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蘭
摘要時政熱點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融入是本課程教學的必然要求和生命力所在。本文對時政熱點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教師、學生、課堂教學環節等層面對如何融入提出了有效策略。
關鍵詞 時政熱點 道德與法治教學 融入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54
Strategies for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urrent Political Hot Spots into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FAN Xinlan
(X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Urumqi, Xinjiang 830043)
Abstract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urrent political hot spots into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nd vitality of this cour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grating current political hot spots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and law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student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current political hot spots; Morality and Law teaching; integration; strategy
1時政熱點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1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初中階段是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塑造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將時政熱點有效融入,既能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把社會大課堂與思政小課堂結合起來,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又幫助學生把握時代發展趨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2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教學的價值在于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成長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知識,增長能力,升華情感。時政熱點能夠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大事,增強初中學生的公民意識和國家意識,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1.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學組織形式,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中心環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時政熱點是學生及時了解、準確把握國內外重大時事的窗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發展、關心國家大事,思考身邊重大社會現象的良好習慣。時事熱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思想的綜合性、直接的現實性、資源的豐富性等特征,能夠彌補教材相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滯后的不足,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層次的社會大課堂的鮮活事例,使學生了解國內國際形勢的發展,開闊學生的眼界,寓事于理,以理育人,使學生與同頻共振,時代同步。
2時政熱點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問題
2.1教師對時政熱點的關注度和運用度不夠充分,對學生缺乏有效地引導
思政課教師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樹立全球視野,與社會同在,與時代同在,順應時代前進潮流,準確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常講常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
目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時,有些道德與法治教師對時政熱點的關注度不夠充分,僅是在中考復習中體現而在日常教學中運用得較少。還有些教師在運用時政熱點時,只注重進行知識性分析,忽略了時政材料中所蘊含的道德情感和思想價值。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學生在理解上會有一定的難度。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有些學生對所學內容多停留在背誦層面上,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也使得該課程對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功能不能充分體現。
2.2在課堂教學各環節中融入時政熱點的理解及方法不深入
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習的過程要使學生樂于接受、愿意接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學才能從本質上算真正完成。運用時政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時政熱點作為課程資源,必須為教學目標服務,不能脫離教學內容而單獨存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時政熱點的選擇上仍存在著誤區,時政資源的選取過于泛化,有時候“喧賓奪主”。時政熱點資源的選擇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有時候僅僅考慮是否能吸引學生眼球而不是為教學目標服務。在時政熱點資源的選擇范圍上不全面,挖掘不夠充分。在教學方法主要是形式相對單一,僅采取新聞播報、口頭講述等方式,缺乏創新。
3時政熱點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融入策略
3.1教師首先要關注時政熱點,胸懷天下
恒心——養成持續主動關注時政熱點的良好習慣。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造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放眼世界,胸懷天下,要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關注國內國際時事,將時政熱點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有效融入。同時,教師應具有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關注國計民生,關注社會,關注時代,增強對時政熱點的敏感性和敏銳性,把瀏覽時政熱點作為日常教學的常規性工作,做到時時有新聞,處處有時事,在備課時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把準教材,吃透教材,深化教材知識體系,充分挖掘時政資源的價值,尋找貼近教材的時政熱點,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積極思考時政熱點與教材、學生實際的結合點,養成持續主動關注時事熱點的良好習慣,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合作者。例如,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涌現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組組數據,為我們講好思政課提供了豐富的案例,教師如果平時都不關注相關時政熱點,就很難把這些精神的內涵講透、講明、講進學生的心底。
精心——合理有效地選擇時政熱點。時政熱點內容龐雜,涉及范圍廣泛,而中學生接受能力比較有限,教師要精心地將時政熱點巧妙、合理、有效的融入教學中。選取的事例要有典型性,即能深入體現出本課知識點所蘊含的主題,且能夠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深化學生認識。時政資源的選取要適切。在時政熱點的選擇時應當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是否契合教學內容,是否通過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加強價值觀教育,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二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實際認知、思維特點,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卻又不偏離主題。時政熱點不但要注重時效性、針對性,而且在引用過程中要適度適時。案例較多雖然會豐富教學內容,但也有可能華而不實,容易使學生只關注現象,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不能只單純地讓學生知道時政熱點的事件本身,要具有對時政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變通能力,要用時政熱點問題來鏈接相關的教材知識點,能夠以時政熱點為主線,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把教材中相關的知識點聚散為整。
