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婉貞
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一門抽象且基礎的學科,貫穿于學生的各個教育階段,特別是在小學時期,數學為小學生構建邏輯思維打下了基礎。必須認識到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要求教師采用生活化等直觀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字和計算公式,并能夠學以致用,解決現實問題,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學對素質教育背景的體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創新路徑
數學學科貫穿于生活之中,數學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抽象邏輯思維的學科,對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難度。但是若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這些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活動,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相互結合,讓他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學習和鍛煉,也可以讓他們學以致用,利用所學知識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靈活運用,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質。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方面,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小學生對數學作為抽象學科的興趣。 更重要的是,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使小學生更加直觀具體地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并且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利用所學知識。使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實操能力大大提升,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促進小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優化路徑
(一)依托教材,開展生活化教學
教材作為小學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必要工具是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參照物,也就是說,生活化教學的設計與開展離不開教材大綱的指導。教師們需要嚴格執行貫徹教科書中有關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學目標的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工作不會偏離教學主題。教師還應充分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經濟發展程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差異。這其中不乏教材內容未考慮部分區域學生的生活實際,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材中,出現了一道工程隊開鑿隧道的題目。對于城鎮兒童,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是個別偏遠山區的兒童甚至不知道“隧道”是什么?從而不容易理解陌生的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教材,不能夠死板僵化,摒棄傳統板書式的教學方式,舉例的時候能夠通俗易懂,如將“開鑿隧道”替換為兩個小朋友“挖溝渠”,這樣就更生活化,更易理解,教學工作也就會更高效。
(二)營造情境,開展生活化教學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是一種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模式。所謂情境教學是一種以具體化、直白化的形式展示知識點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常見的情境教學法包含了講述故事、玩小游戲、舉辦娛樂節目等,由于數學考察的是學生的抽象思維,但是,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大都還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小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覺、具體、形象的事物。因此,教師通過開展情境教學的方式符合其學習規律,特別是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播放小視頻、圖片等形式更容易激發小學生對抽象數字的理解。例如,在學習50以內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準備50顆糖果,扮演售貨員,小學生來扮演顧客,購買糖果,然后計算店內剩余的糖果數量。當學生回答正確的時候,教師可以獎勵一顆糖果,強化教學效果,這種情境教學的形式更為有趣且實用,強化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知識的合理利用,必然使得生活化教學的效果遠超于傳統教學方式。
(三)聯系實踐,開展生活化教學
教學的目的在于應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具有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的意識。并且,數學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系,數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這為數學教師開展面向生活化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教師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的數學,身邊的數學現象,例如去超市買零食用到的就是數學加減法,家長買菜的時候也會用到數學,包括自己用到的紙筆書本,每個價格也都是由數字組成的;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將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比如,同桌小明需要購買8支鉛筆,每支鉛筆5角錢,那么小明需要準備幾元錢?這里運用的就是小學乘法,還有就是錢幣之間不同單位的換算,一元錢=10角,5×8=40(角)而40角等于4元,因此,小明應該準備4元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使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切身經歷,一方面可以激發小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習興趣,真正參與生活化教學的過程。
(四)定期鞏固,開展生活化教學
對于小學生的生活內容而言,大多以家庭生活為主,因此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時間相對有限。并且小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不會自主復習,很容易由于貪玩而遺忘,因此還要定期鞏固生活化教學,培育小學生自主復習的意識,利用現實中的問題來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當下,大部分小學中的課后知識鞏固設計以書本練習題為主,并且很多教師認為數學學科要運用“題海戰術”,這種教學理念不僅沒有科學依據,反而以無形的方式增加了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這與當前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減負理念背道而馳。因此,借助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方式來鞏固知識點,開展生活化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媽媽為自己購買了生日蛋糕,蛋糕原價200元,店內正在舉行促銷活動,購買蛋糕可以享9折的優惠,媽媽需要花費多少錢才能購買到蛋糕?再如,奶奶去菜市場買菜,但是記性不好,小明自告奮勇要幫著奶奶算賬,買了青菜20元,肉類38元,零食9元,奶奶一共帶了100元,現在奶奶還剩下30元,請問小明算的賬對不對?如果不對,奶奶應該剩多少錢?
這樣的生活場景小學生每天都會經歷,特別是去商超購買零食等,教師可以趁此布置相應的作業,目的是鞏固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如加減法、乘除法等,然后再次上課的時候由學生“交作業”,說出自己的故事,這種鞏固復習的方式新奇有趣,而且同小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更易被接受,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學形式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具有積極作用,這也符合當下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數學源于生活,超越生活,最終為生活服務。因此,在小學中普及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將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利于我國基礎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李云中.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探索與嘗試[J]. 學周刊,2020(17):55-56.
[2]王含. 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 才智,2020(15):9.
[3]曾佳蓉. 淺析大數據分析下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策略研究[J]. 名師在線,2020(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