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春 王啟名 寧世耀



摘要 從資源水平、生態環境、經濟技術和社會發展4個方面選取28個指標,運用熵權法計算各個指標權重,并運用綜合評價模型法對北部灣經濟區2008—2016年土地資源承載力的時空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從時間上來看,2008—2016年南寧市、防城港市土地資源承載力在研究期內均遠高于平均水平,且明顯高于其他各市;北海土地資源承載力基本上一直處于平均水平;玉林、崇左、欽州土地資源承載力均處于低水平。從空間差異來看,各市之間的土地資源承載力等級差異較大,南寧市承載力處于高承載力狀態;防城港市處于中等承載力狀態;其他市均處于較低或低的承載力狀態,發展潛力較大。
關鍵詞 土地資源承載力;可持續發展;時空變化;北部灣經濟區
中圖分類號 F30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4-0078-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4.018
Analysis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Land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n Northern Gulf Economic Zone in Guangxi
ZENG Hong-chun,WANG Qi-ming,NING Shi-yao (Baise University,Baise,Guangxi 533000)
Abstract 28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resource level,ecological environment,economic techn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land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n Northern Gulf Economic Zone from 2008 to 2016.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erms of time,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Nanning City and Fangchenggang City from 2008 to 2016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during the study period,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cities;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Beihai City had basically been at an average level;the land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of Yulin,Chongzuo and Qinzhou were all at a low leve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differences,the level of land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varied greatly between cities,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Nanning was at a high level. Fangchenggang City was in a medium carrying capacity state;other cities were in a lower or low carrying capacity state,with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Key words Land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Northern Gulf Economic Zone
基金項目 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2020KY19018);百色學院校級自然科研項目(2019KN09);滇黔桂邊革命老區人文精神與社會發展研究基地項目(JDB05)。
作者簡介 曾紅春(1990—),女,湖南邵陽人,助教,碩士,從事巖溶環境與資源研究。*通信作者,助教,碩士,從事GIS與資源環境遙感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27
土地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1]。土地資源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區域內現有的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的支撐能力,反映土地資源對人類的承載規模和強度[2-3]。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土地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有限的土地資源如何滿足大量的需求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國際上,美國學者Vogt等[4]于20世紀40年代提出了土地承載力的概念,20世紀90年代英國學者Sleeser[5]提出了承載力估算的綜合資源模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Arrow等[6]闡述了經濟增長、承載力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引起了學術界對環境承載力的廣泛關注。國外對土地承載力的研究從人口承載力研究轉向環境承載力及可持續發展研究。相比之下,國內初期對土地資源承載力的研究多是基于人-糧-地之間的關系,主要探討的是區域耕地所能供養的最大人口數量[7-10]。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我國西南省份唯一位于沿海的經濟區,也是國家重點開發的地區之一。隨著北部灣經濟區不斷開發和發展,尤其在東北部地區,有限且便于利用的后備土地資源持續減少。筆者以北部灣經濟區為研究區域,從資源水平、生態環境、經濟技術和社會發展4個方面出發,對北部灣經濟區6市2008—2016年的土地資源承載力從時間和空間2個方面進行分析,為今后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可持續及合理配置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北部灣經濟區(20°26′~23°32′N,106°33′~110°18′E)地處于西南經濟圈、華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與東盟國家聯系的重要國際通道,區位優勢明顯,戰略地位突出[11]。該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熱量充足,水熱條件配置好,動植物資源都非常豐富。地勢的總體特點是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北部灣經濟區包括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圖1)。根據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19年底,北部灣經濟區總人口為2 132.13萬,城鎮化率為53.55%,GDP達10 305.0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2018年增長9.6%,土地面積73 379 km2,占廣西壯族自治區總面積的30.9%,屬于廣西糧食的主產區。
