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
【摘要】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給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師在識字教學中需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識字教學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主要簡述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提出建議。
【關鍵詞】低年級 語文識字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26
識字教學是當前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當前教學方式的影響,導致識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性,提高小學識字教學水平,促進小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此外,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也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要重視核心素養理念的運用,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識字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語文識字教學的效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和理解各種生字、生詞,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
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結構影響,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應該選擇比較豐富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但是當前大部分低年級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方式過于單一,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難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當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主要采取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教師向學生講解生字的讀音、筆畫以及字義,這與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及好動的年齡特點并不相符,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在教學中不斷深入,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識字教學也更加重視,積極改革和創新教學方式,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學生的識字質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1]但目前依然有部分教師沒有及時進行教學改革,在指導學生識字時依然沿用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味要求學生背誦或者重復練習,沒有提供高效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的識字過程過于單一、效率低下,影響了學生在識字教學中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生字、生詞,就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識字產生足夠的興趣,才能積極投入到識字過程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識字效率。但在識字教學中,很多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不高。有些學生的知識基礎不牢,學習困難,不愿意進行識字學習,在識字學習中缺乏主動性。再加上有些教師識字教學方式單一、枯燥,更打擊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影響了識字教學的質量。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新路徑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結合“語感”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學習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語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能對學生的識字學習提供有效的幫助,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生詞、生字。因此,教師要重視結合語感開展識字活動,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創新識字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練習語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口耳目”的內容時,由于生字量大,學生很容易混淆。教師就可以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語感對學生進行識字引導,如可以將學生分組,每3個人一組,第一個學生指著第二個學生的面部,由第三個學生進行口語表達,引導學生進行口語練習,形成良好的語感,加深他們對文字的認識,促進學生識字效率的提高。
(二)結合“語用”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喜歡識字,并愿意主動識字。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結合語用組織教學活動,有效地開展對學生的識字指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2]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拍手歌”這一節時,教師要讓學生認識“牢”“記”等13個生字,會寫“歌”“叢”等10個字,還需要讓學生學會用生字、生詞來組詞、組句。如“牢”字,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說出“牢記使命”“牢頭”“牢固”等詞語,“歌”字,就引導學生說出“歌曲”“歌星”“唱歌”等,然后讓學生認真思考這些生字在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和理解。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結合“語境”開展教學演示,引導學生體會漢字意境
在語文識字課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就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肢體教學演示,創設獨特的漢字意境,引導學生識字,實現識字教育的目標。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如“坐”和“座”這樣形似的生字時,有些學生不能將其有效地區別開來。教師就可以利用這類字的特點展示具體的意境,如“坐”是一個動作,而“座”更多情況下代表一個座位,再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展示,幫助學生認識這些生字。又如,在教學“口耳目”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一個學生說出文字,讓另一個學生做動作,指向文字指代的自己的某個身體部位。學生通過肢體動作練習生字,能加深對漢字的理解。
三、結束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識字能力的分析,結合語文識字的教學內容,創新各種識字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學生識字的效果,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此外,識字教學同樣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內容,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需要不斷豐富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合理的方式和方法,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識字水平。
參考文獻
[1]邱桂蘭.淺談低年級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J].新課程,2011(4).
[2]奉娟.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J].教育研究學刊,2012(8).