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
摘要“校企合作”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推進教育改革的重要改革措施,在此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中產生了各個不同專業的“訂單班”。本文在分析此背景“訂單班”學生管理現狀基礎下,發現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四面一平臺”的管理模式,以提高高職“訂單班”學生管理效率。
關鍵詞 校企合作 訂單班 高職 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3.054
ResearchontheStudentManagementModeof"OrderClass"in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
CHEN Qin
(Yong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Yongzhou, Hunan 425000)
Abstract"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reform measure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this talent training mode, there are "order classes" of different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Basedon 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orderclass"studentmanagementin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tudent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management mode of "four sides and one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order class"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order 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近年來,高職院校陸續在“校企合作”的同時融入了“訂單培養”,讓“校企合作”深化為“訂單式校企合作”,使普通型的“校企合作”成為深度型、緊密型的“校企合作”。
高職學生管理工作,既包括了傳統意義中的學籍管理、檔案管理等日常行政事務管理,還包括了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和職業規劃管理等現代化的、更為豐富的管理內容。是學生從入校到畢業,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在非正式學術性活動之外,以物質性或非物質性的方式向全體學生提供有利于其完成學業并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的一種規范性服務保障和教育性活動。[1]“校企合作”背景下“訂單班”的出現,由于其企業定向,專業對口,提前訂單等特點為學生管理工作者帶來眾多政策﹑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全新管理難題,是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1“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訂單班”學生管理模式國內外研究現狀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國外出現較早,進入我國國內時間較晚。對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訂單班”學生管理的研究較少,大部分停留在宏觀層面,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將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整合,可以有效的了解前任的不足,有利于我們對該模式進行創新性研究。
國外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其中以德國的“雙元制”、澳大利亞的“行業主導型”、英國的“工讀交替制”和美國的“合作教育制”為典型代表。在這些多樣化的模式中,管理機制也呈現多樣化,逐漸由粗放型發展到今天個性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國外現代化的管理集中表現在:第一,管理理念先進,強調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溝通協調,注重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對學生的引導、監督和評價。第二,管理內容豐富,制度的完善,既包括了學生服務學生管理活動、紀律管理,還包括了社團、志愿者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的管理,且每一項管理內容均配置相應的制度管理條例,使得每一項管理有章可循。第三,管理機構設置合理,分工明確。[2]
以“高職”“校企合作”“訂單班”和“學生管理”為詞條,在中國知網、萬方等大型數據庫搜索,發現近年來國內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均以期刊論文形式發表,僅僅只有少量的是碩博士學位論文。研究最多的為校企合作下各個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3][4]學生管理作為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單獨的內容在各個論文中偶爾提及。單作民博士[5]結合個案研究分析、闡述高職校企合作的深化和學生管理制度變革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般性的政策建議。雷駿婷、[6]賀小數[7]就中職院校的“訂單式”班級管理、學生管理的現狀開展了研究,并提出一些可以為高職院?!坝唵伟唷睂W生管理工作借鑒的寶貴經驗。其余眾多專家學者就高職院校的訂單班班級建設和學生管理方法開展了研究,但均停留在“初探”階段,缺乏理論的高度和實踐研究的深度。
