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雪屏
【摘要】特色班集體的創建能加速學生的全面發展,并有效地展現學生各方面的潛質和才能,為學生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在創建過程中,存在“目標含糊、主體單一、內容單調、途徑狹隘”等問題,為此,在創建特色班集體時,要清晰定位,確定創建目標,以生為本,集合多方智慧,立足實際,確定特色項目,多措并舉,構建文化系統,營造一個富有特色的班級育人環境。
【關鍵詞】特色班級;存在問題;對策
班集體是培養學生人格的主陣地,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持續一生。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學校風氣、學生面貌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各個班級的狀態。特色班級的創建,意味著班級建設進入新的層面:挖掘資源,張揚個性,改變“千人一面”的班級面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一、特色班集體創建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目標含糊。特色班級建設最終的目標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但是,當前的特色班級建設在目標定位上存在不合理和不清晰的現象,突出表現為“建設目標隨意擬定,與班級管理背道而馳”。其一,弱化了班級特色建設的價值,班主任視特色建設為“負擔”;其二,模糊了特色班級建設的定位,班主任視特色建設為“形式”。
第二,主體單一。班主任在推進特色班級建設時,都要擬定相應的方案,擬寫申報材料。這樣的方案主要是班主任一人獨思、一筆獨撰、一手包辦。在方案實施過程中,也是班主任強力推進,少有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第三,內容單調。很多班主任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個人經驗范圍之內,忽視了從浩瀚的人類文化寶庫中選取適合學生學習的相應內容。有些特色班級建設過程中所選取的內容較為單調。譬如,“原色班”主要內容僅有教師自己熟悉的素描和國畫;“快樂心游班”創建中的內容只有少量的個別心理咨詢和團體輔導,“友愛班”的內容也不夠豐富且不成系統。
第四,途徑狹隘。落實特色班級建設,部分班主任往往選擇每周只有一節的班隊會課進行,而與學校中占絕大部分時間的課堂教學疏離,致使創建過程流于形式,甚至與目標的設定相差甚遠。如“校訓特色班”,班主任只要求學生把校訓讀熟、背熟、寫熟,其創建途徑的單一,無法形成滲透于整個班級所特有的文化模式。
二、特色班集體創建的策略
第一,清晰定位,確定創建目標。一是從班級存在的問題出發,確定創建目標。如,某班學生大多來自城鄉之交,孩子及父母已由過去的“村民”變為“城市居民”,但其行為習慣卻有待于進一步提升。于是,班主任與學生商量,決定把班級命名為“禮儀班”,提出“求知循禮,氣質學子”的班級目標,這樣既達到了解決班級存在問題的目的,也達到了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效果。二是從班級的優勢出發,確定創建目標。如某班的學生特別活潑可愛,而且能歌善舞,他們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于是班主任創建了“葫蘆絲特色班”,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第二,以生為本,集合多方智慧。要打造一個具有特色的班級集體,必須集合多方智慧,凝結多方力量。比如在“東鄉之韻”特色班集體的創建中,班主任立足班級實際,以生為本,充分調動學科教師、家長和學生去實現班級的多方教育力量協同——和學生探討特色班集體的命名;與學生、美術老師一起設計班徽;和音樂老師合作選編班歌;與副班主任、家委成員一起挖掘特色內涵,進行班級文化布置,組織各種校外實踐活動;和社區群眾聯手,征集東鄉農具等。
第三,立足實際,確定特色項目。一是依托地方資源。在特色班級創建時,我們挖掘區域資源,從當地生活中挖掘德育內容,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例如,一位班主任根據學校地處城鄉交界處,學生來自東鄉古村落的地方資源,確定創建“東鄉之韻”特色班集體。二是依托學校文化。特色班級的創建,要與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結合起來,使之成為學校特色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以“經典誦讀”為特色的“唐詩班”,正是在學校創建“書香校園”這樣的大環境中醞釀而生的。三是依托教師資源。在定位特色班級時,班主任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寓教育于學生的興趣之中,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如“青青竹園”特色班,班主任根據自己愛好音樂,擅長吹奏竹笛的有利因素,挖掘竹子蘊含著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精神內涵,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四是針對學生實際。00后的學生在認知上聰明,但對學習興趣不濃;情感上以自我表現為中心;意志上忍耐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對較弱;行為上崇拜明星而不崇尚英雄偉人,對紅色文化嚴重缺失。針對上述情況,班主任通過以英雄為榜樣,弘揚紅色精神,繼承傳統美德。如“弘紅承德班”在創建過程中,班主任選擇弘揚“紅色革命精神”這一支點,打造特色班級。目的是通過紅色文化的熏染,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形成熱愛祖國、尊重他人、刻苦學習、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第四,多措并舉,構建文化系統。一是挖掘內涵。建設特色班級,除了要有班名、班徽、班歌、班級文化布置等顯性的表現層面,更應注重對班級特色精神內涵的挖掘與提煉。二是整體規劃。特色班級的建設,需要考慮特色班級本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和班級成員個體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如,水籃中隊的目標是“以球健體、以球增智、以球促德、以球審美”,因此,在建設中則要設置多個階段去規劃實施。三是課程設置。例四是創設氛圍。教室布置應切合特色班級的主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力求色彩協調,格調活潑,寓意深刻,充分體現班級特色。例如,“青青竹園班”為營造“竹文化”環境,處處體現“竹”的特色和精神的追求——以竹為內容的板報清新淡雅,書包柜上竹盆景蒼翠欲滴,墻壁上的水墨竹畫、優美的手抄報、鋼筆字作品為班級增添了許多靚麗的色彩,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手工,形象生動地闡釋著“青青竹園”特色班的內涵和學生彰顯的精神氣質。
總之,創建特色班級文化,培育健康的班風,是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班主任要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挖掘精神內涵,精心設計并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思想道德實踐活動,這樣,才會形成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健康的價值觀,營造一個富有特色的班級育人環境。
參考文獻:
[1]閆德明.學校品牌概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史根東.可持續發展教育對新時期學校教育的啟示[J].教育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