1.2 數據來源
該研究所需要的數據來源于《廣西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09—2017年)、政府公報和土地利用數據等,所有的數據均是通過各項指標原始數據統計或進一步計算得出。
1.3 研究方法
1.3.1 指標體系構建。土地承載力受自然與社會因素共同影響,該研究結合研究區域特點,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遵循全面性、科學性、系統性、目標導向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從資源水平、生態環境、經濟技術和社會發展4個方面共選取28個指標,見表1。
1.3.2 指標標準化及權重確定。
1.3.2.1 極差標準化法。不同性質評價指標對土地資源承載力有正向和負向2種趨勢,為了消除量綱的差異,采用極差標準化法對評價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正向指標數據標準化:x′ij=xij-min(xij)max(xij)-min(xij)(1)
負向指標數據標準化:x′ij=max(xij)-xijmax(xij)-min(xij)(2)
式中,x′ij為評價指標標準化值;xij為評價指標原始數值;max(xij)和min(xij)分別為評價指標原始數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3.2.2 熵權法。
(1)指標熵值的計算。首先,設準則層指標為i,指標層為j,第i項指標下第j指標的比重為Pij,其次,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ej,具體公式為:
ej=-kni=1pijln(pij) (0≤ej≤1)(3)
式中,ej為指標的熵值,常數k>0,n為對象個數。
(2)指標權重的計算。計算出熵值,下一步就可計算各項指標的權重,具體公式為:
wj=djmj=1dj (j=1,2,…,m)(4)
式中,wj為第j項指標的權重;m為指標個數;dj為信息效用值,與信息熵值ej和為1,即dj=1-ej。
1.3.2.3 土地資源承力綜合評價模型。該研究采用綜合評價模型對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承載力進行評價,通過同時賦予多個指標客觀權重進行綜合評價,評價模型如下:
zi=mj=1wj×pij(5)
式中,i為研究區域,j為指標;zi為土地資源承載力;wj為第j項指標的權重,pij為指標標準化值。
2 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承載力時空差異分析
2.1 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承載力時間差異分析
從表1各項指標權重來看,2008—2016年人均綠地面積、人均水資源量、人均土地面積、第三產業對GDP貢獻率、每千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數這5項指標對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承載力的影響較大,5項指標對承載力影響達到0.299 9,且人均綠地面積>人均水資源量,其余影響次之??傮w來看,經濟技術系統、社會發展系統對土地資源承載力總體水平的影響較大,近年來,北部灣經濟區在技術、社會經濟方面發展迅速,土地資源承載力不斷提高。
根據各指標權重及公式(5),計算2008—2016年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承載力,并求其均值,其均值越大,則承載力越強。從圖2可以看出,北部灣經濟區平均土地承載力水平穩中有升,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從2008年的0.361 6上升至2016年的0.411 9。南寧市土地資源承載力在研究期內均遠高于平均水平,且明顯高于其他各市,其中南寧市整體水平在0.8以上,達到平均水平的2倍多。2008—2012年防城港市土地資源承載力不斷上升,從0.338 7上升至0.579 5。究其原因,2008年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準并正式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發展規劃》,把該區作為全國首個國際重要區域大型經濟技術合作區,在其省會城市及具有優勢的沿海地區率先實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為主線,水土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城鎮化率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得以不斷調整,經濟體系不斷完善,提倡生態經濟發展,使經濟技術承載力和社會發展承載力大幅度增加,從而南寧市和防城港市土地承載力也明顯提升。北海市土地資源承載力基本上一直處于平均水平。玉林市、崇左市、欽州市土地資源承載力一直處于低水平,3個市整體水平處于0.19左右,不足平均水平的50%;這可能由于水土資源比較匱乏,仍然采用傳統生產方式,城鎮化率緩慢,且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和生態承載力比較低,使3個市土地資源承載力增長緩慢。
2.2 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承載力空間差異分析
該研究采用等距法將研究區土地資源承載力劃分為高承載力(>0.8)、較高承載力(>0.6~0.8)、中等承載力(>0.4~0.6)、較低承載力(0.2~0.4)、低承載力(<0.2)共5個等級,可獲得2008—2016年6個市空間分布圖(圖3),更清晰地反映各地區之間的差異及變化。