2“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訂單班”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2.1學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我國,高職院校開展“訂單班”模式時間并不長,國家在政策上予以了一定的支持,但具體到每個學校,卻并沒有根據本校自己的實際情況推出適宜的管理制度,以至于很多院校直接照搬照抄國內一些相對比較成功的“訂單班”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工作者遵循此背景下制定的制度進行管理,會發現這些制度中存在著很多“真空區”,遇到一些具體的、臨時性或者突發性情況時不知如何處理,管理難度加大。此外,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下,會經常性出現“領導性”的臨時“口頭制度”,這些臨時的“口頭制度”和管理制度并存,造成很多學生管理措施和方案朝令夕改,并最終使學生管理喪失掉嚴肅性和權威性。[8]
2.2雙元化主體合作不深入
校企合作中,訂單班擁有學校和企業雙元主體,校企雙方應該將雙方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生管理制度,并在技術、師資和學生管理等方面開展協作,真正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然而在現實情況中,學校和企業雙元化主體合作大都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合作。學校方面,首先,訂單班的經費來自企業的投入,使得一開始學校方就讓步于企業,對于企業制定的一些不利于學校和學生管理的制度無法進行干涉。其次,很多學校仍然閉門造車,不了解現在企業需求,對企業所需人才要具備什么樣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并不清楚,以至于學生到了企業后無所適從,難以適應。企業方面,企業是以“利益”為第一位的,訂單班的實施使他們獲得最直接且對口的勞動力資源,有效的控制住企業的人力資本,他們期待的是學生到達企業后能帶來多少效益,也就是“做多少”,而忽略了訂單班的學生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員工,在管理中將其與普通員工同質化對待,缺乏與學校方的溝通協作,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沒有及時反饋給學校相關管理人員,沒有共同應對,最終造成一些無法挽回的后果。
2.3學生管理工作隊伍不穩定
大部分校企合作中訂單班的學生管理采用單一的輔導員或者兼職班主任負責制,并沒有形成固定的、層級化的學生管理隊伍。而學生管理工作是高職院校公認的最累心、最煩瑣的工作之一,很多體制內有編制的教師不愿意從事輔導員這類工作,因此就導致學校在招聘輔導員這些學生管理崗位時對學歷、專業和年齡等政策放寬,這些管理者都以年輕人為主,學歷大部分為本科或者???,專業背景復雜,思想政治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出身的很少,本身性格不沉穩,過于急躁和不冷靜,缺乏生活歷練,對校企合作認識淺顯,幾乎沒有任何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與企業方、學生方溝通時缺乏技巧,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無法獲得學生和企業方的信任,管理效率低下。
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訂單班”學生管理“四面一平臺”創新模式
3.1政府方面
訂單班校企雙方在合作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著某些矛盾,政府作為公共管理部門,有職責和義務去正視和解決這些矛盾,最好的方法是政府牽頭,建立政府、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等多主體聯合的高職教育集團,且集團內部應該設立專門的“校企合作”和“訂單班”管理部門。政府應該完善相關高職教育集團化發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各主體的職責、權利和義務,規范教育集團的運行發展。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匯合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的法律專門制定出高職教育集團化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高職教育集團的法律屬性、運行方式、業務內容等,同時應該明確規定高職教育集團的進入和遷出制度,并組織有關專家確定標準,建立高職教育集團的健全的質量評估體系。[9]為了提升企業方在訂單班的合作積極性,政府應增加經費投入,并出臺專項財政支持政策,鼓勵多元化的投資方式,對訂單班的企業在某些項目中實施免稅或者稅收返還政策。
3.2學校方面
首先,學校應構建層級化和穩定化的學生管理隊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中除了輔導員和兼職班主任這些主力軍外,還應設有專門負責“訂單班”的主管院長,學生管理處和院團委等行政處室應配置專門“訂單班”負責部門。學院應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重視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的建設,采取一系列激勵政策,穩定學生管理隊伍。在人員選擇上優先選擇心理學、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畢業的高學歷教師擔任,并定期進行各種分類培訓,比如開展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訓。制定學生管理者專業化的考核制度,并將考核制度與待遇津貼掛鉤,加強他們的職業認同感,設立學生管理工作者職業規劃,完善他們從科員到副科級、正科級等職業發展道路,讓他們可以無顧慮的踏實工作。
其次,高職院校應根據每個專業和不同崗位需求,與校企合作單位充分調研和協商,制定出一整套系統完善的“訂單班”學生管理規范體系。整個管理體系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在校學習階段和頂崗實踐階段,因此具體管理制度也應該包括學生日常在校管理制度和學生頂崗實踐管理制度,這些制度均應包含總則、明確管理主體、細化管理辦法、強化管理過程、制定考核辦法、落實安全和保障措施等。制度要以法律為依據規定管理制度的權利和義務,明確各方職責,分工明確,實施可操作性強,使學生管理工作出現任何問題有章可依,確保學生管理的高效性。[10]
