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安徽省臨泉田家炳實驗中學
在高中日常的訓練科目中,體育活動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國家訓練部《全國普通高中學校體育活動訓練指導綱要》的明確規定,現階段我國高中體育的訓練過程需要打破傳統的訓練方式,體育教練員需要在訓練中融入不同的訓練模式和訓練方法,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興趣,與此同時也給我國當下體育教練員的訓練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在高中的體育訓練中,籃球科目是備受學生們喜愛的體育項目之一,學生們通過籃球這一體育運動項目,可以鍛煉全身的協調能力、跑跳能力、思維能力等,同時學??梢源蚧@球運動過程中透不過互相協作來增強自信心。高中傳統的籃球訓練的方式都是教練員先行對籃球的具體運動步驟進行詳解,并帶領學生們做正確的籃球規范動作,然后就讓學生們自行組隊練習,這樣的訓練方法學生不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因此現階段教練員需要在籃球訓練過程中引入互動式、合作式等多元化的訓練模式,同時還需要引進新型的訓練方法來活躍活動氣氛,增加學生對籃球運動項目的訓練興趣。
在我國高中籃球訓練中,多數學?;@球活動中的訓練內容不科學,教練員在組織學生開展籃球技能訓練時,往往只是進行最基本的控球步伐、傳球基本功、運球能力、投籃能力等基礎性技能訓練,進而忽視了學生在籃球訓練中的技能型訓練。同時高中少數教練員對學生進行籃球訓練時,沒有對學生進行戰術配合和團隊配合訓練,使得學生在籃球活動中的團隊默契感和團隊精神不能進行良好的培養,進而降低了高中籃球活動訓練質量。
在高中所開展的籃球訓練模式過于單一,多數教練員在高中開展籃球訓練時,只是對學生進行基礎的“三步走”訓練模式,由于這種訓練模式過于單一,使得多數學生認為高中籃球訓練體系枯燥無味,甚至讓部分學生對高中籃球訓練內容產生了厭倦等不良情緒,造成學生籃球訓練積極性下降。
在高中籃球訓練過程中,教練員與學生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多數教練員只是簡單地將籃球基礎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卻忽視了讓學生在籃球訓練中進行自主化的探索和探究式練習。使得學生在籃球訓練中一直處于被動式的接受位置,造成學生與教練員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籃球訓練的熱情。
在高中對學生進行籃球訓練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心理素質訓練主要是對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的應變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進行提升,籃球運動終究是一項競技型比賽,因此比賽的過程中球員與球員之間需要進行相應的戰術配合和團隊協作,這便需要籃球隊員在場上具有較強的現場判斷能力和觀察能力,球員只有在比賽過程中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才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正確的判斷。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訓練的過程中,教練員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依次開展:
一是對學生進行放松療法訓練。在此訓練項目中需要學生專注想象自己站在3~6 米遠的地方,處于一個安靜放松的環境中,無人防守,冷靜地投籃,這種鍛煉是在訓練前或休息時進行的。在罰球之前,你可以做一個深呼吸,或者先在地上打幾個球。這樣可以幫助減少大腦皮層的興奮,放松并消除緊張的肌肉和情緒;
二是進行注意點轉換法訓練。通過“注意點轉換法”主要幫助學生在比賽中克服裁判出現誤判、漏判,對方的粗魯動作,觀眾的叫喊等現象,尤其是在比分接近時,所剩的時間很少,或者有幾次失誤,此時,在贏球后才敢出手,是考慮隊員丟球后的委屈,教練的批評,比賽的勝負等,還是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將注意力集中在投籃技術和投籃動作上,調整自己的投籃動作。對以上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應在平時的訓練中,反復進行。此時,應重視投籃技術動作,排除一切干擾,全神貫注于比賽,默念“我這次一定能命中”,樹立投籃的自信。關注這些問題,充分調動體能,努力發揮自己的才能。例如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可以用文字和圖片來表現觀眾在比賽中的情緒,如:觀眾搖動橫幅,手持畫面,震耳欲聾的喊聲等,培養對各種復雜刺激的抵抗力,使運動員集中精力訓練投籃技術,逐漸縮小差距,進行心理訓練和比賽。說明通過上述兩種方法,可以提高運動員的情緒自控能力,保持心理平衡,保證投籃技術動作的正常進行;