從圖3可以看出,2008—2016年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承載力的空間差異較大。南寧市的土地資源承載力一直都處于高承載力狀態;位于經濟區西南部的防城港市土地資源承載力發展較好,在2008年處于較低承載力狀態,在2012、2014和2015年處于較高承載力狀態,其他年份均處于中等承載力狀態;北海市于2008、2015和2016年處于中等承載力狀態,其他年份均處于較低承載力狀態;崇左市在2010、2012、2014和2015年屬于較低承載力狀態,其他年份均為低承載力狀態;欽州市2016年的土地資源承載力處于較低承載力的狀態,其他年份均為低承載力狀態;玉林市的土地資源承載力在2011年處于較低承載力狀態,其他年份均為低承載力狀態。由此可見,2008—2016年北部灣經濟區各城市的土地資源承載力在空間變化上表現為:位于北部灣經濟區北部的南寧市,作為首府,經濟技術最高,社會水平發展最好,其土地資源承載力最高,且9年間均為高承載力狀態,變化幅度小,比較穩定;除了南寧市以外,位于經濟區西南部的臨海城市防城港市,依靠著得天獨厚的資源水平,土地資源承載力的發展比較好,大多處于中等及較高承載力水平;其他城市中,北海市有3年處于中等承載力狀態,排名第三;而欽州市和玉林市的土地資源承載力都處于低或較低狀態,排名靠后。所以北部灣經濟區的土地資源承載力在空間上表現為城市間的承載能力差異較大??傮w上看,北部灣經濟區各城市的土地資源承載力指數整體波動較小,表明其承載能力在空間上還表現為整體相對穩定的狀態。
2.3 提高土地資源承載力的建議 針對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承載力存在的時間進度上發展趨于緩慢、空間分布上差異大的狀況,為了提高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承載力的能力水平,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在人口持續增長的情況下,無論是城市用地還是農業用地都趨于緊張,人均耕地面積、人均林地面積等逐年下降。這說明雖然北部灣經濟區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技術的提高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其土地資源承載力,但是伴隨人口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會造成土地資源的破壞,進而影響到土地資源承載力水平的提高。所以面對有限的土地資源,北部灣經濟區各城市都要加大對土地資源的保護,規范土地開發和利用的秩序,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促進城鄉用地布局的優化。
(2)加大對生態用地的保護力度。在對生態用地的保護上,都應該立足于保護生態用地去進行城市建設。首先,要強化耕地的保護力度,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為了防止農民非法占用耕地,破壞生態用地,相關政府單位應該加大監督力度和宣傳力度。其次,在城市生態用地的建設和保護上,相關部門要制定好更有力的保護措施。最后,在區域內要合理劃定生態紅線,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提高城市的綠化率。
(3)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承載能力。經濟技術的發展有利于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也關系到土地資源承載力水平的發展。北部灣經濟區除了南寧市以外,其他5個城市經濟發展比較緩慢,這也影響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進程。為了解決北部灣城市群土地資源承載力空間分布差異大的問題,各個城市應該抓住自身的優勢,確定好城市發展定位去發展。依靠自身的經濟技術,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各個城市只有實現了各自土地資源承載力的快速提升,才能實現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 結論
該研究從資源水平、生態環境、經濟技術和社會發展4個方面選取28個指標,運用熵權法計算各個指標權重,最終求得北部灣經濟區6個市土地資源承載力,對北部灣經濟區2008—2016年土地資源承載力的時空變化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整體上,北部灣經濟區承載力處于中等偏低水平。人均綠地面積、人均水資源量、人均土地面積、第三產業對GDP貢獻率、每千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數這5項指標對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承載力的影響較大,且人均綠地面積>人均水資源量,其余影響次之??梢?,經濟技術系統、社會發展系統對土地資源承載力總體水平的影響較大。
(2)時間上,2008—2016年北部灣經濟區平均土地資源承載力水平穩中有升。南寧市、防城港市土地資源承載力在研究期內均遠高于平均水平,且明顯高于其他各市;北海市土地資源承載力基本上一直處于平均水平;玉林市、崇左市、欽州市土地資源承載力均處于低水平。
(3)空間上,北部灣經濟區土地資源承載力水平存在一定差異性,南寧市承載力一直遙遙領先,處于高承載力狀態;防城港市處于中等承載力狀態;其他市均處于較低或低的承載力狀態。
參考文獻
[1] 王大本,劉兵. 京津冀區域土地資源承載力評價研究[J].經濟與管理,2019,33(2):9-14.
[2] 黃爍秋. 延邊州土地資源承載力評價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8.
[3] 趙偉,盧銳,姜長軍. 基于AHP模型的淮河流域五省區土地資源承載力分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6(4):468-474.
[4] VOGT W,BARUCH B.Road to Survival[M].London: Victor Gollancz Ltd,1949.
[5] SLEESER M. Enhancement of Carrying Capacity Options ECCO[M].London:The Resourse Use Institute,1990.
[6] ARROW K,BOLIN B,COSTANZA R,et al. Economic growth,carrying capacity,and the environment[J].Science,1995,268:520-521.
[7] 《中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及人口承載量研究》課題組.中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及人口承載量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8] 王曉榮,高九江.陜北糧食生產潛力及土地人口承載力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06,26(5):53-56.
[9] 封志明,楊艷昭,張晶. 中國基于人糧關系的土地資源承載力研究:從分縣到全國[J].自然資源學報,2008,23(5):865-875.
[10] 郭歡歡,李波,侯鷹.基于土地功能的土地資源承載力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7(4):424-427.
[11] 孔麗君,申希兵,朱帥,等. 基于DID模型國家戰略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評估: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為例[J].商業經濟,2020(4):25-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