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 阿榮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新的教學模式為高校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在高校的教學體系下,四個教師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道德水平的不斷發展。在本文中,簡要介紹了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并基于此,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閱讀后提出寶貴意見。
關鍵詞:立德樹人;思政教育;校園文化氛圍;實踐活動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隨之發生變化,適應不斷變革的時代潮流。高校教師要認清當前“三全育人”的整體環境,將立德樹人工作作為高校教育的重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加強自身思想政治建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養,在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中,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要深刻認識到自身在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重要性,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幫助,保障學生安全健康、陽光發展。培養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一、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含義
立德樹人的本意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道德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代表大會中說道,立德樹人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第一,在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有優秀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經驗,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及優秀的人格魅力,才能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第二,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自我、對社會、對人生的正確認識,努力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在時代變革的潮流面前,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為我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校思政教育實施策略
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應該秉承“立德樹人”的宗旨,營造良好的“立德樹人”的高校校園文化氛圍,構建民主多元的教學話語體系,滿足學生的學習訴求。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拓展“立德樹人”路徑,注重對思政教育方法與方式的不斷創新,依托網絡平臺對學生加以在線輔導,提高教師師德素養,形成“立德樹人”氛圍。下面筆者將從這幾個層面入手展開論述
(一)高校思政教育活動應當秉承“立德樹人”的宗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內容可以看出,其生動地詮釋了立德樹人應當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與宗旨,并指出了高校的辦學方向與辦學任務,亦對于教師的師德建設作出了明確的指示和要求,還申明了學生的德才養成目標。對于高校的思政工作而言,其乃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也就是說,在組織和開展高校教育的過程之中,必須確保持續性與長效性。思政教育活動不但讓學生習得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更要讓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過程之中實現對自身價值觀的塑造。高校應當秉承“立德樹人”的宗旨,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之中致力于打造立德樹人的良好校園氛圍,并且將思政教育融入不同的課程的教學活動之中,以此達成課程思政建設的目的。
(二)營造良好的“立德樹人”的高校校園文化氛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國家復興、民族富強的重要支柱,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奠基石。各級各類學校都承擔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各大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時,應當將立德樹人作為重要的目標。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應當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以及教學活動之中。大學生身處于校園之中,從這個層面來說,校園文化氛圍對于大學生的言行舉止以及價值觀有著不容替代的影響。因此,在開展立德樹人教育的過程之中,應當善于從中華傳統文化寶庫當中給予養分和素材,如唐詩宋詞、紅色文化等,以此來幫助大學生實現文化素養的積淀與提升,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
(三)構建民主多元的教學話語體系,滿足學生的表達訴求
當代大學生身處于信息技術時代,對于各種互聯網話語十分熟稔,且愿意通過互聯網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習知識。高校應當借助網絡平臺去獲取各類信息資源,來拓展思政教育的渠道。同時,高校思政教師基于提升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目的,應當積極研究大學生的話語習慣,以便據此構建民主多元的教學話語體系,讓自身的教學活動能夠得到學生好的接受和認同。同時,高校教師應當善于從互聯網當中挖掘教學資源,以此作為豐富教學內容的手段,使學生在接觸這些熟悉和感興趣的案例素材的過程之中,對于思政課程產生認同感和共鳴感。此外,教師亦應當對學生的關注點加以分析,并據此在課堂教學環節之中針對性的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中民主地表達自身觀點,交流探討,對于思政課程乃至思政教育的意義給予認同。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將立德樹人理念作為思政工作開展的基石,深刻認識到思政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思政教育是立德樹人工作開展的前沿陣地,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思政教師要積極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思政教育過程中不符合時代發展所需要的部分,發揮先進思想的引領作用,引導學生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政治素養,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旭.立德樹人培根鑄魂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遵循——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J].人民論壇,2019(11):6-8.
[2]顏新躍.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思政課教師話語體系創新研究——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10):62-67.
[3]張潔菲.立德樹人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路徑探究——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J].現代交際,2020(07):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