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周巷鎮中心小學教育集團 周 雯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這一觀點一直以來都是被語文教師所高度認可的。但由于傳統教學時期的教師缺乏良好的教學理念作指導,長期以單調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灌輸知識,使學生沒有充分感受到古詩詞本身所具有的美感以及獨特的魅力?;诖?,身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以積極的態度去熟悉新課改下的教育理念,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探析得出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讓學生深深地愛上古詩詞,以求構建精彩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課堂。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從事小學語文教師這一職業的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三個角度論述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形象的畫面能夠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教師順利展開教學實踐活動有著積極的影響。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具備使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诖耍聲r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主動學習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方法,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以形象的畫面展開古詩詞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形象畫面的幫助下充分感受古詩詞的魅力,進而對學生加以合理的引導,實現在新課改下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的目標。
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學習《山行》這首詩時,首先,借助多媒體技術將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景色構成的山林秋色圖展示給學生,以形象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進而為學生介紹了這首詩的作者。其次,筆者通過多媒體技術插圖引導學生賞析詩句內容,使學生對詩中所描繪的濃濃秋色有深刻的體會,讓學生感悟到詩人抒發的情感和詩歌的意境,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以形象的畫面授課,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加深他們對古詩的理解,實現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的提升。
音韻美是古詩詞所具備的特點,而這種美只有通過有聲地傾訴才能夠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所以,教師構建誦讀情境是開展古詩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部分教師忽視誦讀情境在課堂中的創設,使學生對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沒有得到充分的理解?;诖?,身為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重視采用構建誦讀情境的教學方法,通過誦讀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詩詞的音韻之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享受學習古詩詞的過程,從而完成優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的任務。
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時,首先,筆者引導學生認讀了“亦、妝”兩個生字,幫助學生掃清了文字障礙,幫助學生讀順全詩。其次,筆者播放了適合誦讀這首詩的音樂,為學生提供誦讀方法,并做了示范性誦讀,使學生初步體會到了古詩的音韻之美。再次,筆者要求學生融入自己的理解反復誦讀古詩,在學生入情入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逐句賞析詩詞,使學生充分感受西湖之美,體會詩人以詩句所描繪的情景。最后,筆者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生共同誦讀了這首詩,讓學生交流學習收獲。教師以誦讀情境展開古詩詞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充分感受古詩詞的音韻美,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情感,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以此優化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效果。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中的精髓,其文化內涵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得以不斷沉淀。即便隨著教材的改革,小學階段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內容有所增加,那也僅僅是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的九牛一毛?;诖耍頌樾抡n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認識到拓展課堂知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詩詞知識儲備還遠遠不夠,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意識,對學生強調積累古詩詞的重要性,以求豐富學生的詩詞視野,提升學生的內在文化氣質,呈現出精彩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
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學習《清明》這首詩時,首先對學生提問道:“你們都知道咱們中國的哪些傳統節日呢?”從而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針對性地滲透了中華傳統文化,引入了新課內容。其次,筆者引導學生借助課下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拓展了其他描寫清明節的古詩詞,讓學生做了積累。再次,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說出描寫中秋、重陽、上元佳節的古詩詞,以此了解學生的文學基礎,為學生做了相應的知識補充,促使他們體會到我國燦爛悠久的節日傳統文化,以及古詩詞對節日氛圍所增添的色彩。最后是課堂小結階段,筆者對學生講述了如何擴充自身知識儲備的方法,讓學生交流自己在本課的學習收獲。教師通過拓展教學,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身詩詞儲備量的不足,凸顯積累古詩詞對豐富個人文化修養的意義,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這一教學方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詩詞視野,助力學生提升內在文化氣質,呈現精彩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認識到古詩詞對學生進步與成長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從而在遵循新課改教育理念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分析可行的古詩詞教學策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以求取得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