3.2雙管齊下,提升學生的時政素養與思辨能力
激發動力,培養學生的時政素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其對于時政熱點的主動了解與吸收,會大大提高學習的參與能力、綜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要抓住契機,將學生學習時政新聞變為常態化,提高時事播報活動和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課下積極收集時事材料,小組合作制作“聚焦時政·熱點播報”課件,利用課前三分鐘,常態性安排“時政新聞播報”,并由師生共同運用所學知識對播報內容進行簡要述評。也可以進行每周金點播報,聚焦一則時政熱點、通過新聞綜述、相關拓展、我的感悟,思考問答等環節進行。教學中還可利用學校宣傳平臺進行午間新聞播報,編寫時政教育手抄報,進行時事政治教育競賽,鼓勵學生參加時政漫畫比賽,班級設置時政園地主題墻等,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觀察和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關注時政的良好素養與習慣。
正面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初中學生辨別是非能力不強,且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生活經驗、理解能力等因素限制,對時政熱點的理解往往難以做到全面客觀,有時浮于表面,無法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甚至個別學生受到不良輿論引導,產生錯誤的思想認知。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搜集材料時應注意篩選出代表性較強、傳播正能量、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起到正面、積極效果的最新時政素材,且有助于學生正確看待、辯證認識、明辨是非,理性分析,弘揚真善美。教師應選取學生關注的重大國際國內時政熱點,運用視頻、圖片、漫畫、故事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創設情境深化學生的體驗和認知。例如選取國家的重大會議、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國家法律法規、實施戰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等。教師要選取時政熱點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時政材料的來源和信度進行核實,從而保證時政信息的科學性和真實性,權威性。教學中還可以舉辦時事辯論會、創新討論組,引導學生對事件緣由進行綜合分析,做出相應的評判,及時糾正錯誤的、不科學的評論,提高學生辨別信息真偽、處理時政信息的能力。
3.3課堂教學各環節將時政熱點的有效融入
課首以時政熱點導入,激發興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以時政熱點為話題,運用時政視頻、時政圖片、時政事例等多種形式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整節課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八年級下冊《堅持依憲治國》導入時,教師可播放視頻片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提出問題:“民主法治”彩車方陣中,有一部法律很醒目,你發現它是哪一部法律?小結過渡:是《憲法》,為什么在我國的眾多法律中,要把憲法放在如此醒目的位置呢?從而引出本課課題。例如,講《高揚民族精神》一框時,可以播放《人民戰役》的視頻片段導入,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中以時政熱點探究,培養能力。講授新課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思政課理論性和思想性極強,將時政熱點融入新課講授環節,可以啟發學生智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小組探究,圍繞時政熱點的主題合作討論,分組匯報觀點,教師引導評價,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探究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深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教師還可以時政熱點為情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分析,達成教學目標。以八年級上冊《網絡改變世界》為例,教師在第一目《網絡豐富日常生活》時可以選取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相關內容。截止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3%。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新聞、網絡購物、網絡支付、在線教育、網絡娛樂等應用的用戶規模都呈現增長態勢,呈現問題:(1)請結合材料和生活經驗,談談我們借助網絡能做些什么?(2)網絡的快速發展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在講解第二目《網絡推動社會進步》時,教師可以出示材料:2020年4月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三大媒體和網絡直播平臺開通了公益扶貧直播服務,幫助農民解決生活貧困。其中“小朱配琦”組合連麥為湖北農產品帶貨,1億粉絲沖入直播間下單,4000萬元的湖北農產品被秒光;人民日報新媒體“為鄂下單”公益直播單場引導成交金額超過2億元。之后提出問題:為什么三大央媒攜手網絡直播公益帶貨能助農扶貧?以此為例分析網絡為經濟發展是如何注入新活力的。接著,可以用“5G+8K/4K/VR”創新應用,2020年央視春晚融合傳播刷新紀錄事例等鏈接,分析網絡如何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這樣做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愿望,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
課尾以時政熱點強化,總結提升。結課與導入相互對應,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志。教師根據本節課內容,巧妙地將以時政熱點融入結課中,不僅能使學生得到及時的強化與鞏固,還能畫龍點睛、開闊視野、回味無窮。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時政熱點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布置相關時政實踐活動,提高和增強學生的時政意識;可以選取時政熱點提升情感,升華主題;選取時政熱點留下疑問,誘發學生的求知欲,為下節課做好鋪墊。例如,九年級第四課《夯實法治基礎》一框,結課時教師可布置作業,請同學們在課后查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的資料,并制作一份“我看民法典”的手抄報,可以包含《民法典》的內容簡介、立法意義、民法典編纂過程等,提高利用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4結語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國際環境日趨錯綜復雜,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同世界各國的聯系更趨緊密、相互影響更趨深刻,黨和國家工作任務發展變化也較快,我國仍處在成長上升期,發展的內生動力依然強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不可阻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故事、有力度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將教學內容與時政熱點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與生動實踐充分互動,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既體現了本課程鮮明的時代性,又能夠增強學生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打開了一扇課堂通向現實之窗,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意義、有意思。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勤于積累,培養學生關注時政熱點的習慣,結合教學實踐不斷探索,敏于發現,善于捕捉,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作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修訂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
[2]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3]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ac.gov.cn,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