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濤 盧藝菲
摘? 要:在新課改要求中,對于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比較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仍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很多小學生認為音樂課堂就是用來放松的,上課態度并不認真,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不高,導致合唱教學工作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提升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效果成為現階段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合唱教學的認識不正確
在小學生的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屬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學校對音樂課堂的重視程度并不是非常高,使得小學音樂教師展開工作時遇到了較大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有效落實所有工作對于教學效率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這一情況導致教師并沒有重視課綱要求,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對于合唱教學的重視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在合唱知識傳授過程中,僅僅停留在初始階段,對于小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二)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單一
在進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時,大多數教師采用的是機械性的訓練模式,這使得學生在合唱練習的過程中,難以掌握合唱技巧,長此以往,學生會認為合唱難度較高,從而喪失對合唱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利用樂器進行合唱輔助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樂器來體現不同聲部之間的音高差異,從而使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音高以及音準。例如在教學“送別”這首歌曲的二聲部合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口琴、口風琴等分聲部進行歌曲旋律的演奏,兩個聲部之間相互聆聽,找到不同聲部的音高以及音準再進行合唱,就能夠將整個合唱的音準把握好。
(二)強化發聲訓練力度
合唱教學需要通過實踐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要想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就需要從發聲訓練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提升訓練力度,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具備更強的合唱基礎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技能培訓標準,對學生逐步進行教學,提升其演唱能力。不同階段的學生嗓音的情況也各不相同,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正處于變聲期,如果嗓音的使用方式不恰當,不僅會對合唱效果產生影響,還會對其自身健康產生傷害。教師需要從學生嗓音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音域、音量等方面為其提供指導。教師還需要告知學生在飲食方面也要做出控制,不吃刺激性的食物,降低對嗓子的損害。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課堂對提高小學生的鑒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能夠實現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雖然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合唱教學與以往相比較,受重視程度明顯提高,但當前的音樂合唱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單調,存在機械性教學的現象,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要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練習合唱技巧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陳大付. 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 新紀實·學校體音美,2019(02):132.
[2]王艷麗. 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新課程,2020(04):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