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是當代未成年人重要的學習、社交和娛樂工具。網絡對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影響日益顯現。本文力求客觀地反映我國未成年人的互聯網使用特點和網上生活現狀,并試圖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未成年人 ?使用互聯網 現狀 解決方案
互聯網在未成年人學習、休閑娛樂、社交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文中未成年人指6歲到18歲的小學、初中、高中、職高、中專、技校等在校學生。尤其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互聯網成為未成年人獲取社會動態、學習課程和與朋友保持溝通的重要保障。數據顯示,未成年網民在過去半年中經常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的比例達到 89.9%。上網聽音樂和玩游戲仍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網上休閑娛樂活動,占比分別為 64.8%和 62.5%。上網聊天作為未成年人主要的網上溝通社交活動,占比為 55.1%。短視頻作為蓬勃發展的休閑娛樂類應用,比例達到49.3%,較 2019 年(46.2%)進一步提升。粉絲應援活動達到8.0%,較 2019 年(7.3%)略有提升。未成年人在使用互聯網時有如下特質:
第一、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持續增長,低齡化趨勢更加明顯。數據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連續兩年保持增長。2020 年達到 1.83 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 94.9%,較 2019 年(93.1%)提升 1.8 個百分點,遠高于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 特別是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造成全國多地學校延期開學。為保證“停課不停學”,很多學校將教學工作轉移至線上,利用網課進行在線教學,推動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提升。未成年人在學齡前就接觸互聯網的達到 33.7%,較 2019 年(32.9%)提升 0.8 個百分點。
第二、大多數未成年人自己擁有自己的上網設備,新型智能終端普及迅速。
未成年人擁有屬于自己的上網設備的已達 82.9%,其中移動智能終端是主要上網設備。各類上網設備中,手機的擁有比例最高,其次為平板電腦。值得注意的是,本調查首次納入的智能手表(含電話手表)的擁有比例也已達到 25.3%。隨著智能設備、可穿戴設備等相關產業日趨成熟,以及 5G 網絡逐漸鋪開,智能手表、智能臺燈等新型智能設備在未成年人中迅速普及,這也使得未成年人隱私安全問題變得更為復雜。
第三、互聯網保障疫情期間未成年人正常學習。
互聯網成為疫情期間各地“停課不停學”的重要保障。93.6%的未成年網民在疫情期間通過網上課堂進行學習。其中,37.5%對這種教學方式非常滿意;48.8%表示基本滿意,但有些地方不夠好。“師生互動少” 和“上課容易走神”是學生普遍認為網課存在的問題。
第四,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網絡權益維護得到加強。
2020年 10 月,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網絡保護”專章,首次在法律中規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具有里程碑意義。隨著法律體系日趨完善與專項行動持續推進,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環境不斷改善。相關部門推動網絡直播和視頻平臺使用青少年防沉迷模式,完善功能限制、時長限定、內容審核等機制,發揮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第五,部分家長網絡素養存在不足,影響對子女上網的有效管理。
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網的主要場所,家長對未成年人上網的引導和管理方式直接影響著未成年人上網行為和習慣。甚至有的家長表示自己不會上網,可能導致其在子女上網管理與引導方面“簡單粗暴”或“有心無力”,對于解決子女網絡依賴、 沉迷游戲等問題也很難起到良好的矯治效果。
未成年人是地地道道的“網絡原住民”。在信息海洋的浸泡下,他們的認知模式和行為特點帶有明顯的網絡化特征。建議在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進程中,采取有力措施,以高質量的網絡生態、網絡保護、網絡素養教育,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1. 完善未成年人隱私信息保護。一是對迅速普及的新興互聯網設備,比如智能手表等可穿戴上網設備,重視其可能存在的隱私安全以及涉及未成年人的內容低俗、廣告營銷等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管和查處力度。
二是完善青少年網絡防沉迷機制。雖然目前已經在較大范圍推廣,但尚未覆蓋市場上所有休閑娛樂類應用,且不同企業、不同應用間未能實現整體協同,需進一步推進青少年網絡防沉迷系統統一標準,提高應用效果。
三是鼓勵開發針對未成年人的專屬應用。未成年人網絡行為和成年網民存在差異,內容標準也有所不同,應由相關部門推動企業推出更多面向未成年人的專屬應用。
2.重視未成年人網上非理性行為的監管。
隨著互聯網向低齡未成年人的滲透,網絡娛樂對未成年用戶可能造成的網絡沉迷、不良內容侵蝕、過度消費等負面影響持續存在。相關部門應重視網絡社區的運營行為,特別是持續加強對網絡游戲和直播平臺的監管,警惕未成年人在游戲充值、直播打賞和粉絲應援等領域的非理性行為,引導未成年人養成自律習慣,正確認識網絡,在豐富課余生活、擴大社交范圍的同時實現“理性追星”。
4. 完善在線教育模式。網課在疫情期間對未成年人“停課不停學” 發揮重要作用,但無論公立學校的網上課堂還是民營企業的在線教育,都還需要改進完善。一是教育資源仍需豐富。建議對各地線上教育資源進行匯總,為全國學生搭建統一入口,推動教育資源公平化。二是創新線上教學方式。針對網課中互動不足的問題,增加學生搶答、知識競賽、隨堂測試等環節,強化學習體驗。三是打擊行業亂象。對利用網課損害未成年人權益的不法企業采取“零容忍”態度,依法從嚴從重處置違法違規網站平臺,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網絡學習環境。
5. 引導家長為子女樹立榜樣并提升管理能力。
形成“家長對未成年人網絡教育至關重要”的共識,研究提高家長網絡素養的可行方式。一是明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引導家長主動承擔起教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互聯網的責任,并提倡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二是對家長的互聯網使用能力進行培訓,通過社區培訓、家長學校等形式,讓家長具備正確管理未成年人上網的技能。三是利用社會力量解決特殊家庭的實際困難。一些孩子的父母外出務工,監護人確實難以對未成年人上網進行監管的,可由社區或社會組織提供支持,幫助他們減少對互聯網的過度依賴。
作者簡介:
涂青(1980年3月),性別:女,民族:漢,江西省南昌市人,學歷:研究生,職稱:講師,單位:南昌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