3.3企業方面
企業應拋棄“重用人,輕育人”的舊觀念,樹立“人才強企”的新思想,要擁有長遠的發展目光,把訂單班學生當作正式員工進行培養,與學校充分開展深入合作。在學校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任務,企業方積極參與到教學一線中。在實習階段,企業應制定專門的訂單班學生管理制度,并要提供適當的崗前培訓,保障學生在工作中遵守職業規則,進行安全生產。同時,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全面型人才,企業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合理安排職務,必要時進行“輪崗”制度,讓學生感受到企業對自己前程的關懷,積極主動的適應和認知每一個工作崗位,自覺遵守各項規定。訂單班實施的最后考核階段,企業方應該加大“職業素養”的考核比重,考核不合格者,直接影響后續的正式工作簽約。
除此之外,企業應該注重文化滲透。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賴以發展和生存壯大的精神源泉。企業文化是一種集體文化,強調以合力來創造最大價值。優秀的企業文化是非常有利于學生管理的。因此,企業在訂單班設立之初,就應該逐漸將“文化”滲入校園。主要的方式有:冠名訂單班和實訓室;優秀企業人員開展進行定期的講座和沙龍;經典企業語錄上墻宣傳;上課考勤,食堂就餐,宿舍管理等引入企業管理考核方法;班級干部名稱和企業對接,如班長改為“主管”,副班長改為“助理”等等。這些文化的滲透,縮短了學生適應企業的時間,減少進入崗位工作時的心理焦慮,潛移默化地輔助了學校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
3.4學生方面
在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中,學生已經習慣了“剛性”的規章制度的管理,而現代化的管理,除了這些“剛性”管理外,我們應該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校企雙方在管理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的主體意識。培養品德良好、領悟力好和溝通能力強的學生干部,注重優秀的學生干部團隊建設,打造執行力強的學生干部隊伍。讓學生們在學校和企業指導下,使用現代化的科學管理辦法調控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從而減輕校企學生管理工作的壓力。
3.5“一平臺”
在傳統的QQ、微信等溝通平臺的使用基礎上,學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開發或者引進先進的學生信息管理云平臺,將以上政府、學校、企業和學生四個方面全部串聯起來,并形成一個閉環結構。此平臺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訂單班基礎信息管理、課程管理、實習過程管理、心理信息管理和考核評價管理等各個業務模塊,并配置專門的人員進行平臺維護。利用云存儲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可以使各應用對象彼此溝通,互相聯系,特別是對學校和企業而言,可以實時了解學生動態,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突發情況,并及時進行處理,提高學生管理的效率。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這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造就新的“訂單班”學生管理模式,高職院校需要充分借助“校企合作”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在明確學生教育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從政府、學校、企業和學生四個方面改革和創新學生管理,并借助專業的云平臺進行串聯,以達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基金項目:本文系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研究成果(“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訂單班”的學生管理模式研究YZ20YB05)
參考文獻
[1]王昊.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學生管理研究——以A高職學院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8.
[2]崔俊秀.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問題研究[D].遼寧:大連海事大學,2014.
[3]何彩霞.山東省M高職院?!坝唵问健比瞬排囵B模式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9.
[4]楊曉鳳.高職院?!坝唵问健比瞬排囵B模式的實踐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5.
[5]單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學生管理制度變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6]雷駿婷.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17.
[7]賀小數.中職學?!坝唵问健卑嗉壍墓芾淼默F狀與對策[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8.
[8]張杰.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學生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1(5):115-116.
[9]肖華.高職教育集團化發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1.
[10]王逃西.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學生管理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