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佳琦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就是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框架具有較強的指導性與現實性。文章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沖突為例,旨在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綜合道德能力,有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通過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沖突,幫助更多的高校學生加強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提升思想政治道德水平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沖突;緩解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研究人們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和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的科學。通過思想政治工作,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社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有效緩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沖突,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綜合道德能力,有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沖突
1.1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之間的沖突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處于“強主體”的身份地位,大學生則處于“弱主體”地位。正是因為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之間的沖突,高校思政對學生實際情況不夠了解,最終導致高校制定的思政教育工作和學生實際出現脫節,對學生的管理過于呆板,靈活性不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可能造成師生相互不理解、相互不認可的不利局面。
1.2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之間的沖突
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自身發展的矛盾,以及與社會發展之間的沖突,它需要學生抑制自我和本我,進行超我建設,但龐大的超我結構呈現的是一個比較壓抑的狀態,使大學生的自我價值容易長為灌木,難以形成叢林。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價值觀念尚未穩定,極容易受到這些錯誤思潮的影響,尤其是在這個經濟利益多元化時代,追求享樂、不思進取的負面思想更容易在大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
1.3理論漫灌與品格養成之間的沖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獨特的形式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卻總是呈現出泛化特征,大學生所接受到的理論內容與自己的現實需求并不一定匹配,而這樣就會讓大學生對這樣的理論內容充滿排斥心理,有礙教育主體和教育對象之間的情感溝通,情不通則理難達,滿足不了大學生作為個體存在的獨特需要,造成了“后進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優等生吃不飽”的尷尬局面,致使部分大學生“力不足,食不飽,才美不外現”,從而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緩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沖突的方法
2.1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
在高校中,教育主體擔負著設計并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責任,這是教育主體主導地位所決定。具體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體要做好多方面工作,包括制定教育目標、關注教育對象、革新教育內容、引入教育方法、營造教育環境等。可以說,教育主體是思想政治工作之關鍵。該主體包括統籌主體、施教主體、研究主體、實踐主體,他們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具體實施過程中,統籌主體為學校黨委,施教主體為行政管理與后勤服務,研究主體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主體為學生自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重要任務,必須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和變化,高校各部門及學生自身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實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包含除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和日常思政以外,高校所有教職員工在校內所開展的其他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必然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規律,聚焦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2.2傳輸正確的價值觀念
大學生正處于從學生逐漸轉變為社會人員的關鍵階段,其價值觀也處于基本成型的基礎時期,再加上大學期間教師對大學生的管理較為自由,因此大學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誘惑的影響形成錯誤的價值觀。所以,大學期間,通過有效的方式來引導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十分必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在實際生活中,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向學生不斷地傳輸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就能夠實現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而學生則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正處于思想和價值觀念形成階段,因此其思想意識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出現各種問題。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主要表現出的問題包括個人主義強勢,集體主義意識淡薄、功利化思想嚴重等。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致力于改變這種現象,比如,在社區開展節約糧食、光盤行動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通過跟食堂師傅學做飲食,引導學生尊崇勞動光榮的傳統。
2.3加強對大學生人格品質的培養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中,要加強對大學生人格品質的培養的一些方法和手段,目的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了解他心理問題所在,才能夠采用正確的方法來予以引導,具備獨立優秀的人格品質。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強對大學生人格品質的培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真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向上、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健康氛圍。思想政治教育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核心,將思想教育貼近生活,把品格培養融入生活,用先進文化引領生活,使學生管理服務生活,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從而實現學校在學校中的各項權利和價值。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選擇。
3結束語
“沖突”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通過各種方式去解決“沖突”,但“沖突”又不可能消除,這意味著思政教育不可能一勞永逸,而是永遠處于不斷變化與發展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豐富形式,這樣有利于緩解沖突,從而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和影響效果,促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內容,如果脫離了這一關鍵性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無本之源,無水之源。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過程中,只有緩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沖突,才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高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李藝,王軼涵,楊帆.榜樣激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06):510-516.
[2]任菲.高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及提升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47):210-211.
[3]司麗娜.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創新研究[J].成才之路,2021(32):45-47.
[4]賈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沖突以及緩解方法[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