.微課設計和應用的關鍵問題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85-88.
[6]魏巍.基于移動學習環境下電子商務課程的微課設計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9):246-247.
[7]廖曉虹.微課在高職教育中的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7(2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