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澤縣新華農場小學 朱建浩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本身就需要更多的內容積累才可以將語文學好。而在當前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程內容講解時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投入了比較多的精力,但是往往學生不能很好地提升相應的能力,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語文內容都是文字組成,在這個過程中比較考驗學生的閱讀能力,往往都是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理解相應的題目,最終導致學生語文水平很難提升上去。所以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當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時,語文成績自然而然也可以提升上去。
目前小學生都是采用走讀的方式進行學習的,筆者在這里分析影響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兩方面的情況。首先在學校,教師雖然會根據(jù)學生的基本情況教授一些學生能理解的內容,但是教師往往重點關注的還是語文基本內容的講解和課本內容的記憶,經常忽略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更別說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了。其次是在家中,孩子一般情況下都是由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監(jiān)護的,雖然教師在學生回家之后是有一定量的課外作業(yè)讓孩子在家完成,但是家長本身又不了解閱讀的重要性,僅僅監(jiān)督學生完成相應的作業(yè)就允許孩子去玩了。還有,在當前移動通信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發(fā)展的情況下,大多數(shù)家庭往往都很難找到能閱讀的書籍,更別說準備一些培養(yǎng)小學生專用的書籍了。因為當前學校跟家庭的一些原因,小學生往往缺乏閱讀興趣和習慣。
如果想要小學生閱讀能力有所提升,就需要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接受了大量的知識內容才可以從整體上提升閱讀能力。當前小學生年齡都比較小,本身對閱讀的興趣不高,而又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因素干擾,經常會被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影響。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小學生在閱讀上往往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也會影響整體語文成績的提升。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要讓小學生在閱讀習慣的基礎上,掌握合適的方式才可以在閱讀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當前小學生而言,即使把每一篇課文都進行通讀,再結合理解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課文所表達的內容,所以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當前的狀況教授一些合適的閱讀方式方法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培養(yǎng)好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才可以使小學生比較輕松地提升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開展一些閱讀活動,或舉行一些閱讀知識競賽,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還可以在上語文課的過程中設置疑問引發(fā)小學生的思考,促使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地提升閱讀興趣。
比如,教師在教授《鯨》的時候就可以用情景創(chuàng)設法先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開頭不需要講內容,可以先用幾個小問題活躍課堂氣氛。首先教授可以提問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例如,“我們日常見到過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呢?想想自己見過最大動物是什么?”有的同學則會結合日常回答出:豬、牛等;去過動物園的小學生會回答:大象、長頸鹿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的答案,豬和牛也確實是日常經常會遇見較大的動物,大象和長頸鹿確實也是陸地上最大和最高的動物。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這篇課文。在學生完成閱讀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將鯨的特點進行重復,以加深印象。講完整節(jié)課后再進行關于鯨的課外知識的一些普及,更全面地讓學生認識鯨,通過問題的引入和問題的解決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知識儲備能力,以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及時地通過大量的閱讀庫從多方位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可以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從家庭入手。首先讓家長通過孩子日常行為,確定自己家孩子比較喜歡哪一部分的內容,根據(jù)孩子喜歡的內容找到小學生的興趣點;然后帶著小學生去書店讓小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挑選相應的書籍,不管買多買少都沒問題,看的越多肯定越好;最后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看,而且最初的時間不需要太長,但是一定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家長都不能堅持,孩子就不可能堅持了。隨著長時間的積累,家長應該也形成了閱讀習慣,所以最終的結果對家長和學生都是很有益處的。當然有些家長可能會因為工作原因或其他方面導致無法陪伴學生。另一方面是:學校可以根據(jù)設立統(tǒng)一的閱讀時間或者閱讀課程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有教師監(jiān)督和同學的陪伴,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會更高。
在教授小學生閱讀方法的過程中,要根據(jù)每一篇文章不同的特點提出不同的閱讀方式,讓小學生更容易理解。下面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在教授《田忌賽馬》時,教師可以提前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如,為什么田忌在第一輪比賽中輸了,但是在第二輪比賽卻贏了呢?通過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能找到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教授《小英雄雨來》時,讓學生思考:雨來為什么年齡這么小就要去打仗?為什么不能像自己一樣在課堂上學習呢?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危險了該怎樣去做呢?綜上所述,通過對不同課文使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方法,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提升閱讀能力。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關系到未來在學習更難內容時能否很好地應對,所以在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時要從多方位出發(fā),根據(jù)學生所學文章內容的不同選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而且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提升小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