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娟
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改變落后的教學行為和方式,調整教學結構、系統和模式,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語文是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基礎學科,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起點,只有把握好這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才能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和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為此,本文將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從重視閱讀教學、選取課文內容提問、組織課堂集體討論、結合信息化教學等四個維度出發,系統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具體策略。
一、選取課文內容提問
語言教學的目的是要啟發和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規律,使他們能更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做好預設式教學,對語文教科書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以把握其中的重點、難點,設計出符合學生近期發展特點的問題,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間進行提問,直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主動展開對課本的深入閱讀和對知識的深度探究。
如在講授《蓮華經》時,筆者也同樣是先帶領學生熟讀課文內容,有了第一遍的閱讀基礎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大致的認識。此時,筆者又從課文中提煉出一些問題,并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課文。在提出問題之后,筆者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來歸納總結答案,當學生有了自己的答案,筆者又允許學生自己回答,在這個過程中,筆者請學生舉手,對于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筆者會給予表揚,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對課文內容的選擇,設問,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
二、結合信息化教學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發揮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和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順應科技發展的新趨勢,逐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和教學能力,善于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以達到輔助和優化語文教學,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語文知識,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直接刺激學生視覺和聽覺層面的感官,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促進學生理解和消化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比如,在教授《趙州橋》一課之后,筆者首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了幾組圖片,圖片中出現的各種橋梁,隨著圖片的變換,學生被橋的形狀、結構所深深吸引。此時,筆者展示了這節課的“主角”趙州橋,并讓學生打開課文閱讀,感受趙州橋的雄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此基礎上,結合信息技術教學,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能力。
三、重視閱讀教學
掌握好閱讀教學環節,就能為學生科學高效地學習語文打下基礎。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真正關注并重視閱讀教學,一方面要加強課堂閱讀,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深度閱讀,從中學習和積累優秀的語言文字和表達,增強學生的語感;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主動向學生推薦各種優秀的課外讀物,直接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在閱讀中受到藝術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
如在講授《燕子》時,筆者認為閱讀是整個語文學習的基礎,只有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保證語文教學的效果。因此,在這門課程中,筆者首先進行了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讓學生熟悉文本中的生字詞,了解文本的結構,接著,筆者又引導學生進行了自我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段落進行了標記,通過段落標記將文本進行了結構化。此外,筆者將在課堂上設置學生階段的閱讀環節,整個閱讀過程由幾個學生負責,每個學生閱讀一個自然段,以此類推,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通過注重閱讀教學環節,為語文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組織課堂集體討論
小學語文教師應堅持和落實合作教學的基本理念,肯定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基于對學生在課堂中的深入理解,進行科學合理的小組分配,以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和表現自己;其次,教師應合理設置合作任務,直接激發學生的合作動機,鼓勵學生主動開展小組討論,相互交流,互動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觀點,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促進學生相互幫助,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授《紙的發明》時,筆者在這一節課上組織了課堂討論活動,在課程準備階段,筆者將學生分組,每組5人,分組成員劃分后,筆者再從課文中設定討論任務。例如,除了造紙,中國古代的哪些科技成就對世界文明有重要影響呢?為什么蔡倫改寫了造紙術?課題下達后,筆者再給學生以充分的討論空間,在此期間,學生可以自由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此外,筆者還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負責記錄組員的想法,并在討論結束后向大家展示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通過組織課堂討論活動,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是最基本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也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思想,抓住小學低年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進行思考、探索,并通過多元策略的實施,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面優化,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有效學習和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閆立輝.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J].新智慧,2018(36):62.
[2]魏柳芳.輕松閱讀、輕松寫作——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