三是進行自我暗示法訓練。這一心理訓練方法尤為重要,運動員在場上通過“自我暗示”,便可以培養自身克服疲勞的能力,堅持每球投得謹慎,以意志力戰勝自我,因此該訓練方法對克服疲勞,提高意志力和投籃命中率都是非常有效的。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可以讓學生組成兩人或三人一組,其中一人在投籃后迅速跑到另一點,然后繼續跑到另一點。另外兩個人負責傳球,直到第十個球,然后換下一個人進行練習。加強青少年運動員心理訓練時,應根據籃球運動氣候條件和場地特點進行適應性訓練,并結合外部因素進行模擬訓練,以提高臨場運動員的心理素質。
在籃球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極為重要,通?;@球比賽中球員之間的默契程度直接影響著籃球比賽的結果。因此教練員在對學生進行籃球訓練時,需要重視團隊意識的訓練,讓學生在訓練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團隊精神與比賽之間的重要性。合作原則在籃球訓練中的應用,可以使教練員重新樹立訓練觀念。在高中的籃球訓練中,教練員的訓練理念可以說是學生訓練和發展過程的風向標,教練員通過選擇正確的訓練方法和訓練模式,便可以激發學生在籃球活動中的主動訓練精神和探究性能力。例如,在訓練中教練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二打二、三打三、五打五的小組訓練,并通過投籃或上籃訓練,讓學生鍛煉互相之間的合作意識,幫助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樹立合作意識和集體觀念。同時教練員還可以以合作原則為基礎的訓練實踐,來帶領學生們主動地去探究籃球的技巧,讓體育活動的主動權回歸到學生的手中,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
發現型訓練法是高中籃球訓練的一種新方法,它主要是將教練傳統的知識訓練和技術訓練轉變為讓學生自主思考、發現和驗證正確技術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可以通過設定有助于訓練的活動情景,然后安排學生與自己進行籃球對抗性訓練,讓其他學生觀察自己在演示籃球訓練過程中的動作,同時讓學生思考怎樣利用不犯規的動作可以達到進球的目的,之后便可以讓學生們在訓練過程中自己去驗證和對比各種籃球運球方式和投籃技巧。這種新的訓練方式在活動上主要以學生為中心,教練員在活動中主要起到一個輔導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籃球技巧,同時還可以在訓練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這種訓練方式最關鍵的一點,便是教練員需要將在傳統訓練中籃球技術動作進行分解。在技術動作分解講解中,教練員即使將每個動作分解的很完整也很細化,但是往往學生聽講的過程中很難抓住重點和難點,但是利用發現型訓練法便是讓學生們去自行思考,去領悟真正的籃球技術要領。例如,教練員在帶領學生們進行三步上籃訓練的過程中,如果教練員只是單一的對學生們解釋上籃的技巧和上籃的要求,那么很少的學生可以將教練員的動作進行連貫的做出。但是教練員通過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做出三步上籃的動作,然后教練員在旁邊對學生的上籃技巧進行改善,并跟學生們進行討論,那么學生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正確的領悟和掌握三步上籃的真正技巧。
在籃球訓練中教練員對學生們進行想象型的訓練方式,主要是讓學生們在腦海中去利用想象的方式,對籃球的訓練技巧和基本要領進行演練,學生們通過經常在腦海內對籃球的訓練技巧進行演練,便可以在實戰過程中形成一種本能的條件反應。而這種條件反應對學生在進行籃球訓練的過程中具有有效的幫助,這種條件反應,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籃球技巧的記憶,還可以進一步的提升學生對籃球動作的熟練程度。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可以先將籃球技巧的想象方式對學生們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籃球訓練過程中的演練場景,再讓學生們對籃球的演練場景進行細致的了解后,才帶領學生們進行籃球訓練。
例如,教練員在體育活動上帶領學生們進行單手肩上投籃訓練的過程中,教練員可以首先給學生們做一遍單手肩上投籃的基本動作示范,在給學生們進行籃球動作示范的過程中,教練員可以故意放慢投籃動作的速度,讓學生們對每一個動作環節進行細致的記錄。其次教練員便可以讓學生們把眼睛閉上在腦海中回想自己所做的單手肩上投籃動作,讓學生們將整個動作的連貫影像在腦海中不停的回放。同時在學生們進行想象的過程中,教練員還可以將籃球單手肩上投籃的主要要點進行細致化的分析,這樣便更好的幫助學生們對投籃的動作進行記憶和思考。在對籃球單手肩上投籃動作進行想象完成后,然后教練員帶領學生們進行單手肩上投籃訓練,這樣再通過大腦聯想和實際動作的雙重作用下,學生們便可以將腦海中的具體動作過程通過自己的肢體進行表達,可以更好的完成該動作的技術要領,進一步的鞏固學生的籃球基礎。
在高中籃球訓練中,籃球教練員需要結合班級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用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籃球訓練,并在訓練過程中嚴格遵循中學生體育訓練大綱中的相關規定,采用多元化、創新化、一體化的籃球訓練模式,對學生進行身體和心理的綜合性訓練,幫助學生真正意義上實現籃球戰術能力的全方面發展,提高我國當前高中籃球訓練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