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澤縣第一中學 姜學松
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歸為歷史,沒有跟現實生活相結合,這就導致歷史的教學成效低,而教師也受傳統教學掛念的影響,認為只要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了解課本上的知識點就可以了,沒能把歷史與現實實際相結合,這樣不能讓學生喜歡學習歷史,反而會讓學生更加討厭學習歷史。但是,教師要是在教學中添加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了解歷史、愛上歷史。
什么是生活化教學,簡而言之,生活化教學就是把歷史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引導學生把歷史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通過實際生活的事物去認識知識、了解知識。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跟歷史結合,不僅能讓學生提升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能彌補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空缺,還能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教學課堂的束縛,感受歷史文化底蘊,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豐富自身的歷史知識。
在高中階段,歷史不像語數英主科知識需要花大量的心思去學習,但是高中歷史涉及的范圍之廣是其他學科無法匹及的,歷史是記載著人類的發展史和一些重大事件的一門學科,歷史也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使我們能明白人類發展的生活軌跡。高中歷史帶給學生就是讓學生明白在一定時期下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活動,使學生清楚地知道歷史的變遷。然而對學生來說,歷史是一門枯燥的學科,教師一般都是照本宣科,這樣的一種傳統教學模式更讓學生提不起學習歷史的興趣,對于教師而言,歷史不是主科知識沒必要講解得太詳細,所以導致學生根本不理解歷史深層次的含義,讓學生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
因為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對高中歷史的教學也作出了轉變,教師在教學生知識的時候不只是一味看成績,開始慢慢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歷史的心態。但是,在學生學習上還是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歷史教師并不清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往往都是依靠于成績,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都是解讀課本,沒有延伸到課外生活中,學生沒辦法去想象之前歷史是怎樣的,所以也沒辦法將歷史用于我們實際生活中。
對于教師而言,教學目標就是一個教師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制定的生活化教學目標,才能讓教學的方向往生活化方向前進,關于歷史的教學目標有兩個建議,其一,就是教師一定要掌握歷史上的知識點,認識到歷史的發展史,在課堂授課的時候把這些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其二,就是通過講解歷史的興衰,讓學生正確認識到一個朝代為什么會有從繁榮到衰敗的轉變,并以此為鑒,進而意識到做人的道理。
歷史是不同階段、不同地區人們生活和發展的真實寫照,具有濃厚的生活化特點。想要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不那么陌生和遙遠,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代入感,顯然能夠拉近學生和歷史的距離。例如在學習“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這一章節時,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古代原始農業時期,勞動者借助“刀耕火種”“火耕”生產農作物的方式,并對石器時代“石器鋤耕”的方式進行了解,對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鐵犁牛耕”方式進行展示,然后讓學生對比現代生活中人們用大型的播種機、耕作機器甚至飛機噴灑肥料等現代化方式,讓古今的生產方式形成強烈對比。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知,也可以讓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在很多人的觀念上會覺得歷史并不是像主科知識一樣那么重要,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習缺乏相對的積極性,這樣的一種狀態下,學生自然就對歷史學習沒什么興趣,這就需要教師能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歷史,幫助學生能更好了解學習歷史的意義。比如在學習《美德即知識》這一堂課時,教師就可以把我們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十佳人物播放給學生看,也可以把一些道德品質敗壞的事例讓學生了解并以此為鑒。
歷史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有很多關于歷史事件日期需要記,一旦記錯,歷史就是錯亂的。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用比較生活化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這樣能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比如在講《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這一堂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假裝自己是一個地區的領導人,讓學生認識到該如何帶領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其實更能讓學生接受,教師還能帶學生模擬下古代的生活習慣和穿著,學習古代人物的說話方式,這樣能調動學生對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古代歷史的文化色彩和生活。
現在,很多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學都是延續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了解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沒有興趣學習歷史知識。所以,要想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歷史,教師的授課就要更生動一點,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愛上歷史,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使歷史更加生活化,貼近生活。
隨著社會網絡化的不斷發展,在現在有很多古代劇中,教師就可以篩選這類視頻,把一些符合歷史的視頻剪輯出來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對應課本也能更好地了解歷史的發展,在觀看完視頻以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觀后感的表達或者書寫,這樣,教師在學生的觀后感中就能了解到學生對歷史內容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避免教學內容重復。
現階段的高中生學習任務是非常重的,由于歷史課本上的內容縱觀古今中外,存在的知識點橫跨度極大,因此學生所需要理解的范圍也就很多。因此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教師把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歷史課中,不僅能增加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愛好,提高解題技巧,緩解繁重的學習壓力,又能通過學習歷史明辨是非,拓展思維,提高學習質量,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