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南關學校 薛 蓮
初中地理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加深地理知識理解及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處于認知世界尚未全面的階段,剛開始接觸地理學科時,對基礎知識及地圖中表現出的地形地貌特征的細致化理解存在一定困難。而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的縮影,能夠更簡便全面地反映出學科內容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幫助學生領會知識要點。提升中學生讀圖水平,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標準,也為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學習地理相關知識奠定堅實基礎。
地理學科中利用相關圖形進行輔助教學,能夠將知識化繁為簡,更加清晰直觀地將知識點展現出來,幫助中學生更深刻地領會教學知識。用圖形進行發散式教學講解能夠幫助學生們培養靈活變通理解知識的能力,同時吸引學生注意力,更加專注地學習地理知識,提升中學生的讀圖能力,養成較為優異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地理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教師進行圖形講解,也能將相關讀圖技巧傳授給學生,為學生能力提升做好基礎保障,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理論與圖形結合思考的意識,便于其日后深入學習。
初中學生初次接觸地理學科,面對地圖上較為復雜的圖案及特殊的地理符號等信息時,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紛繁復雜的標識也容易導致記憶混亂,在判讀分析時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與技巧。大多數學生面對復雜的新知識會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不愿意花費時間進行深入鉆研與探索,學習過程僅停留在課堂上。對待地理學科知識覺得過于抽象,學習難度較大,從而缺乏興趣,對相關知識淺嘗輒止。
中學生在平時生活、學習中對地圖接觸較少,讀圖能力薄弱,面對較為復雜的圖形時難以有足夠的讀圖技巧進行應對。由于空間感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相關知識,在課后也不能與生活實際進行關聯思考。比如,地理學科中涉及等高線、經緯線的內容,屬于人為定義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并不能進行直觀的研判分析。因此,在學生進行領會學習中,對其的空間想象力提出新要求,給學生的深度學習帶來一定的挑戰。
知識點的系統記憶與準確把握是進行讀圖的關鍵。將系列圖文符號表達的內涵轉變為相應的信息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但初中生由于地圖識讀能力較弱,對地理情況與相關的符號表示掌握不牢固,導致面對較為復雜的地理圖文時難以快速獲取有效信息。此外,教師在課堂上會忽略對讀圖步驟的教學講解,將教學中心放在理論知識教學上,導致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圖示信息,難以在自主思考時有效提取地圖上有用的標識。中學時期的學習過程中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圖表及圖像,學生對基本讀圖常識認知存在不足,也是導致學習效率難以提升的重要原因。
中學階段屬于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強化學生對圖形的思考力對進一步激發其學習潛能具有重要幫助。地理學科教師應在課堂上注重對學生識圖、讀圖能力的培養,幫助其鞏固基礎知識,在初中生掌握一定的讀圖常識后再進一步強化其自主讀圖意識。幫助學生更為清楚透徹地領會解讀地圖的價值及重要性,加深其對重點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也應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可以構建合理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體系來進行地圖知識的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符號、標識等信息含義,強化課堂記憶。在課后,可以適當布置相關的圖例記憶任務,初中生自制力尚處于養成階段,教師進行任務布置能夠起到激勵約束作用,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能夠深化對圖例的印象,掌握相應的讀圖技巧。同時,讓學生結成互助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分享自身的學習技巧,共同記憶關于地圖識別的基礎知識,進而提升整體學習效率。
培養良好的地理讀圖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對于空間想象思維較薄弱的學生而言,難度較大,短時間內并不能完全掌握相關技巧。這一教學現狀也對教師教學方面提出新要求,課堂時間較為短暫,教師要完成相應教學任務,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將對應的圖例信息、相關的讀圖常識進行介紹。當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出疑問或覺得地圖認知較為困難時,教師應加強對其讀圖能力的訓練,將經典圖例進行細致、反復的講解,讓學生透徹理解圖示信息,解開學生的疑惑,課后也可以適當布置圖像學習任務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輔助練習。課堂教學中采取目的化教學,課后練習中采取針對化訓練,兩者結合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也能有效幫助其多元化思維的形成。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避免采用囫圇吞棗式的教學方式,講解重點內容后,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思考時間,幫助其進行知識點記憶,真正鍛煉、培養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
多媒體作為近年來普遍使用的教學媒介,能夠更加直觀地幫助學生領會學習內容,精細化體現圖像含義。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著重講解地理學科中重點圖形及圖像,以這些內容作為教學重點,幫助學生培養相關的學習經驗,比如《中國人口增長圖》《世界政治地圖》等重點圖像,可以采用整體與局部結合放映講解的方式,幫助學生細致化理解圖示含義。中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應當學會簡單地認識地圖,更需要培養學生從地圖中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了解地區人口、氣象變化等,進而對地形地貌有全面認知。這也需要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著重講解重點知識內容,對重要的圖形進行詳細介紹,并讓學生通過組內探討、自由發言等方式加深其學習印象。遇到重點章節時,適當減緩教學速度,尋求合適的現代化教學方式進行認真教學,以重點章節為教學引例,將地理問題與熟知的歷史知識進行有效結合,加深學生的理解,全面教學,細致講解,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增強其學習技巧。
地理學習不應僅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上,教師也應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思考空間。課堂教學時,教師的講解為主要手段,還需要讓學生嘗試進行圖形繪制,親自感受地圖繪制的過程。可以通過課堂上師生共同繪制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記憶,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講解等高線與等深線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進行知識講解,讓學生形成初步知識體系,了解等高線表示存在差異是由于地表形態存在差異,存在山谷、山脊等不同地形。教師再通過課堂演示繪圖進行再次講解,并引導學生拿出紙筆一同進行繪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度。此外,教師要對一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進行鼓勵式教學,了解學習難點所在,并幫助其攻克難關,激發其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通過引導式教學與激勵式的教學方案,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并全面發展初中生的個人綜合素質。
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讀圖能力的培養是
至關重要的,這不僅關乎學生個人能力水平的提升,也與其學習質量、綜合素質的增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地理教學中涵蓋著地圖繪制、圖示理解等內容,教師需要合理安排課程內容,針對學生階段性學習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學習一定的讀圖常識并掌握相關的讀圖技巧。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手繪圖形、幫助學生加強圖例記憶等方式提升教學質量,并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知識的熱情。教師在授課中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能夠進一步強化讀圖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