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思明第二實驗小學 饒律濤
健康素養最早于1974 年提出,是對人們健康知識、觀念、行為方式研究的前提下,注重人們健康技能的學習。自2011 年起我國許多城市對小學生健康素養水平進行了調研;青島市于2016年對小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進行了較為科學的調研。本次調研數據顯示青島市小學生健康素養的具備率達到76.3%,與之前的39.08%~45%有較大差距。除去使用的調查問卷的使用因素,地區間的政治、經濟、衛生水平的差異也有相關性,對健康教育的重視在其中的影響更是不可估量。
“健康生活”關鍵內容為兒童在反省自我、鍛煉身心、規劃人生等的整體表現。《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 年版)》提到:“以三條主線和四個方面構成課程的基本框架?!边@四個方面分別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其中“健康、安全地生活”居于首位,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在一、二年級階段,利用課程的貫徹,主要目標是使兒童珍愛生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學習習慣,積極鍛煉的觀念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較為直觀地明白環境與人的關系,為其日后健康生活奠定基礎。
我校作為廈門市道德與法治基地學校,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有關小學生健康核心素養的課題研究。在研究中對我校一、二年級家長及學生的健康生活習慣從學生衛生、飲食、安全自護、獨立自主等幾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根據問卷數據顯示,一年級的家長對學生的健康生活習慣養成的滿意度較高,達到了85.48%。絕大部分的學生養成了早晚洗臉、刷牙、飯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等習慣。問卷調查還發現一年級的學生因為自己成為小學生很興奮并感到驕傲,喜歡學校和教師的學生達到了98.83%,學生心態陽光、積極,對小學生活是比較適應的,說明我校長期堅持與片區所屬幼兒園進行幼小銜接頗有成效。從二年級的學生問卷結果中發現,學生也存在在生活中對父母依賴程度較高的問題。例如:早上自己起床的學生僅占15.7%,定鬧鐘的有24.42%,59.3%的學生需要父母叫起,個別學生甚至有賴床的習慣;僅有20.6%的學生能自己整理房間,需要家人收拾整理的達到43.02%,接近半數;能獨立準備自己的學習用品、校服??ǖ膶W生僅達到64.53%。
1.兒童自身原因。低年級兒童身體處于平穩發展的階段,而腦功能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此階段的兒童愛說愛動,注意力不持久,多變、善變,易反復,而且獨立性和自覺性比較差。在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需要非常具體的指導。兒童此時正處于各種習慣形成的雛形期,習慣容易形成也容易改變。
2.學校教育原因。小學階段是兒童健康生活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關乎兒童的未來和發展。而目前的教育重心以學業及安全為主,對健康生活的關注度還不夠;兒童的習慣養成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教育和關注,目前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辦法。
3.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時代的發展造就了許多不同形態的家庭。有的家庭非常重視子女的習慣養成教育并且行之有道;有的家庭愛不得法,對子女嬌慣、溺愛、姑息遷就,兒童的生活習慣、獨立自主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
4.家校溝通方面。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家校溝通的局限性比較大。許多家長忙于工作,將接送孩子的任務交給長輩,較少有機會與老師面對面交流;即使抽出時間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會、親子學堂等活動,但因參加人數較多,交流也不夠充分。只有建立密切的聯系,相輔相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6 年6 月,品德與生活(社會)在教育行政部門的主導下更名為道德與法治。2016 年9 月開始,全國小學從一年級開始過渡性地開始使用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和舊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它具備了以兒童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
1.立足生活,呈現真實問題。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大教育理論。脫離教育的生活是不智慧的,脫離生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將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梳理與呈現,通過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更易發現問題和感知問題。
2.體驗感悟,增強內驅力。體驗中營造的相應情境,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已有的認知系統中的部分因素,通過思維的有效作用,學生就會對以往的認知產生更深入的了解或者是延伸出新的認知系統。
1.電子書包作為家校溝通平臺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家校溝通局限性是造成兒童健康生活習慣缺失的成因之一。電子書包平臺則解決此問題。教師的課堂結束之后可以將習慣養成的要求推送給家長,由此家長可以密切地掌握近期學校習慣養成目標及具體的要求。在收到家長的反饋之后,教師可以登錄平臺迅速掌握學生的情況。信息技術手段使家校溝通變得更及時、更有效。
2.有效利用電子書包,創新評價方式。有效利用電子書包這一平臺,結合評價方案,借助電子書包資源推送、及時反饋、快捷統計、拍照等功能,引導家長密切關注孩子的表現,對兒童在校內外的健康生活習慣進行評價,不斷地鞏固兒童的健康生活意識和行為,以促進兒童知行合一。
在兒童健康生活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我校已做了許多嘗試,也摸索出了一定的經驗。我們將繼續積極踐行新教材,研究兒童健康生活養成的更優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